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0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797篇
化学   6010篇
晶体学   93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117篇
物理学   52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稀土3—甲基苯甲酸邻菲罗啉固体配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水合SmCl_3、EuCl_3、GdCl_3、TbCl_3分别与3-甲基苯甲酸钠(NaMBA)在水中反应,生成3-甲基苯甲酸稀土配合物,再与邻菲罗啉(Phen)在1、4二氧六环中作用,生成新的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差热分析,确定它们的组成为Ln(MBA)_3·Phen(Ln=Sm~(3 )、Eu~(3 )、Gd~(3 )、Tb~(3 ))。它们为八配位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92.
六次甲基四胺与酚类化合物包结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shop开发的主体化合物1,6-二甲基-1,6-二羟基二环[3,3,1]壬烷可与乙酸乙酯等形成包结物~[1,2],柏木醇通过氢键作用可与酚类化合物形成包结物~[3].比较上述两个主体分子的结构可知,其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桥环化合物,且具有近似球状的分子结构.考虑到六次甲基四胺也是一个球状桥环化合物,且具有与客体分子形成氢键的条件,故它与酚类化合物的包结现象也有助于氢键共晶现象的研究~[4].  相似文献   
93.
本实验通过2-(1-芳甲酰基亚甲基)苯并噻唑啉和芳基重氮盐反应, 高产率地制得一系列2-[1-芳酰基-1-(芳基偶氮)亚甲基]苯并噻唑啉。  相似文献   
94.
95.
本文研究了Tb(Ⅲ)-1,4-双(′-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丁二酮-[1,4](BPMPBD)-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体系的荧光性质,探讨了响影体系荧光性质的诸因素,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该体系中Tb(Ⅲ)浓度以2.0×10~(-5)~1.0×10~(-10)mol/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到5.0×10~(-11)mol/L。应用于合成样品中微量Tb(Ⅲ)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6.
97.
反胶束笼对纳米氯化银反应性能的微环境限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反映束中直径为10 ̄17nm的AgCl微料与亚甲基蓝之间的作用,比较了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反胶束微环境的影响,讨论了亚甲基蓝在粒子上的吸附,二聚体形成的钠米AgCl粒子对亚甲基蓝荧光猝灭机制。  相似文献   
98.
以三甲基-β-环糊精(TM-β-CD)为手性选择剂,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手性药物伪麻黄碱进行了分离.系统地考察了不同的手性选择剂及其浓度、缓冲溶液的浓度和pH、分离电压等对分离的影响.结果发现,在Tris-H3PO4(10 mmo1.L-1 Tris,5 mmo1.L-1 H3PO4,PH 2.74)缓冲溶液中,TM-β-CD为15 mmo1.L-1,分离电压18 kV条件下,伪麻黄碱对映体在6 min内获得快速基线分离.由此建立了可靠、快速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9.
解凤霞  张逢星  李珺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2):2106-2110
The thermal dehydration and decomposition kinetics of CH2(COO)2Cu·2H2O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non-isothermal method by thermogravimetry (TG) technique in N2. The iterative iso-conversional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activation energy Ea of dehydration and decomposition, and the most probable mechanism function G(α) 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the master plots method. The pre-exponential factor A was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Ea and G(α). Kinetic parameters (Ea and lnA) of dehydration were given as: Ea=139.79 kJ·mol-1, ln(A/s-1)=47.38. The mechanism function of the dehydration was G(α)=[-ln(1-α)]2/3,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CH2(COO)2Cu proceeds to completion by two distinct reactions. These two reactions overlap i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0.45<α<0.65). Kinetic parameters (Ea and lnA )of the first reaction of decomposition were: Ea=201.15 kJ·mol-1, ln(A/s-1)=52.29, and the mechanism function was G(α)=[1-α]-0.37. And in the second reaction G(α)=α+(1-α)ln(1-α), Ea=156.74 kJ·mol-1, ln(A/s-1)=39.58.  相似文献   
100.
以抑制型电导离子色谱法检测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中痕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色谱条件为:IonPac CS12A阳离子交换色谱柱,20mmol/L甲烷磺酸淋洗液等度淋洗,抑制型电导检测.稀释液样品通过Dionex OnGuardⅡ氢型聚苯乙烯基强酸性树脂柱和0.22μm微孔尼龙膜处理.该方法的检测限(S/N=3)在0.024μg/L~0.156μg/L之间,标准曲线在低ng/L到低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SD在10%左右,回收率为88%~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