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9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1450篇
化学   3823篇
晶体学   53篇
力学   113篇
综合类   145篇
数学   107篇
物理学   108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综述了利用多种不同的天然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包括酶和氨基酸)、糖类、核酸、多巴胺和柠檬汁等为模板合成导电聚苯胺的研究进展。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些天然生物分子对产物聚苯胺的手性、导电率、形态以及其它方面性质的影响,归纳了利用天然生物分子合成导电聚苯胺的研究进展,然后分析了导电聚苯胺合成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制备性质优良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导电聚苯胺材料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2.
生物样品中神经递质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 ,同时测定了小鼠脑组织以及人血清中的 6种神经递质的含量。以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和甲醇作流动相 ,优化后得到最佳色谱条件。在 1~ 2 0 0× 1 0 - 3mg/ L范围内 ,浓度与响应的线性关系良好 ,各待测物的检出限可达 0 .4~ 5.0× 1 0 - 3mg/ L。  相似文献   
123.
基于可见吸收信号的乳酸脱氢酶光纤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一种测定乳酸脱氢酶活力的基于可见吸收信号的光纤生物传感器,在该传感体系中,通过辅酶I的氧化还原对(NAD^+/NADH)将乳酸脱氢酶和心肌黄酶催化的两个脱氢过阳以耦合,第一个脱氢过程对分析对象进行了化学识别,第二个脱氢过程引起可见吸收信号的变化,该传感器对0~400U/L的乳酸脱氢酶有线性响应关系,检测下限为48UL,该传感器已用于人体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活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4.
林志红  吴蒙 《分析化学》1994,22(8):833-836
由于香蕉组织中含有的氧化酶能够生物催化氧化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L-多巴等,大大地提高了植物组织电极的灵敏度;又由于茄子组织中所含有的氧化酶在催化氧化儿茶酚的同时,能有效地抑制抗坏血酸在电极上的反应,将上述两种植物组织混合制成电极,使其更适于神经递质的测定,线性范围:2.4×10^-6--9.8×10^-4mol/L;检出下限3.2×10^-7mol/L。  相似文献   
125.
126.
生物功能体系的模拟是生物有机化学和超分子化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本文简要论述新型大二环.大三环、笼型环番以及其它三维主体分子的合成及对阴离子选择性识别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7.
不同模拟条件下蓝藻甾烷化合物的分布及其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蓝藻(又称蓝细菌)水压热解生成的有机质与现代蓝藻模拟硅化转化为人工化石生成的有机质,表现出两种相反的甾烷系列化合物分布特征,前者C_(27)甾烷多于C_(29)甾烷,与传统的认识吻合;后者C_(29)甾烷多于C_(27)甾烷,属异常分布,在前寒武纪富藻燧石层样品中也发现C_(29)甾烷多于C_(27)甾烷,特殊的生物来源和热解实验的介质,方法与条件可能是甾烷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8.
阿利新蓝 (AlcianBlue)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出的天然物。于 1 944年由Haddock和Wood在实验室通过多次实验后所发现。它的水溶液呈天蓝色 ,着色性好而且吸光系数很大。又因它较好的水溶性。所以可以作为高效的生物染色剂[1,2 ] ,用于粘蛋白染色、细菌染色及聚酯、纤维素等人造和天然纤维的染料[3 ] 。基于它的重大应用前景和较高的商业价值 ,探索出一条合理的工业化合成路线就非常重要了。有关阿利新蓝的应用虽然有很多 ,但始终未见合成阿利新蓝的文献报道。在设计它的有机合成时必然涉及酞菁铜 (PcCu)的氯甲基化反…  相似文献   
129.
何美玉 《大学化学》2003,18(1):18-22
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生物大分子分析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3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0.
你也许还没有听过微量元素这个名称,你也许认为它是很高深与你毫不相干的东西,其实微量元素就在你身边,与你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只要你稍加注意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人人都知道缺碘容易得“大颈泡”,也就是甲状腺肿;缺铁会贫血等等,这些常识中的碘和铁就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的两种。之所以称微量元素,是因为它们在人体中的含量非常少,只占人体质量的万分之一;之所以称必需微量元素,是因为若没有它,则生物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完成生命循环。而且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不能被另一种元素完全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