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14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02篇 |
晶体学 | 7篇 |
力学 | 8篇 |
综合类 | 20篇 |
数学 | 4篇 |
物理学 | 1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采用经过退火处理的连续扫描法, 以不同浓度(20%、45%)的葡萄糖溶液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Tgf(部分结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给出了确定Tg′(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新方法. 研究发现, 不同退火温度下的Tgf不同. 在−50 ℃以上退火, Tgf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在−50 ℃以下退火, Tgf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大而增大, 都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不同浓度的溶液具有相似的规律. 提出从Tgf确定Tg′的方法: Tgf在−50 ℃上下随退火温度变化线的交点所对应的部分结晶玻璃化转变温度即为Tg′. 使用该方法测得葡萄糖的Tg′为−55 ℃. 相似文献
192.
193.
失配因子σ2对掺杂锰基钙钛矿氧化物输运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掺杂量、A位阳离子平均半径及失配因子是影响掺杂锰基钙钛矿氧化物从顺磁绝缘体到铁磁金属转变的主要因素,为了突出研究失配因子的影响,本文固定掺杂量和A位阳离子平均半径制备了一系列样品。0和5T磁场下电阻率与温度关系测量表明,随着失配因子的增加,绝缘体-金属转变温度向低温区移动且与σ^2岩保持线性关系;通过调节失配因子,样品La0.53Sm0.17Sr0.3MnO3的磁电阻在室温附近达到了极大值。结合样品的电输运行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4.
1969年,Smidsrφd和Guillet就应用反相色谱法(IGC)测量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十几年来许多科学工作者研究了IGC测量聚合物玻璃化转变现象的各种影响因素,但应用IGC研究离聚物还属罕见。离聚物分子上带有离子基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我们曾用热激放电电流法(TSDC)等测量了本实验所用的聚苯乙烯磺酸(PSSA)样品的玻璃化转变现象。应用IGC法,不仅能够比较精密地测出不同磺化度 相似文献
195.
环形聚苯乙烯是两端带活性基团的线形聚苯乙烯径环化反应,使两端以化学键相连而合成。线形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_g)已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但环形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却 相似文献
196.
以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胺为单体,采用低温溶液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共聚型全芳香聚酰胺.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1 H NMR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认,并通过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DSC)对所得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7.
198.
199.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Ca70Mg30合金快速凝固玻璃形成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深入分析了液-固玻璃转变过程热力学、 动力学和结构特性的转变机理, 对不同方法所确立的玻璃转变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本模拟计算所获得的Ca70Mg30金属玻璃的结构因子和玻璃转变温度均与实验结果符合, 而且二十面体局域结构对Ca70Mg30金属玻璃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由于周围原子形成的瞬时"笼子效应", 过冷液体动力学特性逐渐偏离Arrhenius规律而满足模态耦合理论的幂指数规律. 动力学玻璃转变温度接近于微观结构玻璃转变温度, 但高于热力学玻璃转变温度; 而且它们与理想动力学玻璃转变温度之间满足Odagaki关系. 相似文献
200.
用格林函数方法研究dp模型,表明带间电子电子作用Udp导致超导并提升超导转变温度,而在位电子电子作用Ud降低超导转变温度.由于带间作用,正常态和超导态都可以有非费米液体行为
关键词:
超导转变温度
带间作用
在位作用
格林函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