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0篇
  免费   1497篇
  国内免费   5441篇
化学   8570篇
晶体学   71篇
力学   113篇
综合类   147篇
数学   189篇
物理学   3948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608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552篇
  2009年   647篇
  2008年   686篇
  2007年   572篇
  2006年   609篇
  2005年   582篇
  2004年   568篇
  2003年   503篇
  2002年   431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372篇
  1999年   316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70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分子诱导效应指数与链烷烃的沸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团的诱导效应指数,首次提出了分子的诱导效应指数的概念,并定义了 链烷烃的有效碳链长度NC=(MIs,N/MIb,N)·N,式中MIs,N,MIb,N分别为直链和支 链异构体的分子诱导效应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链烷烃的沸点Tb(℃)与NC关系是 :1n(806.5-Tb)=6.9824-0.11431NC^2/3  相似文献   
172.
由原位缩聚制备了刚性高分子聚酰亚胺(PI)和柔性基体聚N-乙烯吡咯烷附(PVP)的分子复合物,并由实验证明了中间体聚酰胺酸(P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大分子之间存在的酸一碱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促进了混容性,使聚酰亚胺能以分子水平或接近分子水平分散在聚毗咯烷酮的基体之中.聚酰亚胺/聚N-乙烯吡咯烷团分子复合物的薄膜呈透明性,在整个组成范围内只有一个Tg,显示单相行为。当PI含量<20%时,SEM相片呈现均相形貌,看不到PI微晶.广角X-ray衍射图表明PI特征结晶峰消失,和无定形的PVP完全混容.当PI含量>40%,SEM显示有均匀分布的、棒状PI微晶存在.通过分子复合,即使PI含量为10%,聚N-乙烯吡咯烷酮不再溶于乙醇,耐热性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3.
单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当前单分子器件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进展作了简短评述,并简要介绍电子输运理论,最后给出一个基于非平衡态格林函数电子输运理论的全自洽方法,研究单个水分子在Au(111)电极之间的输运性质的计算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分子与电极之间存在较强的杂化作用,水分子的分立能级间距大,在小偏压范围内,水分子的特征已经被淹没在杂化能级之中.体系的电势变化主要发生在水分子局域区间,其电子输运行为主要是一个单通道过程.  相似文献   
174.
不久前,上海科学家根据DNA可以灵敏识别特定分子的原理研制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能灵敏检测出细胞中的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将来可能用这种方法便捷地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  相似文献   
175.
The bridged tri-imidazoliums 3.3X^--5.3X^-(X^-=PF6^-,Br^-,I^-)and bis-imidazoliums 6.2PF6^- were synthesized by N-quaternization of imidazole derivative 1 in acetonitrile under reflux.UV spectroscopic titra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halide salts and hexafluorophosphate salts of these imidazoliums exhibited good recognition toward anions in water and in acetonitrile,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6.
罗云敬  郭忠先 《分析化学》1998,26(7):891-897
评述了液晶态分子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其超分子的分子识别作用,液晶在色谱,光谱探针,核磁共振谱等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7.
在AM1和INDA/CI方法的基础上,按完全态求和公式自编了计算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ijh的程序,并对酚蓝系列分子,考察了苯环取代基变化及不同原子闭环对二阶光学非线性的影响.苯环上引入推电子基团对增大β有利,引入吸电子基团对增大β不利;闭环形成三环体系对增大β有利.对上述结果所反映的规律性在微观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8.
杯芳烃对铁的配位及其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红保  沈旭  施宪法 《化学通报》2000,28(4):8-12,41
介绍了近年来杯芳烃对铁的配位及其超分子化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杯芳烃对铁的配位结构及其超分子作用机理.并对"杯芳烃-铁"配位及其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动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9.
广义的荧光猝灭系指所有能使荧光强度降低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但通常涉及的主要有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二者均遵从Stern-Volmer方程,但由于猝灭作用本质不同,它们在荧光寿命变化、温度效应及吸收光谱等方面表现出差异可资区别.本文通过稳态荧光强度变化和荧光衰减速率的比较研究了具有不同烷基链长的十四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Zeph)和苄基三甲基溴化铵(TMBA)对芘的荧光猝灭,并基于电导实验结果以及猝灭剂全反式构象从理论上计算了Zeph和TMBA的猝灭速率常数,讨论了荧光猝灭的性质和长链分子的构型。  相似文献   
180.
Comparatively high CH3OH selectivity (60.0%) and yield (6.7%) were obtained on MoOx/(LaCoO3 Co3O4) catalysts in selective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methanol using molecular oxygen as oxidan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Ox and La-Co-oxide modifie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olybdenum oxide and the ratio of O^-/O^2-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which controlle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oOx/(LaCoO3 Co3O4) cataly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