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1篇
化学   362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锰氧咔咯催化环己烷氧化成己二醛的反应,讨论该催化过程的多态反应活性.计算表明,该反应经历两步羟基化和一步C—C键断裂过程.两步羟基化都是由氢转移开始,形成碳自由基中间体,接着迅速发生的自由基反应形成二醇的中间体.C—C键断裂过程由氢转移开始,先形成氧自由基中间体,氧自由基单电子和邻近环C—C键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导致该C—C键活化断裂和第二个氢的协同转移.反应的速控步是第二步羟基化过程,因此碳自由基中间体的稳定性决定该反应的难易,这也解释了实验上观察到叔碳的活性大于仲碳的活性顺序.  相似文献   
332.
以KMnO_4为锰源,少量的环己烷为改性剂,采用简易的水热法制备了对照样品(CHM-0)和3种环己烷改性的δ-MnO_2(CHM-2,CHM-5和CHM-10).以亚甲基蓝(MB)溶液为模拟染料废水,比较了材料的吸附性能和类Fenton催化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N_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利用GC-MS技术对水热反应过程中环己烷的中间氧化产物进行了分析;通过自由基捕获剂实验初步分析了改性δ-MnO_2的催化机理,并评价了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改性δ-MnO_2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和催化活性显著提高,且MB的吸附量随着环己烷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而CHM-5的催化活性最高;在水热制备δ-MnO_2过程中,环己烷的中间氧化产物有丙酮、环己醇和环己酮;添加环己烷可改变δ-MnO_2的形貌与结晶度,CHM-0和CHM-5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5.9及148.7m~2/g,比表面积的增大提高了δ-MnO_2的吸附性能和催化活性;环己烷改性δ-MnO_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催化H_2O_2分解主要生成羟基自由基.  相似文献   
333.
本文以强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FAIMS)芯片搭建的检测设备成功实现了对丙酮、苯酚和环己烷三种有机物及其混合物的检测。通过痕量气体发生器产生丙酮、苯酚和环己烷气体,利用气体流量计调节空气和有机物气体比例,模拟空气中不同浓度的有机挥发物,混合气体进入检测核心,得到相应的信号,并通过软件转化为对应的谱图;对比背景和含有机物气体的谱图,可确定有机物在谱图上的位置。该设备对不同浓度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检测信号值与浓度成高度正相关。通过对正负模式下交变电场强度和补偿电压大小的调节,可以实现对混合物组分的分离检出。  相似文献   
334.
考察并优化了以1,2-环氧环己烷为起始原料,通过分子内Ritter反应并经唑啉环中间体制备β-氨基环己醇的各种反应条件.同时尝试了以1,2-环己二醇为起始物,进行分子内Ritter反应合成β-氨基环己醇的反应.由于1,2-环己二醇的反应活性相对较差,质子酸不能有效地催化该反应,使得后者制备β-氨基环己醇的产率较低.以环氧环己烷为起始物制备β-氨基环己醇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原料廉价等优点,其产品(2-氨基环己醇的盐酸盐)总收率达到了50%~60%.  相似文献   
335.
张海容  晋卫军等 《分析化学》2002,30(10):1183-1186
极少量环己烷存在下,由于超分子化合物β-CD/BNS/环己烷的形成,不经除氧可观察到强的室温Lin光(RTP)发射。同时,对影响超分子化合物发光性质的各种因素如形成三元包合物、空间区配效应、客体分子的结构以及醇和体系中其它的相互作用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336.
通过合成改性制备了系列Co-APO-5分子筛催化剂,用于环己烷选择氧化,研究了溶剂和改性方法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π键的极性溶剂对环己烷选择氧化反应有利,环己烷转化率随着π键极性的增加而提高。引入Si和F降低了Co-APO-5分子筛骨架中四配位钴的含量;引入F后Co-APO-5分子筛的结晶度有所提高,而引入Si则能改善Co物种的氧化和还原性,提升其催化反应活性。同时,Co-APO-5的催化活性与其骨架中四配位Co(Ⅱ)的含量相关,说明骨架Co(Ⅱ)是环己烷选择氧化的催化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337.
将四(4-硝基苯基)钴卟啉(Co-TNPP)负载在氧化锌(Zn O)载体制备负载型金属卟啉催化剂Co-TNPP/Zn O,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DTG),比表面分析(BET)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催化氧气氧化环己烷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50℃,氧气压力为1.2 MPa,反应时间为2.0 h的条件下,环己烷转化率9.82%,环己醇和环己酮选择性83.37%.负载型金属卟啉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使用,环己烷的平均转化率和环己醇、环己酮平均选择性分别为9.95%、83.61%,催化剂的平均转化数为2.18×105.负载型金属卟啉催化剂Co-TNPP/Zn O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表现出优良的环己烷催化氧化性能,克服了金属卟啉催化剂难以回收、无法循环使用的缺点,具有很好的工业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8.
用改进的相体积法测定了水-环己烷-二乙二醇丁醚三元体系的相平衡, 给出了不同温度下平衡共存三液相的体积分数及平衡共存三液相的相密度的共存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 在平衡共存三液相中, 水、环己烷和二乙二醇丁醚的体积分数随温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分别是倒“S”型, 正“S”型, “结”型; 将共存三液相的体积分数转化为对应的相密度后, 相密度随温度改变的变化曲线也是规整的倒“S”型; 而且, 3条“S”曲线形状均表现出不对称的特性. 因此, 密度也可以用作描述体系的相平衡, 而且在描述体系临界标度率时, 密度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序参量.  相似文献   
339.
在不除氧条件下,研究了用1,2-二溴环己烷或溴代环己烷作重原子微扰剂时芘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特征笛楸砻?在1,2-二溴环己烷存在下,芘分析曲线范围为1.0×10-6~3.0×10-5mol/L,检出限为5.1×10-8mol/L,相对标准偏差5.23%;溴代环己烷存在下,芘的线性范围为9.0×10-7~1.0×10-6mol/L,检出限为2.0×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1.23%。与传统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法中除氧条件下测定相比,快速、简便。以1,2-二溴环己烷为重原子微扰剂,对焦化厂污水、污泥、生活污水、普通香烟和烟煤中芘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5.5%~102.4%。方法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40.
<正>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检验准确性,降低毒废物的产生,相关人员已研究出了多种前处理方法。但是对于复杂基质如蜜蜂样品的处理一直没有好的方法,这是由于蜜蜂本身体内的成分十分复杂,对分析结果造成很大的干扰,因此难以进行分析。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