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化学   120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45篇
物理学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研究了与亚椭圆算子2x x 2β2y相对应的G rush in平面上余维数为1的子流形S的特征集C(S)在对应的G rush in度量下的H ausdorff维数和H ausdorff测度.  相似文献   
242.
随着电子工业对特气纯度要求的日益提高,为能达到更低的检出下限,在国标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气体吸收装置,并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三重四极杆质谱(ICP-MS/MS)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特气中44种元素含量的方法。高纯氩气中的超痕量杂质元素可经优化后的气体吸收装置被完全吸收至5%硝酸吸收液中,吸收液可直接经ICP-MS/MS分析,并通过Std、He、NH3、Cool、Cool NH3等多种分析模式,有效消除了目标元素所遭受的多类型质谱干扰(多原子离子、双电荷、同量异位素等)。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样体积为89.4L时,高纯氩气中44种超痕量杂质元素可获得的检出限范围为0.00002ng/L~0.0026ng/L,较国家标准(GB/T 34972-2017)所规定的检出限范围低1~4个数量级,且所有目标元素均可获得优于0.999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加标回收率为90.1%(Zn)~118%(Na),相对标准偏差在0.68%(Cs)~14%(Zn)。优化后的气体吸收装置具便携高效、功能多样、隔绝污染等特点,与ICP-MS/MS相结合实现了高纯氩气中超痕量杂质元素的稳定可靠测试,可为半导体、高纯材料等对气体纯度有极高要求的工业产品原料质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43.
特丁津分子印迹整体萃取棒的研制及其萃取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特丁津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甲苯为致孔剂,在75 ℃下封管聚合反应24 h后,以HF溶液腐蚀除去玻璃毛细管,制备得到分子印迹整体萃取棒,优化了聚合配方和合成条件.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萃取棒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萃取棒表面呈疏松、多孔的结构.研究了特丁津分子印迹整体萃取棒作为三嗪类除草剂样品前处理分离介质的萃取条件和萃取性能.采用甲苯为萃取剂,萃取60 min后以150 μL甲醇解吸.与不加模板分子的整体萃取棒相比,分子印迹整体萃取棒对模板分子特丁津及其结构类似物西玛津、西草净、莠去津、莠灭净、扑灭津及特丁净表现出选择性识别能力,富集率分别提高到1.5~8.1倍,对氯三嗪的萃取选择性优于硫三嗪.  相似文献   
244.
针对特超稠油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大的问题,以马来酸酐、C12~18不饱和酸、丙烯酰胺和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了油溶性聚合物降黏剂MAOS、MAS和两亲型聚合物降黏剂TEO9AS、C18AA,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了聚合物的降凝、降黏性能,测试了两亲聚合物的表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TEO9AS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1g/L,γCMC为29.54 mN/m,当溶液达到0.03%(w)时界面张力可达到10-1 mN/m数量级;单独的油溶性聚合物和两亲型聚合物均具有较好降凝和降黏效果,油溶性聚合物加量越大,黏度越低。在加量为0.5%时,含有MAS和MAOS的稠油黏度分别为24353 mPa·s和44744 mPa·s,降黏率分别为91.00%和83.47%,两亲型聚合物TEO9AS的降黏率为80.22%。聚合物降黏剂与碱复配后可以大幅降低稠油黏度,尤其是两亲型聚合物TEO9AS与0.8%碱复合时黏度达到206 mPa·s,降黏率达到99.99%。表明两亲型聚合物与碱的混合具有很好的降黏协同效果,这一技术的开发为稠油常温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45.
为探究蒸汽与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对稠油与黏土矿物表面吸附稳定性的影响,建立表活剂溶液、稠油和蒙脱石的三元吸附体系,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阐释稠油与表活剂在蒙脱石表面的微观竞争吸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活剂难以与蒙脱石表面接触,但在高温吸附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阳离子型表活剂在较低温度下占据蒙脱石表面吸附位点并使稠油分子脱离蒙脱石;而阴离子表活剂在高温条件下容易使稠油分子远离蒙脱石。高温促使沥青质聚集核离散,从而促进稠油的流动,但会导致部分表活剂更加亲附蒙脱石而造成非必要的损失。本研究为合理调整温度与表活剂的匹配性,为敏感性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46.
超临界水稠油改质具有速度快,抑制结焦等优势,本文考察了反应温度380~440?C和反应时长0~500 min对超临界水稠油改质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水稠油改质反应呈现三个阶段:诱导期、裂解期、生气期,诱导期内胶质的裂解十分显著,并且无结焦产生,裂解期内重质组分裂解加深,产生大量轻质组分,生气期内饱和烃二次裂解持续产生气体。同时超临界水稠油改质反应的进程随温度提高而加快。基于相分离的方法建立了6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沥青质溶解度系数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高温下软沥青对沥青质的分散作用减弱。反应动力学的方法有助于解释超临界水稠油改质的反应路径和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