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化学   1002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5篇
物理学   1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吐鲁番-哈密盆地煤成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吐鲁番-哈密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盆地,主要源岩为中、下侏罗统煤系,煤成油的主要贡献者是基质镜质体及木栓质体。原油主要地球化学特征是富含链烷烃(70%—80%)、高姥/植比(6—8)、富重碳同位素(δ~(13)C为—26‰至—23‰PDB)和C_(29)甾烷占绝对优势,煤的生烃过程具多阶性,早生早排是煤成油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2.
煤中有机硫形态结构和热解过程硫变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热解 质谱并结合固定床热解反应装置,对煤中有机硫的形态主其对加氢热解过程 变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有机硫的形态结构在褐煤中主要以脂肪族、芳香族硫化物为主,而在 煤中则主要以各种不同芳构化程度的噻吩结构为主,初步表明煤中有机硫形态结构随煤变质程度的变迁呈较强的连续递变性。煤热解过程中硫在呼产物中的变迁和分布与煤中有机硫的形态结构特点密切相关。较高芳构化噻吩结构不完全的氧  相似文献   
43.
将抚顺烟煤用甲苯作溶剂,在半连续抽提装置上,于350℃、20MPa条件下,进行超临界气体抽提。抽出物先分离成油、沥青烯及前沥青烯三个族组份,再用离子交换树脂、硅胶柱色谱作进一步分离。GC和GC/MS的分析结果表明,油段分中存在正构烷烃(C_(13)—C_(31))、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及长链烷基苯系列,这些化合物可提供抚顺烟煤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44.
煤的孔结构特征对水煤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选用17种不同变质程度的中国煤,详细研究了煤孔结构特征对煤浆性质的影响。发现煤孔体积通过影响煤在分散体系中的吸水性,从而影响煤之成浆性。但由于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亲水性的显著差异,煤孔体积在影响煤成浆性的能力方面差别很大,这使得煤吸水性和浆体最高煤浓度与煤孔体积并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而是取决于煤孔体积V和以煤-水接触角(θ)的余弦值表示的煤表面亲水性因子的乘积,即煤之有效孔体积:V×cos(θ/  相似文献   
45.
煤微孔隙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储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意大利Carlo-Erba 2000型压汞仪测定了孔隙半径为37.5—75000■(×10~(-8)cm)范围内煤的微孔隙特征(包括煤微孔隙体积、孔隙通道分布、孔隙结构、孔隙突破压力等内容),研究表明煤微孔隙性与煤的性质、煤的含烃性(油气)、煤层油气储集性、煤体破坏以及煤变质程度等地质因素有关。根据我国煤微孔特征进行了分类,它们与煤层油气运移和采矿安全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47.
48.
热重质谱联用(TG/MS)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两种商品型分析仪器热重(TG)和质谱(MS)联用,并将这一热重质谱联用系统(TG/MS)应用于含酚废水的催化氧化和煤燃烧的过程研究,在获取样品重量变化的同时对逸出气相产物进行了在线检测,获取了苯酚氧化反应的历程和煤燃烧过程中氮、硫氧化物的逸出信息。  相似文献   
49.
采用带八级杆碰撞/反应池(ORS)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直接测定丙烯腈或乙腈产品中的Fe、Cu,标准加入法定量.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2种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5%,加标回收率在90%~110%.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50.
煤的超临界醇萃取脱硫:Ⅲ.形态硫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应用Mossbauer谱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考察不同反应 条件下固体产物中的无机硫和有机硫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超临界醇萃取脱硫过程中,黄铁矿硫的转化反应如下:FeS2-FeS+Fe1-xS,,转化的数量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反应温度。275℃时磁黄铁矿(Fe1-xS)形式为FeS1.101,450℃时为FeS1.085;有机硫基团中PhSH ,Ph2S和四氢噻吩较易脱除,Ph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