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化学   1002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5篇
物理学   1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煤焦颗粒燃烧过程中,灰膜形成显著影响其燃烧特性。因此,本文借助高温沉降炉研究了61~75,75~90和90~125μm三种粒径黄陵烟煤在1273和1673 K温度下的燃烧特性与灰膜形成比例;借助扫描电镜(SEM)详细观测空心微珠颗粒内部结构,提出灰膜比例计算公式,并分析温度,粒径和碳转化率对灰膜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下大部分灰分在焦炭烧尽阶段以灰膜形式存在。灰膜比例随温度和碳转化率增加而增加,随煤粉粒径增大而减小。高温下灰分用于形成灰膜比例相对较高,这为煤焦燃尽阶段的低反应性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煤焦颗粒动态燃烧过程中灰膜形成比例随燃烧工况变化而变化。该研究为煤焦颗粒燃烧动力学模拟灰膜比例选择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2.
以山西典型高铝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工业助熔剂石灰石、黏土以及两者的复合助熔剂对其灰熔融特性及黏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助熔剂含量的增加,煤灰熔融流动温度下降;石灰石的助熔效果优于黏土,复合助熔剂效果优于单一助熔剂。添加石灰石使灰渣临界黏度温度tcv显著降低,添加黏土使其渣型向玻璃渣转变,复合助熔剂较单一助熔剂存在显著协同作用,即能同时实现tcv的降低和渣型的有利转变。对山西典型高铝煤两渡煤,在复合助熔剂添加量为4%(2%石灰石+2%黏土)时,不仅其渣型向玻璃渣转变,且tcv较单独添加石灰石(2%)降低133℃,较单独添加黏土(6%)降低222℃。矿物质分析结果证实了助熔剂的助熔原理。添加复合助熔剂改性的山西高铝煤可达到工业气流床气化对煤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3.
选取安徽褐煤、辽宁褐煤和贵州烟煤三种煤为原料,以油溶性环烷酸钼为催化剂,分别与马瑞常渣(MRAR)、克炼常渣(KAR)以及催化裂化油浆(FCCS)在高压釜内模拟悬浮床加氢共炼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的油体系下,两种褐煤都能达到83%以上的转化率,而对于贵州烟煤,转化率最高的FCCS体系与最低的KAR体系分别为67.75%和50.31%,相差很大。采用FT-IR和SEM分析反应后固体残渣,计算了固体残渣中脂肪族和芳香族中各个基团的相对含量,并对比了不同体系反应后固体残渣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KAR体系的固体残渣脂肪链较长,支链化程度高,取代度较低。转化率较高的褐煤反应后固体残渣结构松散,分散度高;转化率较低的烟煤固体残渣随着转化率降低,残渣颗粒逐渐变大,表面更加光滑,板结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04.
煤在瓦斯一维渗流作用下的初次破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观察了煤在瓦斯一维渗流作用下的初次破坏,发现破坏煤体呈球冠状;临界破坏瓦斯超压取决于卸载条件,煤型的强度、半径和长度,以及煤型所受的侧压,但与瓦斯吸附特性无关。对实验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煤体的破坏属于拉伸破坏;卸载速率的增高,侧向围压的减小与煤型几何半径的增大将使得煤体在瓦斯渗流作用下更易于破坏。  相似文献   
105.
利用惰性溶剂从生物质中提取得到相应抽提物,在热重红外联用仪上研究了抽提物的热裂解行为,并探讨了其对生物质热裂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因不同种类生物质中木质素结构单元中紫丁香基和愈创木基数量不同,从而导致抽提物成分存在差异,相应的热裂解产物分布也不一致。水曲柳抽提物因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而在热解高温段生成了甲醇和甲烷。相比于原样,抽提残渣反应活化能增加,且主要产物析出时间提前,同时酸类物质和直链烷烃析出量减少,而水、CO2、CO和醛类物质的产量则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6.
煤中Se、Cd在焦化过程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代分析测定仪器和实验室模拟手段,以煤及固相(焦炭)、液相焦化产物(焦油、氨水)、气相焦化产物(煤气)中有害微量元素镉(Cd)、硒(Se)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比较不同煤化度煤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归纳探讨了配合煤中Cd、Se元素在焦化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发现煤化度不同的煤中,镉元素随着煤变质程度升高而减少;硒元素含量对比:QFFM,JM和SM中含量相差不大。在模拟焦化温度1 000℃环境下,分别有45%的硒和48%的镉元素转移到焦炭中,2%的硒和7%的镉转移到氨水中,12%的硒和15%的镉转移到焦油中,并通过物料衡算,发现有41%的硒和30%的镉释放到煤气中。  相似文献   
107.
硫酸钡比浊法测定煤中硫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中硫含量的测定方法有高温燃烧中和法、电量法、重量法等.前两种属常量分析法,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大, 而重量法为国标规定的测硫方法,但该法操作条件苛刻,手续繁杂,费时.本法以聚乙烯醇作为稳定剂,用艾氏卡法将煤中硫转化为硫酸盐后,用硫酸钡比浊法测定硫酸盐,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再现性好,定量范围SO_4~(2-)为1.0~5.0mg/50ml,标准偏差2.2%,回收率为99.2%~100.9%.1 试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BaCl_2-聚乙烯醇溶液:BaCl_2·2H_2O溶液(12%)80ml与聚乙烯醇(20%)20ml混合.硫酸盐:经105℃干燥的优级纯Na_2SO_4艾氏卡试剂:以两份质量的化学纯轻质氧化镁和一份质量的化学纯无水碳酸钠碾至小于0.2mm后.混合均匀.UV 9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2 试验方法称粒度小于0.2mm的分析煤样1g(称准至0.0002g)和艾氏卡试剂2g于30ml坩埚中,仔细混匀后,再用艾氏卡试剂1mg覆盖(称准至0.1g).将  相似文献   
108.
提出了粉煤与污泥共混压制型煤的方法,以实现污泥的洁净化、能源化处理。研究了不同成型条件,如成型压力、水份、不同污泥及混合比例等对污泥型煤性质的影响,并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制备污泥型煤的优化工艺,给出了污泥与煤共成型的机理模型。结果表明,污泥添加的比例为20~30%之间,成型压力高于20MPa时,型煤的抗压强度高于添加10%黄泥所制型煤的强度。由此得出污泥完全可以代替黄泥;污泥型煤的热值高于黄泥型煤  相似文献   
109.
崔洪  杨建丽  刘振宇  毕继诚 《分析化学》2001,29(9):1102-1105
自制水蒸汽发生系统与TGA92热天平(Setaram公司)配套,水蒸汽的体积分数在1%-40%范围内可调。通过对煤及煤液化残渣的水蒸汽气化研究,得到的热重曲线平滑,说明该装置出水平衡,无脉冲,没有影响仪器本身的性能指标。该系统的配置拓展了仪器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0.
阐述了煤及焦炭标准样品的发展概况,通过对国内外煤及焦炭标准样品的种类、技术性能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指出了煤及焦炭标准样品的变化动态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