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化学   240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采用酸性溶胶法合成了TiO2柱撑膨润土(Ti-Na-MMT), 采用XRD, FTIR, TG-DTA, BET和DRS等技术,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Ti-Na-MMT结构和处理偶氮染料废水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Ti-Na-MMT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经773 K热处理后, 其结构仍基本保持不变.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 晶面间距逐渐减少. Ti-Na-MMT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孔径分布等特征以及TiO2晶粒粒径与煅烧温度有关; 在473 K下, 焙烧制备的Ti-Na-MMT BET的比表面积和最大孔容最大, 平均孔径和TiO2粒径最小; 随着焙烧温度的进一步升高, TiO2粒子发生团聚, 粒径变大, 从而Ti-Na-MMT的比表面积和最大孔容减小, 而其平均孔径呈增大趋势. DRS结果表明, 在473 K下焙烧制备的Ti-Na-MMT对光的吸收能力最强. 焙烧温度对Ti-Na-MMT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一致, 这表明吸附和光催化过程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473 K时制备的Ti-Na-MMT表现出的吸附和光催化活性均最强.  相似文献   
252.
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CrOx-Y2O3催化剂, 考察焙烧气氛及温度对1,1,1-三氟-2-氯乙烷(HCFC-133a)气相氟化合成1,1,1,2-四氟乙烷(HFC-134a)催化性能的影响. 采用拉曼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表征手段观察了催化剂中铬物种价态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先氮气后空气中不同温度(T)焙烧的催化剂(NAT), 随着空气中焙烧温度的升高, Cr物种由CrO3向YCrO4、YCrO3转变. 500 ℃焙烧的NA500催化剂虽然活性低于直接在空气中350 ℃焙烧的催化剂(A350), 然而前者的反应稳定性明显高于后者. 这归因于YCrO4物种在氟化过程中生成的活性物种既不易流失并且表面不容易结炭.  相似文献   
253.
硫酸铵焙烧法从低品位菱镁矿提取镁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低品位菱镁矿经900 ℃煅烧3 h,产物轻烧镁粉按比例与硫酸铵均匀混合后焙烧,MgO转化为MgSO4,产生的氨气用水吸收得到氨水.焙烧产物经过水溶、过滤,得到硫酸镁溶液.采用TG-DTA和XRD技术分析了轻烧镁粉与硫酸铵的反应历程,计算了反应过程的动力学,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轻烧镁粉与硫酸铵的焙烧反应分3个阶段完成,第1阶段MgO转化为(NH4)2Mg2(SO4)3;第2阶段 (NH4)2Mg2(SO4)3与MgO反应生成MgSO4;第3阶段 (NH4)2Mg2(SO4)3分解生成MgSO4;3个阶段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99.10±1.50),(97.51±1.85)和(133.65±0.46) kJ*mol-1,反应速率常数为2.21,1.07和1.56,并得到每个阶段反应的速率方程.当焙烧温度为475 ℃,焙烧时间为4 h,硫酸铵与氧化镁的物质的量比为1.1∶1时,镁的转化率可达91.4%.  相似文献   
254.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Mo/Sn物质的量比为1:2的Mo1Sn2催化剂,通过改变焙烧温度(400?700℃),调控了钼锡催化剂的结构,并研究了催化剂结构变化对二甲醚(DME)选择氧化制甲酸甲酯(MF)性能的影响.发现400℃焙烧的Mo1Sn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二甲醚生成甲酸甲酯的性能,在110℃、常压条件下,DME转化...  相似文献   
255.
采用浸渍法,将硫物种直接负载于氧化锆晶体载体表面,经一步焙烧制备了硫化氧化锆催化剂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FT-IR)分别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表面基团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均呈现出有利于酯交换反应的纯四方相结构,催化剂表面形成了硫物种活性中心。考察了焙烧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256.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制备了一系列 MnO2-CeO2/Zr0.25Ti0.25Al0.5O1.75 整体式催化剂样品, 并用低温 N2 吸附-脱附、储氧量、X 射线衍射、X 射线光电子能谱和 NH3 程序升温脱附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催化剂上 NH3 选择性催化还原 (SCR) NO 的活性. 结果表明,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逐渐减小, 平均孔径逐渐增大, 储氧能力逐渐降低. 在 500~700 oC 焙烧时, 催化剂主要以无定形或微晶的形式存在; 在 500 oC 焙烧时, 催化剂表面 Mn 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 表面酸量最高, 有利于提高 SCR 活性. 尽管在 600 和 700 oC 焙烧的催化剂仍具有较高的 SCR 活性, 且表现出一定的抗 H2O 和 SO2 性能, 但活性有所下降. 800 oC 焙烧后催化剂的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57.
 分别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燃烧法以及水热法制备了钙钛矿型 LaMn0.8Mg0.2O3 复合氧化物, 用 X 射线衍射、红外光谱、H2 程序升温还原和低温 N2 吸附对其进行了表征, 并考察了其对甲烷燃烧的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制备方法和焙烧温度对 LaMn0.8Mg0.2O3 钙钛矿型催化剂的结构、晶粒大小和不同类型的氧物种影响很大. 以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的钙钛矿型催化剂经 700 °C 焙烧后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 T50 (甲烷转化率达到 50% 时的温度) 仅为 440 °C. 这归结于它较小的晶粒尺寸 (12.4 nm) 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18.6 m2/g), 以及催化剂表面富集的 Mn4+, 从而使表面氧物种更容易移动和/或更具有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58.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稀土-SO42-/ZrO2系列固体酸催化剂。使用废油脂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评价了催化剂活性,并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比表面积测定表征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La摩尔掺杂量4%、焙烧温度600℃时制得的SO42-/ZrO2-La2O3催化剂活性最高,此时脂肪酸甲酯的产率为64.68%,且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稀土的引入使活性四方相ZrO2更加稳定,600℃焙烧使催化剂既具有较多活性四方相ZrO2,又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催化剂中形成了固体超强酸结构,且改性后酸强度增大,催化剂活性中心数目增加。  相似文献   
259.
本文用XRD,XPS,TPR和ESR研究焙烧温度对CuO/γ-Al2O3催化剂中铜物种分散状态的影响。在低负载量(5%Cu)不高于700℃焙烧时,以“表面尖晶石”形式存在的铜物种,包括两种分散状态:分散的和高度分散的,后者与载体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焙烧温度升高,使铜物种分散状态变化,高度分散的铜物种量增加.当焙烧温度为900℃或更高时,生成CuAl2O4以及载体的相变使高度分散的铜物种减少,从350~1000℃,存在一个使铜物种达到最佳分散态的温度,约为700℃。在900℃焙烧时,增加铜的负载量使CuAl2O4的生成量增加。  相似文献   
260.
研究了一种焙烧富集分离 硒化氢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纯锑中微量硒的方法。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 ,方法检出限为 0 .0 1μg·g- 1,线性范围为 0 .0 0 1μg·ml- 1~ 0 .3μg·ml- 1,加标回收率为 94 %~ 99%。用此法测定了 5个纯锑参考样中微量硒 ,结果与参考值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