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28篇
  免费   4707篇
  国内免费   8305篇
化学   19633篇
晶体学   1617篇
力学   4082篇
综合类   904篇
数学   5314篇
物理学   13890篇
  2024年   206篇
  2023年   729篇
  2022年   840篇
  2021年   898篇
  2020年   693篇
  2019年   924篇
  2018年   576篇
  2017年   947篇
  2016年   1057篇
  2015年   1099篇
  2014年   1959篇
  2013年   1736篇
  2012年   2033篇
  2011年   2023篇
  2010年   1795篇
  2009年   1878篇
  2008年   2202篇
  2007年   1867篇
  2006年   1896篇
  2005年   1882篇
  2004年   1836篇
  2003年   1892篇
  2002年   1602篇
  2001年   1531篇
  2000年   1282篇
  1999年   989篇
  1998年   932篇
  1997年   994篇
  1996年   1068篇
  1995年   960篇
  1994年   782篇
  1993年   703篇
  1992年   815篇
  1991年   818篇
  1990年   792篇
  1989年   662篇
  1988年   160篇
  1987年   138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芦荟大黄素在碳糊电极上的吸附催化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以溶解氧为氧化剂,在碳糊电极(CPE)上吸附催化伏安法测定含蒽醌基药物的新方法。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等手段研究了该催化伏安峰产生的机理。实验表明,芦荟大黄素能够有效地吸附富集在CPE表面上。在阴极化电位扫描过程中,芦荟大黄素被还原成蒽氢醌化合物,然后又立刻被溶液中的溶解氧氧化为芦荟大黄素,接着又在电极上被还原,从而形成一个催化循环。而在汞电极上芦荟大黄素产生一个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观察不到其催化反应。在0.56 mol/L NH3-NH4Cl(pH8.9)缓冲溶液中,芦荟大黄素在CPE上于-0.60 V(ns.SCE)产生一灵敏的催化伏安峰。所述方法应用于中药大黄中的芦荟大黄素的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一致。有机化合物在CPE和其它固体电极上的吸附催化伏安法灵敏度高,且电极无毒,显示出与汞电极不同的反应机理。它对于药物药理、药效、药物毒性、临床医学和生物化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本将化学修饰石墨探针选择性预分离富集和石墨炉探针原子化学测定的高灵敏度结合起来,建立了用TOPO修饰的石墨探针络合富集Cr(Ⅵ),Nafion修饰的石墨探针交换富集Cr(Ⅲ)的双饰石墨探针顺序分富集,石墨炉探针原子化法测定水体中Cr(Ⅵ)和Cr(Ⅲ)的方法。Cr(Ⅲ)的检出限为1.03ng/mL,线性范围为0-51ng/mL。Cr(Ⅵ)的检出限为0.37ng/mL,线性范围为0-81ng/mL。  相似文献   
993.
以共沉淀法合成的水滑石(HT)和类水滑石(HTLc)为前体制备了镁铝、钴铝、钴镁铝混合氧化物,采用了BET、XRD、TG-DTA、TPR、FTIR和微量量热吸附及异丙醇催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HT和HTLc为前体制备的混合氧化物,其比表面积较大、并随着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HT中引入Co2+离子后,由于Co2+离子的氧化还原属性,削弱了水滑石层对阴离子的键合能力,从而使其热分解温度及热稳定性降低,导至焙烧后生成的混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比不含钴的2Mg/Al混合氧化物的低。在TPR过程中,镁铝混合氧化物不被还原,而含钴的混合氧化物的还原是经由Co3+ → Co2+ → Co0的过程。混合氧化物表面含有酸性位和碱性位,并随着钴含量的变化而得到调变。含钴氧化物样品的表面以L酸为主和含有很少量的B酸。异丙醇催化反应生成丙酮的选择性最高,表明样品表面的氧化还原位是主要的,随着钴的加入及含量的增大,异丙醇催化反应的转化率也是增大的。  相似文献   
994.
通过表面张力和等温滴定量热方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BSA与Tween-20的相互作用较弱,当Tween-20浓度增大时,能将吸附于表面上的BSA分子取代. BSA/Tween-20混合体系的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单一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似. BSA浓度在3.7×10-5~11.1×10-5 kg•L-1范围内,Tween-20的cmc不随BSA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Tween-20的含量一定时,Tween-20与BSA相互作用过程的热效应也与BSA 的浓度无关. BSA/Tween-20混合体系的热力学参数表明, BSA的存在使Tween-20的cmc减小,体系的熵变增大.  相似文献   
995.
王辉  张晓宏  吴世康 《化学学报》2003,61(12):1921-1925
利用Sol-Gel方法投篮了单分散性很好的球型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表面化 学修饰法引入了带有荧光发色团的有机分子,通过稳态光物理方法研究了纳米颗粒 表面的有机分子在水、乙醇以及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悬浮液中的光物理行为。实 验表明,纳米颗粒表面有机分子的分散状态是决定其光物理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 结果为设计和开发新型“壳-核”型纳米二氧化硅荧光传感器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建立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钨钛合金中碳含量的分析方法。在1980 W分析功率下,称取0.3 g样品,以2.0 g钨锡及0.5 g纯铁混合助熔,用高频红外分析仪测定碳。碳的含量在0.013%~0.050%范围内与红外吸收峰面积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93。碳的测定下限为3.6μg/g,方法检出限为1.08μg/g。该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7%~4.11%(n=8),碳的加标回收率为96.2%~103.1%。该方法能够满足合金中碳含量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97.
在干燥氮气气氛下,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了低水合氯化钕与二乙氨基荒酸二乙铵(D-DDC)配合物,确定其组成为Et2NH2[Nd(S2CNEt2)4].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4个二乙氨基荒酸根各通过2个硫原子与钕离子成键形成八配位十二面体阴离子,并与二乙铵阳离子形成缔合型分子.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37517(14)nm,b=2.1146(2)nm,c=1.44641(15)nm,β=102.028(2)°,Z=4.用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K下水合氯化钕和D-DDC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焓及二乙氨基荒酸钕液相生成反应焓变分别为(-17.89±0.096),(50.280±0.151)和(-10.116±0.065)kJ/mol,求得固相生成反应焓变.  相似文献   
998.
用ICP-AES法测定了东太平洋深海锰结核样品中二十多种主,次及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表面瘤状和表面光滑两种类型锰结核的化学元素含量有较明显的区别,如表面光滑的锰结核TiO2含较高,而表面瘤状的锰结核Mn/Fe之值较高等。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采用CS—344型碳硫同时测定仪,建立了测定炼油催化剂中碳、硫的方法。已用本法测定了各种催化剂中碳硫,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具有准确、简便、快速和分析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00.
微量热法研究γ-Mo2N催化剂表面氢的微分吸附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fferential heats of H 2 adsorption on γ-Mo2N catalysts were studied by using microcalorimetry. Samples with high and medium surface areas (90 and 17 m2•g -1 ) present a homogeneous energetic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sites, which corresponds with the preferential orientation of their (200) planes. Molybdenum nitride with low surface area (8 m2•g -1 ) displays a heterogeneous energetic distribution of H 2 adsorption sites. The higher initial differential heat of hydrogen adsorption observed for the low surface Mo nitride was attributed to species adsorbed on surface sites associated with the (111) pla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