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3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1416篇
化学   1957篇
晶体学   136篇
力学   1348篇
综合类   47篇
数学   144篇
物理学   51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112.
通过煅烧和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1T′ MoS2超薄纳米片和类石墨烯相氮化碳(g-C3N4)纳米片的复合材料. 该材料在光催化实验中展现出6.24 μmol?g?1?h?1的产氢速率, 优于贵金属铂修饰的g-C3N4纳米片的性能(4.64 μmol?g?1?h?1). 此外, 该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甲基橙的实验中表现出0.19 min?1的催化速率, 而纯g-C3N4纳米片只有0.053 min?1的催化速率. 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可归结于1T′MoS2 和g-C3N4之间的协同效应, 包括光吸收的增强以及因1T′MoS2优异电子导电性而得到的高效电荷分离.  相似文献   
113.
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了2种柔软性不同的热塑性聚氨酯/短切碳纤维/碳纳米管(TPU/SCF-CNT)复合材料复制物, 其表面上具有倒金字塔微结构阵列, 内部有SCF与CNT共同构成的导电通路. 将复合材料复制物和相应的复合材料平整片封装成柔性传感器. 结果表明, 压力作用下传感器内复制物和平整片之间的接触电阻因倒金字塔底棱的形变而显著降低. 对使用柔软性较高的复合材料封装的传感器, 虽然其相对迟滞稍大, 但压力作用下倒金字塔底棱形变量较大, 且复制物和平整片内导电通路增加量较大, 因此其在0~2.5 kPa的线性区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0.32 kPa?1). 制备的2种传感器均具有快速响应特性, 且能在500 s(约1580次)的循环压缩/释放测试(峰值压力约3 kPa)中保持较稳定的电阻响应. 研究表明, 利用模压成型的表面倒金字塔结构复合材料复制物封装成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  相似文献   
114.
《分析试验室》2021,40(6):649-653
以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和2-甲基咪唑(C4H6N2)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ZIF-67,进一步煅烧后制备磷掺杂的CoP@C,并对其形貌及物相进行表征。CoP@C与离子液体(IL)混合修饰碳糊电极(CPE)制备CoP@C/IL-CPE,并以戊二醛(GA)为交联剂,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封闭剂,构建BSA/免疫球蛋白抗体(anti-IgG)/GA/CoP@C/IL-CPE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并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人免疫球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在最佳条件下,该传感器对免疫球蛋白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1000 ng/mL,检出限为4 pg/mL。  相似文献   
115.
以天然高岭土为载体、利用化学共沉淀法成功地制备出纳米Fe3O4/高岭土复合粉体。采用XRD、FSEM对复合粉体的物相组成、粒径、显微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磁分离性能和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复合粉体中的铁氧化物呈单一的Fe3O4相,Fe3O4晶粒的尺寸为10~30 nm,且均匀负载于高岭石晶体表面。当Fe3O4、高岭土质量比为1∶5时,复合粉体的磁分离率高达90.12%,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复合粉体对MB的去除率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温度的升高、溶液p H的增大和投入量的增加而逐步提高,随着MB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逐步减小;对MB的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116.
沈宸  陆云 《高分子学报》2014,(10):1328-1341
从方法学上总结了目前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途径,重点介绍了其在能源领域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并归纳了其在传感器材料、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电致变色器件及锂离子电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7.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Bi2MoO6/BiVO4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2MoO6纳米粒子沉积在BiVO4纳米片表面从而形成异质结结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明所制备的Bi2MoO6/BiVO4异质结较纯相Bi2MoO6和BiVO4对可见光吸收更强.由于形成异质结结构及其光吸收性能使Bi2MoO6/BiVO4光催化活性有较大提高.可见光下(λ420 nm)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实验结果表明,Bi2MoO6/BiVO4光催化活性较纯相Bi2MoO6和BiVO4高.Bi2MoO6/BiVO4样品光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是Bi2MoO6和BiVO4形成异质结,从而有效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增大了可见光吸收范围及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18.
通过经济有效的方法制备得到一种具有长循环寿命的高效稳定性硅/硅氧碳/无定形碳的复合负极材料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以具有稳定化学性能的硅氧碳结构作为骨架,来支撑和隔离硅纳米颗粒结构. 材料中包含的无定形碳组分可提高硅/硅氧碳结构的电导性能. 这种复合负极结构在0.3C电流充放电情况下,不仅能发挥出637.3 mAh·g-1的比容量,而且在经过100 周的充放电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也达到86%. 这种新型硅基负极材料的设计为其他功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潜在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9.
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分两步合成Fe(OH)3/GO前驱体(GO:氧化石墨烯),再通过水热反应和600°C高纯氮气气氛下煅烧,获得了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拉曼(Raman)光谱等多种分析,发现该复合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石墨烯网络结构.把合成的这种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为1390 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为819 mAh·g-1.通过对比实验表明,三维石墨烯网络结构的形成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0.
以氮掺杂碳球作为载体负载银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作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对过氧化氢进行检测.考察了过氧化氢浓度、扫描速率对电化学信号的影响,并采用计时电流法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磷酸缓冲溶液中对过氧化氢还原响应快速、稳定,重复性良好,可以达到1.5μmol/L的检出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