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86篇
化学   1337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75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采用开放光程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和反向拉格朗日随机扩散模型,通过田间试验,开展基于高时间分辨率数据的农田氨挥发研究,旨在为揭示农田氨挥发的动态变化规律提供新技术新方法。结果表明,TDLAS-bLS法能有效监测农田氨挥发动态,尤其是日内变化规律。豫北平原潮土农田夏玉米追肥后日内氨挥发有两个挥发峰值,分别在9:00和14:00左右,第一个高峰是由于夜晚溶解在露水中的氨气随露水蒸发而再次挥发,第二个高峰受地温和光照影响所致。追肥后氨挥发速率迅速升高,但挥发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集中于前四天,整个监测期内氨挥发损失约25.3%。TDLAS-bLS法与通气法相比,测定结果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赵新新  陶向明  宓一鸣  季鑫  汪丽莉  吴建宝  谭明秋 《物理学报》2012,61(13):136802-13680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Ru(0001) /BaO表面的原子层结构和氮分子的吸附性质. 研究结果表明, 在低覆盖度下氧化钡倾向于以相同的构型形成Ru(0001) 表面原子层. 在此构型中, 氧原子位于表面p(1× 1) 结构的hcp谷位, 而钡原子则位于同一p(1× 1) 结构的顶位附近. 钌氧键键长等于0.209 nm, 比EXAFS的实验值大0.018 nm. 在Ru(0001) /BaO表面氮分子倾向吸附于钡原子附近. 相应位置的氮分子吸附能位于0.70到0.87 eV之间, 大于氧原子附近的氮分子吸附能. 钡原子附近的钌原子对氮分子具有更强的活化性能. 相应位置的氮分子拉伸振动频率等于1946 cm- 1, 比氧原子附近的最大分子振动频率小约130 cm-1. Ru(0001) /BaO表面氮分子键强度介于清洁Ru(0001) 和Ru(0001) /Ba表面之间. Ru(0001)/BaO表面不同位置的氮分子吸附性质差异是由钡和氧原子化学性质不同造成的. 表面钡原子的作用能够减少吸附氮分子的σ*轨道电子密度, 增加π*轨道电子密度, 从而增强氮分子和钌原子间的轨道杂化作用, 弱化氮分子键.  相似文献   
13.
The H2(v,j) Ni(100) collision system has been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he surface sites and initial rovibrational states of the molecule on molecule-surface interactions, by a quasiclassical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 method. Dissociative adsorption of an H2 molecule on the rigid Ni(100) surface is investigated at topologically different three sites of the surfac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olecule and Ni surface was described by a London-Eyring-Polani-Sato (LEPS) potential. Dissociative chemisorption probabilities of the H2(v, j) molecule on various sites of the surface are presen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translation energies between 0.001-1.0eV. The probabilities obtained at each collision site have unique behaviour. At lower collision energies, indirect processes enhance the reactivity, effects of the rotational excitations and impact sites on the reactivity are more pronounce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le studies.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sults and quantum effec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应用 CPA矩阵分光光度法 ,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复方磺胺甲唑片中两组分含量。选取 2 2 0、2 2 8、2 5 4、2 6 0、2 6 1nm5个波长作为 CPA矩阵程序的最佳波长点 ,磺胺甲唑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99.7%和 0 .85 % ;甲氧苄氨嘧啶为 99.9%和 1.1%。  相似文献   
15.
氨和甲醇团簇中的质子转移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激光多光子电离质谱和分子束技术研究和氨和甲醇二元团簇,实现观测到两个系列质子化的团簇离子:(CH3OH)nH^+和(CH3OH)nNH4^+(1≤n≤14),其产生是经过二元团族内的质子转移反应。同时也研究了氘代甲醇CH3OD和氨混合团簇,结果表明OD原子团中的D转移概率比CH3原子团中的质子转移概率大几倍。在HF/STO-3G和MP2/6-31G**水平上对氨和甲醇二元团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与CH3相比OH中的质子转移更加容易,因为CH3中的质子转移过程中要克服高度约120kJ/mol的能垒。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结合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系统研究了甘氨酰甘氨酸水溶液体系饱和溶解度范围的弱相互作用. 径向分布函数表明体系中不同类型的原子显示出形成氢键的不同能力. 氢键网络分析发现了不同氢键所能形成的分子簇结构. 随温度变化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值用于研究形成氢键的变化情况,并和模拟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模拟和实验结果得到了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在自行研制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烟气脱硝试验台上采用改进型TB系列喷嘴深入烟道内部逆流喷入的方式,进行了冷态混合试验和气态氨作还原剂及CH4作添加剂的热态脱硝试验.深入烟道内部的喷入方式在提高喷入气体与烟道主气流的混合效果上明显优于侧壁圆孔喷入.在NH3/NOx=1.25,反应温度为925℃时可得到82.53%的脱硝效率,有CH4作添加剂时,温度为875℃时可得到72.37%的脱硝效率.以NOx去除率高于50%为标准,温度窗口为863~937℃;有CH4作添加剂的温度窗口为803~929℃.随着氨氮比的增大NOx去除效率也增大,但在最优温度下当氨氮比大于1.0后NOx去除率的增大不再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达到NOx最大去除率所需的CH4添加量减小,CH4作添加剂可大大减小氨的泄漏量.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甘氨酰胺转甲酰基酶 (Glycinamideribonucleotidetransformylase ,GARTfase)催化的一碳单元转移反应是嘌呤“从头合成”过程中一个关键步骤的实验推测 ,用B3LYP方法 ,在 6 31G 基组水平上研究了GARTfase催化反应中水分子辅助的一碳单元转移机理 .该反应一共有两条可能的反应通道 :协同的 (patha)和分步的(pathb) ,计算表明 ,后者具有较低势垒 ,更占优势 .计算结果较好地证实了实验假设 ,并进一步表明 :水分子的参与能够缓解体系的张力 ,更有利于一碳单元转移反应的进行 .  相似文献   
19.
范永胜  陈旭  周维  史顺平  李勇 《物理学报》2011,60(3):32802-032802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在常温常压下(1 atm,298 K)和在压水堆环境下(155 atm,626 K),水分子数为256,联氨(N2H4)分子数为0,25,50,75等不同数目时,水和联氨粒子系统的动力性质和微观结构.同时探讨了联氨分子的引入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从模拟结果可知,在常温常压下,当联氨的分子数为0,25,50,75时,粒子系统的均方位移会随联氨分子数的增加而增加;联氨分子数为0与为25,50,75比较时会少一个数量级;压水堆环境下,联氨分子数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压水堆 联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在过渡金属铁、镍电极表面制备得到的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APS)膜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对硅烷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现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进行了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结果发现存在两个N1s峰,表明γ-APS膜中的氨基有两种存在方式:自由氨基和质子化氨基。实验中还发现现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是研究金属/γ-APS体系中界面层结构非常有效的手段,SERS结果表明硅醇羟基和氨基发生了竞争吸附,且γ-APS分子在外加电位等条件的影响下吸附状态会发生一定变化。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表征结果在微观上显示电极表面的γ-APS膜上形成了一种较规则的微孔结构,这种结构可能与基底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