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化学   103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四氢呋喃(THF)和缩水甘油(glycidol)进行阳离子开环共聚,一步合成了主链中含有柔性聚四氢呋喃线型链段的温敏性超支化共聚醚.采用定量13C-NMR确定了共聚醚的超支化结构,同时计算了其支化度.利用体积排除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SEC-MALLS)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光光谱(UV)测试发现共聚醚水溶液透过率在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附近呈现剧烈变化,但是其相变速率缓慢,相变平衡时间可达30 min;且聚合物溶液的相变速率和紫外光透过率变化具有温度依赖性.采用透射电镜(TEM)对相变过程观察后发现,这种缓慢相变过程是由于超支化共聚醚组装形成的胶束随温度升高发生不同程度聚集所致.  相似文献   
72.
通过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工硅烷)的作用,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在超细硅胶表面接枝聚合,制备了以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壳,硅胶粒子为核的具有温度敏感性复合粒子.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对复合粒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复合粒子用作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通过控制柱温对蔡的3种衍生物进行分离,表现了良好的分离性能.这种温控分离主要是由于硅胶表面的PNIPAM在经历相变温度时的极性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73.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使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ε-丙烯酰基-L-赖氨酸(εACRLLY)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A)交联共聚,制备了含有自由氨基酸侧链的温敏性微凝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动态光散射技术(DLS)及浊度法对所制备的微凝胶的形态及相转变进行了表征.TEM结果表明,所得的微凝胶具有规则的球型形态,微凝胶的粒径随εACRLLY含量的增加而减小.DLS及浊度结果表明,微凝胶粒径呈单分散的窄分布,随着温度的升高,微凝胶粒径减小,有着明显的体积相转变温度(VPTT);亲水单体εACRLLY的引入能够有效地调节共聚物微凝胶的VPTT,并且VPTT随εACRLLY含量的增加几乎呈线性上升.微凝胶在对盐酸阿霉素的药物释放研究表明,所制备的微凝胶在20℃,12 h内释放了56%,37℃下释放了73%;37℃,pH=7.4下13 h内释放73%,pH=4.5下基本释放完毕,该微凝胶表现出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74.
采用巯基乙胺为配体,以硝酸铒(Er(NO3)3),硝酸镱(Yb(NO3)3),硝酸钇(Y(NO3)3)和氟化铵(NH4F)为原料,水热法制备表面含NH2基团的活性YF3:Yb3+-Er3+纳米晶;以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借助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与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的偶联反应,在活性纳米晶存在下,进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与丙烯酸的自由基共聚合,一锅法制备了YF3:Yb3+-Er3+/PNIPAm-co-PAA荧光温敏纳凝胶.对制备的纳米晶及纳凝胶的结构与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晶的粒径为6~10 nm,呈单分散分布;纳凝胶的粒径呈多分散分布,粒径主要分布在100~300 nm.PL光谱分析表明,活性YF3:Yb3+-Er3+纳米晶的4F7/2→4I15/2跃迁,在483和496 nm处产生明显的能级劈裂;纳凝胶中,该能级劈裂依然存在,但随温度升高发生耦合;环境温度对纳凝胶的上转换发光强度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5.
采用CuBr/2,2'-联二吡啶催化体系, α-溴代丙酸乙酯为引发剂, 甲醇为溶剂,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分子量分布窄的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PDEAM). 用FT-IR、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透光率的测定研究了PDEAM水溶液浓度、盐以及表面活性剂对PDEAM水溶液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PDEAM水溶液浓度的增大, LCST逐渐降低; NaCl、CH3COONa、KCl、Na2SO4及MgSO4使PDEAM水溶液的LCST降低, 降低程度与盐的种类和阴离子价数有关;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则使PDEAM水溶液的LCST升高.  相似文献   
76.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是一种温敏性高分子聚合物,在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处会发生构象转变。对PNIPAM加以改性,可拓宽温敏性聚合物材料的研究领域,使其在药物负载运输、基因传递、化学分析和表面浸润性等领域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对PNIPAM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及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7.
聚N-烷基丙烯酰胺类凝胶及其温敏特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研制成功5种聚N-烷基丙烯酰胺类温敏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PNIPA/MAA),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PNDEA),聚N-正丙基丙烯酰胺(PNNPA),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N-叔丁基丙烯酰胺(PNDEA/NTBA),并系统研究了这些凝胶的温敏相交特性.以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凝胶相交特性为基础的凝胶萃取过程对牛血清白蛋白和兰葡聚糖溶液的浓缩实验表明,凝胶萃取对于浓缩和制备贵重生化制品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78.
以无机粘土(锂蒙脱石)作为物理交联剂,在不加任何乳化剂的条件下,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nm左右且具有温敏性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丙烯酸叔丁酯(tBA)共聚微凝胶,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准静态光散射、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所合成微凝胶的化学结构、表面形态和温度敏感性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粘土起到交联剂的作用;tBA的引入可以调节微凝胶的体积相转变温度;所制得的粘土交联微凝胶具有较好的粒径分布且粒径在140nm至350nm之间.  相似文献   
79.
以Ⅰ型胶原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为主要原料,将Ⅰ型胶原引入到PNIPAAm交联网络中,制得一种具有温度响应性的半互穿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PNIPAAm/CollagenⅠ半互穿水凝胶进行成分和结构的表征;通过溶胀测试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半互穿水凝胶的温敏特性,并对其表面亲疏水性进行分析;在水凝胶表面培养L929细胞,研究其增殖脱附行为.结果表明,PNIPAAm/CollagenⅠ半互穿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温度响应性和生物相容性,与PNIPAAm水凝胶相比,PNIPAAm/CollagenⅠ半互穿水凝胶表面更有利于L929细胞的黏附增殖.将温度降至临界温度(LCST,32℃)以下,细胞从凝胶表面自发脱附.细胞染色表明,与胰蛋白酶消化相比,降温脱附的细胞损伤少,活性更高,表明PNIPAAm水凝胶中引入胶原后,生物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以负载脂肪酶的自组装胶体粒子为乳化剂,以十六烷为油相制备Pickering乳液,通过温度调控乳液的稳定性,提高脂肪酶的循环使用性能。首先,在荷正电的壳聚糖(CS)溶液中依次加入脂肪酶(CRL)和荷负电的天然大分子透明质酸钠(HA),利用壳聚糖与透明质酸钠之间的静电作用自组装形成脂肪酶@壳聚糖/透明质酸钠胶体(CRL@CS/HA CPs),将脂肪酶负载于胶体粒子内,提高CRL@CS/HA CPs的稳定性;以相变材料十六烷为油相,在高速均质作用下将CRL@CS/HA CPs组装到十六烷-水界面,构建温敏性Pickering乳液,应用于脂肪酶的界面催化;通过改变温度,诱导油相发生凝固-溶解实现破乳,回收CRL@CS/HA CPs,提高脂肪酶的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