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化学   672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104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2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the steam reforming of methane 3H2+CO) were investigated in a membrane reactor (MR) with a hydrogen permeable membrane. The studies used a novel silica-based membrane prepared by using th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technique with a permeance for H2 of 6.0×l0-8 mol·m-2·s-1·Pa-1 at 923 K. The results in a packed-bed reactor (PBR)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membrane reactor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773-923 K) and pressures (1-20 atm, 101.3-2026.5 kPa) using a commercial Ni/MgAl2O4 catalyst. The conversion of methane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 MR by the countercurrent removal of hydrogen at all temperatures and allowed product yields higher than the equilibrium to be obtained. Pressure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hydrogen yield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permeance of hydrogen. The yield of hydrogen increased with pressure and reached a value of 73×10-6 mol·g-1·s-1 at 2026.5 kPa and 923 K which was higher by 108% than the value of 35×10-6 mol·g-1·s-1 obtained for the equilibrium yield.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silica-based membrane were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with various other membranes a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32.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流化床催化剂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文  薛常海 《催化学报》2002,23(3):199-202
 考察了前驱体制备过程中水合肼/五氧化二钒摩尔比(以下简记\r\n为n(N2H4)/n(V2O5))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由较高的n(N2H4)\r\n/n(V2O5)比制得的催化剂,其(VO)2P2O7相含量较多,正丁烷转化\r\n率较高.随着n(N2H4)/n(V2O5)比的减小,δ-VOPO4相的含量逐\r\n渐增多,正丁烷转化率随之升高;而顺酐选择性开始时升高,达到最大\r\n值后逐渐降低.在n(N2H4)/n(V2O5)=0.34时制备的催化剂最佳\r\n,在丁烷浓度为4.0%、空速为500h-1及反应温度为420℃的反应条件\r\n下,顺酐收率可达49.74%.本文中细粒床催化剂有较大的操作弹性.  相似文献   
33.
用于流化床燃烧脱硫的石灰石的反应活性评价和测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用于燃煤流化床燃烧脱硫的脱硫剂石灰石的反应活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易于进行数学处理的石灰石硫盐化模型,得出了评价石灰石反应活性的两个指标-最大转化率和反应速率常数。研究方法除采用了传统的热天平法和鼓泡流化床外,还根据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特点,发展了提出了湍流床法和石英棉法,并进行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对不同反应活性温度技术进行了试验比较。  相似文献   
34.
垃圾在流化床中焚烧NO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Ф150 mm流化床上,研究了六类典型组分垃圾NO转化率与床温和过量空气系数(excess air简称EA)的关系。研究发现,纸渣与木块NO转化率最高,橡胶与塑料最低;织物、纸张、厨余、木块、塑料NO均具有中温生成特性,一般在800 ℃~850 ℃时即接近最大值,之后温度升高对NO的生成影响不大;橡胶与无烟煤由于含N化合物结构稳定,其NO转化率随床温升高而增大;由于挥发分析出的相互影响,较低的火焰温度,混合垃圾NO转化率一般低于单组分垃圾的线性叠加;少量水分不会对垃圾NO转化率造成很大影响,相反还会促进NO的转化,但过量水分会抑制NO的生成。  相似文献   
35.
代谢通量分析(metabolic flux analysis,MFA)是通过确定代谢网络中代谢流分布来表征细胞代谢状态的强有力的工具。鉴于计量学代谢通量分析在处理复杂代谢网络时表现出的局限性,发展了以13C标记实验为基础的13C MFA。本文介绍了13C MFA的原理与方法,总结和评述了13C MFA在实验与数据分析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MFA在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代谢通量分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6.
垃圾衍生燃料流化床燃烧过程中HCl和NOx的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床总高为4040mm的变截面流化床中试规模装置内,研究垃圾衍生燃料(RDF)在气化和燃烧不同阶段中NOx和HCl的生成特性。含NaCl的垃圾衍生燃料在流化床内燃烧,燃烧低于640℃时,Ca(OH)2的脱氯效果比较好;但随着温度升高,烟气中HCl的体积分数迅速增长,但脱氯效果明显受到CaCl2化学反应平衡的限制。燃烧状况特别是氧的体积分数对NOx的生成影响比较大。含氮量高的RDF燃烧产生NOx的体积分数明显高于低含氮燃料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37.
报道了山西西山焦煤飞灰,在小型循环流化床气化反应器上,以二氧化碳为气化介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气速、固体循环速率)的气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CO出口浓度及碳转化率随着CFB操作气速减小、固体颗粒循环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即在CFB床中,提高气体、固体停留时间(床内固体颗粒浓度)有利于CFB气化的进行。CO浓度及碳转化率沿床高的变化趋势与床内颗粒浓度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38.
刘建平  刘莉  何平笙 《化学通报》2002,65(11):758-761
微反应器是指容量仅为零点几μm^3或宽度为1μm左右的反应“容器”,反应在这个微小区域内有控地进行。以表面科学与微制造技术为核心,新型微反应器近年来发展很快。本文介绍五种微反应器,即反相胶束微反应器,聚合物微反应器,固体模板微反应器,微条纹反应器和微聚合反应器,以及它们在各高科技领域中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39.
扩张床吸附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扩张床是流化床的一种特例。它具有流化床的特点,能处理含悬浮颗粒的液体。又具有固定床的优点,流动成活塞流;返混程度低,分离效率高。作为蛋白质的初步分离方法,它能取代固液分离、浓缩和初步纯化等三步操作。具有提高收率、降低投资费用、缩短操作时间等优点,成为生物工程下游过程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扩张床吸附技术的发展。包括:1、原理:床层的分层稳定性、吸附剂和吸附柱;2、操作:吸附、洗涤、洗脱和再生4个步骤;3、流动动力学特性:床层扩展特征和停留时间分布;4.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0.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炼油反应器积垢中铁镍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油反应器内结垢危害极大,是石油加工过程中必须处理的问题之一。准确分析炼油反应器内积垢的成分对于了解垢的危害,选择适当的除垢方法有重要意义。文献中很少关于分析垢的报道。我们根据垢的特点和文献经验,用原于吸收法对垢样中存在的金属元素进行生产监控性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可行。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主要试剂 WFX-1F2B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 空心阴极灯(上海充电器械厂) 标准储备液:用Fe、Ni金属和K_2Cr_2O_7配成100μg·ml~(-1)的标准储备液,根据不同垢样中金属含量,稀释成1~15μg·ml~(-1)标准液。 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