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0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3610篇
化学   6591篇
晶体学   75篇
力学   45篇
综合类   199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42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362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41.
该文用顺磁离子对其近邻~(13)C核的NMR吸收增宽效应,系统地研究了抗坏血酸在不同溶剂中对金属离子Mn~(2+)、Gd~(3+)的配合行为.在水溶液中,抗坏血酸可通过两种配合方式与Mn~(2+)作用,但与Gd~(3+)的作用只有一种稳定的结构.在水中抗坏血酸对金属的配位活性部位分别是1位羟基氧,3位离解的羟基氧和6位羟基氧.在DMSO中,3位羟基由于H~+对该基团的静电遮蔽而变得对金属离子Mn~(2+)表现为配位惰性,同时6位羟基配位活性较大增强.对Gd~(3+)来说,此时没有优势配位活性部位存在.文章还讨论了抗坏血酸在H_2O-DMSO混合溶剂中的~(13)C NMR谱及在DMSO中NaOH对其~(13)C NMR谱及其与金属络合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利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了银溶胶,通过测定活性艳红浓度从10^-4-10^-8mol/L在粗糙的银表面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变化,地活性艳红浓度与表面增强拉曼强度的关系及活性艳红在银溶胶表面的吸附取向。结果表明,活性艳红在10^-5mol/L时,表面增强拉曼信号最强,说明在此浓度时,活性艳红在银溶胶上的吸附量达到饱和;而大于此浓度后,过量的活性艳红分子在银溶胶上发生叠加,拉曼信号减弱,这种现象符合“稀溶液效应”。  相似文献   
43.
纤维素热解过程中活性纤维素的生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重分析发现活性纤维素的生成始于530 K左右,对应于失重图上的肩部及SDTA曲线中强烈的放热峰.在辐射加热闪速热裂解试验台上获取了一种可溶于水、高温下易分解、室温下呈固态且稳定存在的黄色中间产物.扫描电镜图片证明在热裂解初期纤维素经历了一个熔化和相互粘结的状态,产物的红外谱图证实了大量的羰基和羧基官能团的生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明其主要成分是一系列聚合度不同的低聚糖,推断该低聚糖即为活性纤维素.  相似文献   
44.
两种芳香植物非挥发性组分抗氧化和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6种化学发光体系和两种比色体系研究了芳香植物罗勒和香柠檬的非挥发性组分(简称罗勒、香柠檬)直接清除活性氧、活性氮和对^.OH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罗勒和香柠檬不仅能直接清除O2,而且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O2的产生。罗勒和香柠檬也能有效清除^.OH、H2O2、ONOO^.和DPPH^.,两者相比,香柠檬除对^.OH的清除作用弱于罗勒外,清除以上各种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罗勒。结果还显示,罗勒和香柠檬都能抑制脂质过氧化,明显地抑制和延缓DNA损伤,起到预防型抗氧化剂和断链型抗氧化剂的双重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罗勒和香柠檬的非挥发性组分是有效的、多功能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4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 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4,7-二(2-溴代噻吩-5-基)-2,1,3-苯并噻二唑-N-(1-辛基壬烷基)咔唑(简称PC-DTBT)的低聚合物(PC-DTBT)n(n=1-5)的稳定性和化学活性. 结果表明: 随着聚合度增加, (PC-DTBT)n的稳定性降低, 化学活性增强.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周期性平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PC-DTBT单体在ZnS(100)表面的吸附, 通过吸附前后化合物PC-DTBT的Mulliken charge和前线轨道分析表明: 当PC-DTBT吸附在ZnS (100)表面时, ZnS(100)表面向PC-DTBT转移0.200 e电荷, 前线轨道能隙变窄. 理论预测的结果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46.
金属薄膜表面化学反应活性中的量子尺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金属薄膜的量子尺寸效应及其对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然后对Pb/si体系量子尺寸效应的近期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详细介绍了量子效应对表面化学反应活性的影响.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表明:在Pb(111)单晶薄膜表面卜的分子吸附和氧化反应随着薄膜厚度一个原子层一个原子层变化时会出现振荡现象.通过研究薄膜中量子阱态的形成、费米能级处电子态密度的变化与薄膜的表面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我们从实验上直接定量地证明了最子尺寸效应对表面反应活性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7.
In order to improve nano-scale phase change memory performance, a super-clean interface should be obtained after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MP) of Ge2Sb2Te5 phase change films. We use reactive ion etching (RIE) as the cleaning method. The cleaning effect is analys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an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ticle residue on the surface has been removed. Meanwhile, Ge2Sb2Te5 material stoichiometric content ratios are unchanged. After the top electrode is deposited,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test demonstrates that the set threshold voltage is reduced from 13 V to 2.7V and the threshold current from 0.1 mA to 0.025 mA. Furthermore, we analyse the RIE cleaning principle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ultrasonic method.  相似文献   
48.
用密度泛函B3LYP/6-31G**计算方法,对不同碳链长度和不同氧化态( V2 +/V+.)紫罗碱二硫醇的平衡几何构型及相应电子结构的研究表明,两种氧化态在吡啶环共面性和前线轨道电子集居上的差异与特征,导致氧化态V2 +成为紫罗碱亲合金原子形成Au-S-nVn-S-Au结构的关键组分,自由基V+.则在该结构的氧化还原电子传导中发挥核心作用.S-S核间距与前线轨道能隙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紫罗碱二硫醇单分子电导的测量中,亚甲基数n达到12的分子长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9.
基于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QSAR)原理,研究了49种有机化合物结构与其蝌蚪麻醉活性的内在定量关系。首先应用分子电性作用矢量(molecular electronegativity interaction vector,MEIV)表征49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建立了相应的QSAR预测模型,最后对所建模型分别进行了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所建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cum)、留一法(LOO)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RCV)和外部样本校验复相关系数(Qext)分别为0.9415、0.9127和0.9253,证明该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0.
SERS活性表面荧光增强或淬灭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银胶和银镜两种SERS活性表面,对吸附分子的荧光增强或淬灭机制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荧光增强或淬灭主要取决于局域电磁场增强和分子到金属表面无辐射能量转移过程的竞争效应.当满足吸收共振增强和辐射共振增强时,荧光被增强,反之荧光被淬灭.荧光增强最大一般只为10—102倍,远小于喇曼截面的增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