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6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化学   439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19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209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The Q-band position of tin-centered 5, 9, 14, 18, 23, 27, 32, 36-octabutoxy 2, 3-phthalocyanine(SnNc(OBu)8) exhibits dramatic red-shift as mixed with SnCl2 in CH2Cl2.  相似文献   
42.
Dispersion of copper(Ⅱ) phthalocyanine (CuPc), copper(Ⅱ) phthalocyaninesulfonate (CuPcS) and cobalt(Ⅱ)phthalocyaninetetrasulfonate (CoPcTS) on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dioxide was investigated by XRD, XPS, FT-IR and UV-Vis techniques. Results show that interaction between CuPc and TiO2 was very weak and CuPc was difficult to disperse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pport. While partly sulfurized CuPcS could be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support through sulfo-groups and its dispersion capacity was determined to be 0.085 g CuPcS/g TiO2. Completely sulfurlzed CoPcTS could also be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TiO2 as a monolayer and its dispersion capacity was 0.12 g CoPcTS/g TiO2. Interactions of the sulfo-groups as well as the electrons of CoPcTS with the surface of TiO2 could be evidenced by FT-IR characterization. Therefore, it was suggested that CoPcTS molecules be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TiO2 in a flat-lying mode while CuPcS in a slanting one. UV-Vis spectra show that the dispersed CuPcS and CoPcTS molecules exist in both forms of monomers and dimers.  相似文献   
43.
两种计算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钙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pH10.5的硼砂-氢氧化钾缓冲溶液和乙醇的增敏作用条件下,偶氮氯膦Ⅰ与钙、镁的吸收特性,建立了多波长光度法同时测定钙和镁的方法。采用两种矩阵算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钙和镁含量在0~25μg/25ml范围内用计算法Ⅱ能得到准确结果。  相似文献   
44.
建立了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黄芩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了黄芩特征图谱,通过鉴定特征峰的化学成分,共确定了11个共有特征峰,通过质谱鉴定出黄岑药材的8个成分,经对照品比对,指认出共有特征峰中的4个化学成分,分别为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以及汉黄芩素。通过对照药材和供试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可明确药材真伪,即“质”,结果显示各批次供试药材与黄芩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90;对内标成分“黄芩苷”进行准确定量,以内标成分计算不同批次供试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取“平均数-标准差”作为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于内标物质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限,依据特征峰相对含量下限明确黄芩药材优劣,即“量”。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可为黄芩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偏最小二乘及双波长K系数光度法同时测定矿物中钛,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化学计量学中的偏最小二乘法及双波长K系数法实现了Ti、Fe的同时测定,方法用于铝钒土及钛铁矿中Ti、Fe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6.
两次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钴、镍、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华  纪元 《分析化学》1989,17(8):717-719
本文用两次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实现了三组分混合体系的同时测定。结果表明,两次双波长测量信号△A_1和△A_2的线性组合与混合体系中各组分浓度呈线性关系。该法用于钻、镍、铜三组分同时测定,定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7.
研究应用双波长K系数—标准加入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锰和锌二组分混合物.试验确定了锰和锌测定中K_(Mn)与K_(Zn)的回归方程.对合成试样、人发试样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8.
多巴胺 (DA)和抗坏血酸 (AA)的吸收光谱在 2 0 0~ 30 0nm内重叠严重 ,但在电化学氧化状态下 ,DA的氧化产物在 2 10 ,30 0和 4 80nm有强吸收峰 ,AA的氧化产物在 2 0 0~ 4 0 0nm范围内吸收较弱且呈光滑平缓的斜坡。在此基础上 ,利用自行设计的长光程薄层光谱电化学池建立了一种双波长光谱电化学法测定DA。测定条件为 pH 6 .2的磷酸盐缓冲液 (PBS) ,0 .6V (vs.Ag/AgCl)电极电位 ,双波长 318/ 2 93nm ,线性范围为 4 .0× 10 - 6 ~ 2 .0× 10 - 4mol·L- 1,检出限为 2 .0×10 - 6 mol·L- 1。对 6 .2 0× 10 - 5mol·L- 1DA进行 11次平行测定 ,平均相对偏差为 2 .6 %。与文献报道的吸光光度法相比 ,该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较为有效地消除了AA的干扰 ,回收率在 91.8%~ 10 0 .8%之间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9.
双波长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高铬铸铁中铬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选定的波长下,用UV-2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同一份显色溶液中,同时测定铬和锰,分析结果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50.
双波长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钙和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偶氮胂Ⅲ作显色剂 ,用双波长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钙和镁的最佳条件。测定钙和镁的最佳波长对分别为 6 5 0~ 5 93nm和 6 15~ 6 6 5 .5nm ,服从比耳定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 12 μg/ 2 5ml和 0~ 18μg/ 2 5ml,检出限分别为 0 .0 1和 0 .0 18μg·ml- 1,加标回收率分别在 97 2 %~ 10 4 .5 %和 89.8%~ 92 .8%之间。将此法应用于饮用水中钙和镁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