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化学   389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84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存在操作困难,成本高的不足。激光诱导荧光光谱(LIFS)具有灵敏度高、操作方便、设备相对便宜等优点,为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潜在技术。利用便携式405 nm激光激发三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粪肠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荧光,并利用微光纤光谱仪检测光谱。通过调节激光器功率(10~100 mW)得到粪肠球菌的荧光强度,验证了激光器功率(Power,P)与细菌荧光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佳激光器功率范围为50~80 mW。测量了在激光器功率P=50 mW时细菌样品的荧光光谱,并讨论了细菌种类和荧光光谱之间关系。结合文献分析粪肠球菌在528 nm处出现黄酮的荧光峰,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原卟啉发射634 nm荧光峰。实验结果表明:(1)铜绿假单胞菌在634和703 nm处的荧光峰,可作为直接识别特征;(2)基于多元统计,将粪肠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光谱划分为9个特征区,采用动态聚类法得到粪肠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识别率均达到100%。结果表明,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可有效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相较于其他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LIFS方法操作方便,检测速度快,识别率高,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竹红菌乙素(HB)能与Mg2+和Zn2+形成重复单元数为5-20的配位聚合物(Mg2+-HB,Zn2+-HB),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Mg2+-HB和Zn2+-HB的单重态氧量子产率分别为HB的1.2倍和0.42倍.瞬态吸收实验表明:氧气能够猝灭Mg2+-HB和Zn2+-HB的三重态,其效率可超过96%.系间窜越效率(φT)和将能量传递给氧气并能产生单重态氧的三重态光敏剂的比例(fT△)对HB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单重态氧量子产率有较大影响.电子自旋共振(EPR)实验结果表明:Mg2+-HB和Zn2+-HB产生半醌负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较弱,进而降低了Mg2+-HB和Zn2+-HB光敏产生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 DNA)熔链温度实验表明:Mg2+-HB和Zn2+-HB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有氧条件下,Mg2+-HB,HB和Zn2+-HB对小牛胸腺DNA的光敏损伤效率分别为32%,25%和22%.活性氧猝灭实验表明Mg2+-HB主要通过单重态氧光敏损伤DNA.  相似文献   
103.
He-Ne激光诱变黑曲霉Sx的原生质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生淀粉糖化菌黑曲霉Sx用混和酶制取原生质体进行了探索.在GM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Cu2+、Mn2+,原生质体产量较高;采用pH4~5的蜗牛酶、纤维素酶、溶菌酶的混合酶,最佳浓度比为:1.5:3.5:1.5(mg/mL).取在GM培养基中培养17~18h的菌丝,在32℃酶解3h,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达到2.4×105个/mL;在加入β-巯基乙醇及二硫苏糖醇处理菌丝时,原生质体产量提高近3倍.在再生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30mmol/LMgSO4时,原生质体再生率由16.7%提高到25.6%.用He-Ne激光照射原生质体时,功率9mW照射30min时致死率为50%,随着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存活率降低.采用波长632.5nm、功率9mW、光斑直径5mm的He-Ne激光多次照射诱变,筛选出一株酶活力最高菌株黑曲霉Sy,活力提高51%,经连续传代5次,酶活力稳定.  相似文献   
104.
具有光致变色效应的菌紫质薄膜可用作可擦重写型全息记录介质. 在全息记录过程中,由于菌紫质薄膜对记录光的散射和反射引起记录光栅对比度下降,当记录光较弱时,这种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但当记录光较强时,散射和反射光对记录光栅的影响很大,必须考虑它们对光栅对比度的影响才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实验发现在不同的记录光强下辅助紫光对衍射效率动力学曲线的影响不同,当记录光强较弱时,加入辅助紫光可以提高衍射效率的稳定值、抑制峰值;而当记录光强较强时,加入辅助紫光除了提高衍射效率的稳定值外,还可以提高衍射效率的峰值. 关键词: 菌紫质 衍射效率 干涉条纹对比度  相似文献   
105.
为寻找具有更高生物活性、更环保的新农药杀菌剂,基于杀菌剂氟咯菌腈设计并合成了10个新型吡唑联吡咯类杂环化合物,以吡唑环代替氟咯菌腈上原有的苯环,以期提高其杀菌活性.采用1H NMR,FTIR,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熔点测定等测试手段对目标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与确认,并通过挥发法培养得到了6个目标化合物的单晶.还对其中6个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黄瓜灰霉病、黄瓜霜霉病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可作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新农药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分散液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联用技术建立了测定葡萄样品中百菌清、克菌丹和灭菌丹农药残留的新方法.对影响萃取和富集效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萃取条件选定为在10 mL带塞离心试管中加入 5.0 mL葡萄样品溶液,并加入1.0 mL丙酮(分散剂),振荡摇匀后以5000 r/min离心5 min,然后将上层清液转移至另一离心试管中,加10.0 μL氯苯(萃取剂),分散混匀后再以5000 r/min离心5 min,萃取剂氯苯相沉积到试管底部,吸取1.0 μL萃取相直接进样分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3种杀菌剂的富集倍数可达788~876倍;检出限在6.0~8.0 μg/kg(S/N=3∶ 1)范围内.以α-六六六为内标,测定3种杀菌剂的线性范围为10~150 μg/kg,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0~0.9995范围内.本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葡萄样品中百菌清、克菌丹和灭菌丹残留的测定,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2.3%~106.1%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在4.5%~7.2%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7.
豆类中腈嘧菌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立了豆类中腈嘧菌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用乙腈提取样品中的腈嘧菌酯残留,以YMC-C18色谱柱分离,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进行测定.讨论了腈嘧菌酯的裂解机理与三级质谱.在0.05、0.1、0.2、0.5 mg/kg 4个加标水平下进行了验证实验,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5 ~50 μg/L,平均回收率为89% ~99%,相对标准偏差为2.2% ~8.5%.该方法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国内外法规的要求,可用于豆类中腈嘧菌酯残留的确证检测.  相似文献   
108.
植物病原真菌严重威胁作物安全,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因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苯甲酸噻唑酯衍生物.体外抗真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3、5和8对灰霉病菌和核盘病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其中化合物8对灰霉病菌和核盘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3.82和3.66 mg/L.初步的生理生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8对菌丝细胞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活性亚结构拼接法,将双酰胺结构引入氟吡菌酰胺的骨架中,设计并合成了22个含双酰胺结构的氟吡菌酰胺衍生物.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鉴定,目标化合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离体的抑制活性以及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离体杀虫活性也进行了研究.结果 显示,在50 mg/L的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对苹果腐烂病原菌及油菜...  相似文献   
110.
宁波市医院内细菌流行分布的耐药性监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菌流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性。方法:采用20种抗菌药物纸片,琼脂扩散法监测医院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结果:2732株细菌中1754株(64.2%)为革兰氏阴性菌,928株(35.8%)为革兰氏阳性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氏菌产ESBL,阳性率分别为43.2%、35.4%和46.8%葡萄球菌为甲氧西林耐药株,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7.8%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60%,多数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性明显,亚胺培南对大多数细菌有较大的抗菌作用。结果:近年医院临床分离菌耐药现象严重,需合理使用和控制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