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82篇
化学   660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97篇
综合类   35篇
数学   34篇
物理学   2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91.
MoNi/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乙酸临氢酯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体积浸渍的方法制备了MoNi/γAl2O3系列催化剂,利用XRD和TPR手段表征了其结构随Mo助剂的添加量和催化剂还原温度的变化,并考察了在3 MPa的氢气压力下,乙酸催化酯化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助剂Mo有利于Ni均匀地分散,减弱了Ni与Al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了NiAl2O4尖晶石结构的形成,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催化剂经600℃还原后,NiO被还原为Ni0.当加入经过600℃还原的催化剂MoNi/γ-Al2O3后,乙酸临氢反应转化率显著提高,可达33.2%.在3 MPa的氢气压力下,乙酸反应的途径可能为一部分乙酸被还原得到乙醇,乙醇与未还原的乙酸发生酯化,以乙酸乙酯和水为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192.
生物油对发动机缸套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乳化技术对生物进行提质改性,在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提质前后生物的摩擦学性能.利用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了发动机缸套摩擦表面的微观形貌及化学元素状态,探讨了相关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小球藻生物比稻壳生物对缸套-活塞环具有更好的减摩抗磨性能;通过乳化提质方法,可以快速提升生物的性能;生物的减摩润滑作用归因于品中的有机物在缸套表面吸附、摩擦挤压及摩擦沉积形成润滑膜,局部摩擦熔融形成的"微滚珠",以及在摩擦表面生成的Fe2O3及FeOOH氧化膜.此外,小球藻生物能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含N有机保护膜,这是其具有更好摩擦学性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3.
合成润滑油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润滑作为机械运行不可缺少的材料,对维持机构的运行及提高机械寿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进步,对机构运行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运行环境也越来越苛刻,这些均要求所采用的润滑具有更为优异的综合性能.前期所采用的矿物基润滑在耐温性、润滑性、抗氧化性、黏温性能等方面已经很难满足使用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合成润滑.由于合成采用人工合成的方式,其综合性能远高于普通矿物,但目前合成种类较多,不同种类的润滑具有不同的性能及使用要求,因此本文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合成润滑的国内外现状,并对合成润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4.
采用不同硅铝比的HZSM-5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超临界、亚超临界、非超临界乙醇)催化提质生物中的高沸点组分(HBF),应用磷核磁共振(31P-NMR)定量检测了提质前后生物中醇、酚和羧酸类羟基的质量比(羟基质量/生物质量)变化,研究和评价了催化剂和超临界条件对生物催化提质的效果.研究表明,超临界条件有利于生物中脂肪族羟基的转化,但是不利于非缩合羟基的转化;使用不同酸强度的HZSM-5都能使生物中的羧基完全转化,增加催化剂的酸强度可以促进脂肪族羟基的转化,而只有酸性较弱的催化剂才能顺利转化非缩合酚羟基.  相似文献   
195.
微藻高油脂化基因工程研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化能源危机与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的两大重要难题。生物柴作为可替代普通柴的环境友好且可再生的能源受到普遍关注。相比植物和动物脂肪生产,藻类脂产率高且容易培养,被认为是未来生物柴发展的重要原料之一。通过转基因技术强化脂代谢途径,提高富微藻含量,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已有植物研究表明,增强甘酯酰基转移酶表达,可以提高Kennedy途径代谢中间体通量,从而增加甘三酯(TAG)的积累。本文综述了微藻脂代谢途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提高脂积累的代谢调控策略;详细阐述了基于植物脂合成强化的成功经验,通过增强微藻Kennedy途径对提高TAG生物合成的重要作用;讨论了当前转基因微藻的遗传转化方法及其需要解决的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分析了基因工程技术调控微藻脂类代谢途径生产高脂的可能性,并对该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6.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磺酸盐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界面的吸附行为, 考察了不同长度的连接基(Spacer)对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聚集形态及界面性质的影响. 密度分布和微观结构信息显示, Gemini表面活性剂能在/水界面形成单层膜结构. Gemini表面活性剂能使/水界面的厚度显著增大, 并使界面形成能降低. 当连接基为6个碳时, 此类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厚度最大, 形成的界面最稳定. 连接基长度对Gemini表面活性剂单层膜周围的水分子和Na+的吸附结构影响不大, 但是能影响水分子的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197.
供油量对点接触表面微织构润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球盘接触模型,以入口层厚度为输入变量,基于统一Reynolds方程法建立润滑分析模型,研究了供量对点接触表面微织构润滑性能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供量显著影响接触区膜厚度;微织构能改善摩擦副的润滑摩擦性能;严重乏时接触区内微坑会产生气穴现象;瞬态下,微织构在乏时较充分供时改善润滑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8.
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乳木果所含的脂成分.结果显示乳木果的7个主要成分及含量按保留时间排序依次是:月桂酸1.589%、肉豆蔻酸3.075%、棕榈酸70.286%、十九烷酸0.822%、11-二十碳烯酸3.958%、花生酸16.506%、山俞酸1.371%.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乳木果能够显著增加经皮给药制剂的皮肤透过率,氮酮组和乳木果组对利多卡因的累积透皮量分别为794.84μg和1 144.95μg,累积透皮率分别为7.95%和11.4%,后者对模型药利多卡因的体外促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99.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HS-GC/MS)技术建立光溶剂残留控制物的测定方法,对比、分析光种类、印版清洗剂、印版线数、印刷速度、干燥温度等工艺参数对上光工序中挥发性有机物(苯及苯系物、溶剂残留、溶剂杂质)的影响及变化.经仪器参数优化,各组分相关系数(R~2)均≥0.998 2;回收率≥80.4%,相对标准偏差(RSD)5.8%(n=6).结果表明,水性光较珠光、UV光溶剂残留量最少,选择纯水和正丙酯溶液结合清洗印版引入溶剂残留量最小,随印版线数增加溶剂残留量不断增大,当印刷速度达160 m/min光附着力最佳,溶剂残留量较少,干燥温度为120℃光表现出彻干性,溶剂得到充分挥发.  相似文献   
200.
利用双光束干涉法对点接触区乏脂润滑成膜特性规律以及接触区附近润滑剂的微观迁移特性进行了观测.在试验条件下,接触区会经历充分润滑—乏脂—沉积膜润滑—分离润滑等润滑状态.借助原子力显微镜,探测到沉积膜是润滑脂的稠化剂被碾压破碎而沉积在滚压轨道表面的一层纳米级颗粒薄膜;而分离是在剪切过程中润滑脂内逐渐释放基础.试验初始,接触区周围的润滑脂池因乏脂而迅速消失,但分离会逐渐形成"第二相池"以实现回流补给.沉积膜增大了基础在滚动轨道表面的接触角,阻碍回流补给,但其会随运动逐渐磨损,此后分离将进入接触区补充润滑膜.初步发现,当分离不充足时,沉积膜有利于保护润滑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