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9篇 |
免费 | 173篇 |
国内免费 | 108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924篇 |
晶体学 | 66篇 |
力学 | 31篇 |
综合类 | 88篇 |
数学 | 62篇 |
物理学 | 5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61篇 |
2012年 | 168篇 |
2011年 | 184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172篇 |
2008年 | 196篇 |
2007年 | 183篇 |
2006年 | 186篇 |
2005年 | 143篇 |
2004年 | 159篇 |
2003年 | 158篇 |
2002年 | 149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芬布芬对牛血清白蛋白,铜(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铜(Ⅱ)对芬布芬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铜(Ⅱ)和芬布芬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铜(Ⅱ)存在下,芬布芬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芬布芬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8.44×104,结合位点数为0.97.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的结果表明,芬布芬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均随铜(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很据三者结合反应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芬布芬、铜(Ⅱ)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2.
采用紫外、同步荧光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葛根素(PU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表明,BSA在230nm和278nm处的吸收峰,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步荧光光谱表明,葛根素引起BSA中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疏水性降低.圆二色光谱表明,BSA在208nm和222nm处的负峰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BSA中α-螺旋含量也随之增加.这表明葛根素与BSA的相互作用,可使蛋白质分子的疏水作用增强,导致BSA的肽链结构收缩,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3.
固体废弃物高附加值利用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性的提出了以丙烯酸树脂乳液为孔形成剂,对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孔结构进行调变,制备出新型多孔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采用初湿浸渍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CeO_2负载的多孔钢渣基催化剂。利用XRF,XRD,BET,UV-Vis DRS等手段对光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光谱性能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活性。结果表明:孔形成剂的加入,改变了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孑L结构,其介孔体积增加了70.27%,负载8 Wt%CeO_2的光催化剂介孔体积增加了144.14%。在模拟太阳光源辐照6 h后,负载8 Wt%CeO_2的光催化剂的最高产氢活性(7 653μmol·g~(-1))和产氢速率[1 275.5μmol·(g·h)~(-1)]归因于介孔体积增加了水分子的传质速率以及高分散的CeO_2活性组分与载体中FeO形成的耦合半导体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24.
25.
26.
本文报道用X-射线衍射(XRD),TEM和FTIR光谱考察了在不同的制备条件下BSA-SDS-Ag的SDS-Ag聚合物纳米微粒的结构,形貌以及表面性质,随制备条件的不同,微粒的表面形貌有很大的差异。体系在微也液状态下,用甲醛作还原剂,可把银离子还原为单质,进而聚集成包裹型的团状微粒,微粒粒径32-60nm;微粒表面结构复杂,表明Ag^+先后与蛋白质中的某些氨基酸残基产生化学键合,再还原为Ag粒,进而聚合成网状结构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27.
赵志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22(6):895-897
在化学发光分析中,常常要用到碱性条件下鲁米诺与过氧化氢的反应系统,通过催化剂辣根过氧化物酶使反应顺利进行。如果再加入适当的增强剂,则灵敏度提高且发光时间延长,可改善测定的重现性。实验证明,对位酚类衍生物,如:对叔丁基苯酚,对甲苯酚的发光增强作用明显,其发光效率可上升几十倍,发光时间也获得有效延长。 相似文献
28.
酸性棕SR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Britton-Robinson酸性缓冲溶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能使酸性棕SR(ASR)与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10 nm,比ASR红移165 nm。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结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并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血清蛋白的新方法。λ=610 nm时,εBSA=6.23×104 L·mol-1·cm-1,εHSA=7.23×104 L·mol-1·cm-1;牛血清白蛋白(BSA)在0~91.0 mg·L-1,人血清白蛋白(HSA)在0~95.2 mg·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检出限分别为BSA:5.72 mg·L-1,HSA:5.15 mg·L-1。对6个人血清蛋白总量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1.8%~4.4%,回收率93.6%~109.1%,并对5只小白鼠的血清蛋白总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9.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四碘荧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为2.65×105 L·mol-1,结合数n=0.86,探讨了它们的相互作用机理。四碘荧光素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同时,牛血清白蛋白的存在会增强四碘荧光素的发光,且强度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成正比。以此为基础在pH 8.64的条件下建立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8×10-7~9×10-6 mol·L-1,精密度为3.4%,检出限9.88×10-8 mol·L-1。 相似文献
30.
用光谱方法研究人血清白蛋白(HSA)与头孢哌酮 (CPZ)分子间结合作用机制,头孢哌酮与β-内酰胺酶的亲和力。由Lineweave-Burk双倒数作图法确定了该反应的解离常数(15 ℃)Kd=1.10×10-4,(37 ℃)Kd=0.85×10-4。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确定了头孢哌酮与人血清白蛋白以静电作用为主。认为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与药物结构有关;抗菌活性和抗生素效力与能量转移效率和解离常数有关。同步荧光技术考察头孢哌酮对人血清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