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9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088篇
化学   2924篇
晶体学   66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88篇
数学   62篇
物理学   56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芬布芬对牛血清白蛋白,铜(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铜(Ⅱ)对芬布芬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铜(Ⅱ)和芬布芬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铜(Ⅱ)存在下,芬布芬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芬布芬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8.44×104,结合位点数为0.97.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的结果表明,芬布芬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均随铜(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很据三者结合反应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芬布芬、铜(Ⅱ)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2.
采用紫外、同步荧光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葛根素(PU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表明,BSA在230nm和278nm处的吸收峰,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步荧光光谱表明,葛根素引起BSA中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疏水性降低.圆二色光谱表明,BSA在208nm和222nm处的负峰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BSA中α-螺旋含量也随之增加.这表明葛根素与BSA的相互作用,可使蛋白质分子的疏水作用增强,导致BSA的肽链结构收缩,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3.
固体废弃物高附加值利用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性的提出了以丙烯酸树脂乳液为孔形成剂,对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孔结构进行调变,制备出新型多孔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采用初湿浸渍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CeO_2负载的多孔钢渣基催化剂。利用XRF,XRD,BET,UV-Vis DRS等手段对光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光谱性能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活性。结果表明:孔形成剂的加入,改变了碱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孑L结构,其介孔体积增加了70.27%,负载8 Wt%CeO_2的光催化剂介孔体积增加了144.14%。在模拟太阳光源辐照6 h后,负载8 Wt%CeO_2的光催化剂的最高产氢活性(7 653μmol·g~(-1))和产氢速率[1 275.5μmol·(g·h)~(-1)]归因于介孔体积增加了水分子的传质速率以及高分散的CeO_2活性组分与载体中FeO形成的耦合半导体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24.
视频监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监控方法,但在野外(偏远油田、无网络)且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一旦监控存储系统遭到人为破坏,监控系统便形同虚设。针对无网络且无人看管的偏远油田,设计了一种基于全方位振动传感识别的采集存储分离油田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超声波探测触发图像采集,提取振动属性,进行入侵判断,确认入侵时启动图像采集存储系统,通过先进的OFDM无线传输技术将采集后的图像快速存储在百米外的存储器中,实现监控图像及指定数据的可靠记录,确保监控数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5.
激光除锈过程的实时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军  孙振永  周文明  翁晓东 《光子学报》2002,31(9):1090-1092
对激光除锈过程中的实时监测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除锈过程中产生的声波强度会随着表面清洁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声波信号包含了除锈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可作为激光除锈实时监测的基本信号.  相似文献   
26.
本文报道用X-射线衍射(XRD),TEM和FTIR光谱考察了在不同的制备条件下BSA-SDS-Ag的SDS-Ag聚合物纳米微粒的结构,形貌以及表面性质,随制备条件的不同,微粒的表面形貌有很大的差异。体系在微也液状态下,用甲醛作还原剂,可把银离子还原为单质,进而聚集成包裹型的团状微粒,微粒粒径32-60nm;微粒表面结构复杂,表明Ag^+先后与蛋白质中的某些氨基酸残基产生化学键合,再还原为Ag粒,进而聚合成网状结构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27.
在化学发光分析中,常常要用到碱性条件下鲁米诺与过氧化氢的反应系统,通过催化剂辣根过氧化物酶使反应顺利进行。如果再加入适当的增强剂,则灵敏度提高且发光时间延长,可改善测定的重现性。实验证明,对位酚类衍生物,如:对叔丁基苯酚,对甲苯酚的发光增强作用明显,其发光效率可上升几十倍,发光时间也获得有效延长。  相似文献   
28.
酸性棕SR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Britton-Robinson酸性缓冲溶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能使酸性棕SR(ASR)与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10 nm,比ASR红移165 nm。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结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并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血清蛋白的新方法。λ=610 nm时,εBSA=6.23×104 L·mol-1·cm-1,εHSA=7.23×104 L·mol-1·cm-1;牛血清白蛋白(BSA)在0~91.0 mg·L-1,人血清白蛋白(HSA)在0~95.2 mg·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检出限分别为BSA:5.72 mg·L-1,HSA:5.15 mg·L-1。对6个人血清蛋白总量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1.8%~4.4%,回收率93.6%~109.1%,并对5只小白鼠的血清蛋白总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9.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四碘荧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为2.65×105 L·mol-1,结合数n=0.86,探讨了它们的相互作用机理。四碘荧光素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同时,牛血清白蛋白的存在会增强四碘荧光素的发光,且强度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成正比。以此为基础在pH 8.64的条件下建立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8×10-7~9×10-6 mol·L-1,精密度为3.4%,检出限9.88×10-8 mol·L-1。  相似文献   
30.
用光谱方法研究人血清白蛋白(HSA)与头孢哌酮 (CPZ)分子间结合作用机制,头孢哌酮与β-内酰胺酶的亲和力。由Lineweave-Burk双倒数作图法确定了该反应的解离常数(15 ℃)Kd=1.10×10-4,(37 ℃)Kd=0.85×10-4。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确定了头孢哌酮与人血清白蛋白以静电作用为主。认为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与药物结构有关;抗菌活性和抗生素效力与能量转移效率和解离常数有关。同步荧光技术考察头孢哌酮对人血清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