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4篇
  免费   1299篇
  国内免费   3780篇
化学   8506篇
晶体学   190篇
力学   608篇
综合类   256篇
数学   352篇
物理学   3431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515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614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668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661篇
  2002年   585篇
  2001年   576篇
  2000年   421篇
  1999年   416篇
  1998年   369篇
  1997年   370篇
  1996年   320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305篇
  1993年   237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21.
聚β-羟基丁酸酯解聚酶的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DS9701菌株产生的聚β-羟基丁酸酯(PHB)解聚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及有关性质的表征.通过SephadexG-100分离出两种PHB解聚酶(E1和E2),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检测为一条谱带.E1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45℃,稳定性优于E2,最适反应pH=4.0,稳定范围3.6~7.0,Km值为0.182g/L.E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pH=6.0,稳定范围4.0~8.0,Km值为0.65g/L.通过质谱仪测得E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104,E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04.  相似文献   
922.
应用AES,LEED,XPS和TDS研究了Rh(100)上Sm膜和Sm/Rh表面合金以及CO在这两类模型表面的吸附与反应.室温下Sm在Rh(100)上的生长遵从SK模式,Sm膜经900K高温退火后可形成有序表面合金.在室温制备的Sm膜/Rh(100)表面上,室温下CO在Sm上的吸附改变了表面结构,生成SmOx和表面碳.随着Sm覆盖度的增加,低温脱附峰(α-CO)面积迅速下降,且峰温向高温方向位移;表明Sm的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同时起作用.在Sm/Rh合金表面上,CO在约590K出现新的脱附峰,可归属为受Sm电正性修饰的Rh原子上的CO脱附峰  相似文献   
923.
以玻碳电极为基础电极,先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将带负电荷的四磺酸基苯基铁卟啉和带正电荷的含重氮盐基团的重氮树脂在电极表面进行层-层组装,然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使铁卟啉的磺酸基与重氮树脂的重氮基引发交联反应,使层与层之间的离子键变成共价键,从而使铁卟啉在电极表面形成稳定、有序、分子水平的层-层构筑.用UV-Vis和IR光谱表征了组装过程,用CV方法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电极不但具有非常优异的稳定性,而且对H2O2的电还原反应也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24.
添加剂对PVDF相转化过程及膜孔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PVP、PEG及LiCl 3种成孔添加剂下PVDF DMAc H2 O 添加剂体系的成膜机理 .无论那种添加剂的铸膜液相转换成膜过程中都存在凝胶分相和液液分相两种相变方式 ,在 30~ 6 0℃时凝胶分相在较低的非溶剂浓度下先于液液分相发生 ,LiCl作为添加剂较PEG、PVP对铸膜液有较强的致凝胶作用 ,成膜过程中凝胶分相段时间依PVP、PEG、LiCl的顺序延长 ,导致液液分相初始分相点处聚合物浓度增大 ,阻止了大孔结构的充分发展 .制得的膜依PVP、PEG、LiCl的顺序有效孔隙率和通量降低 ,结晶度升高 .以LiCl为添加剂制得的膜几乎不改变PVDF膜的疏水性 ,而以PVP或PEG为添加剂的膜隔水压差降低约 2 0kPa .  相似文献   
925.
离子色谱分离-抑制电导检测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新型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对吲哚 3 乙酸和吲哚 3 丁酸在流速为 1.5ml·min- 1,2 .5mmol·L- 1Na2 CO3 和 1.0mmol·L- 1NaHCO3 和 10 % (体积分数 )甲醇水的混合淋洗液下能够较好的分离 ,吲哚 3 乙酸和吲哚 3 丁酸检出限分别为 1.4 5 4和 4 .86 2mg·L- 1(S/N =3)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重现性。在土壤样品中其加标的回收率分别为 10 3.7%和 97.9%。  相似文献   
926.
几种树脂对西红花糖苷的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研究了硅胶和几种国产吸附树脂对西红花提取物溶液的吸附与洗脱性能,包括树脂的筛选,洗脱剂的选择,并研究了pH,温度和西红花提取物的浓度对西红花提取在SZ-1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SZ-1吸附树脂对西红花提取物的吸附能力较强,洗脱能力为最好,其吸附性能和洗脱性能均优于常用色谱固定相硅胶,SZ-1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容量为1.04g/g,动态吸附容量为0.5-0.6g/g,洗脱率可达98%以上,且吸附速度快,易于洗脱和再生。  相似文献   
927.
将薄膜浸渍聚集体(TFFA)模型用于描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中氧的扩散和反应过程,其中包括氧气在气体扩散层和反应层气体通道中的扩散,氧气在反应层薄膜中的溶解和扩散,氧在反应层浸渍聚休体中的扩散和反应以及电子和离子的传导,并根据PEMFC阴极的结构特点给出TFFA模型的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928.
分子印迹手性整体柱的制备及对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采用原位分子印迹技术 ,单步制备了一种辛可宁印迹的手性整体柱。为了提高柱效和选择性 ,选择了相对低极性的甲苯 /十二醇复合致孔体系。在等度及梯度洗脱条件下 ,非对映异构体辛可宁与辛可尼丁被完全分离。等度洗脱中相对较宽的峰可以在梯度洗脱中得到改善。同时考察了流动相中醋酸浓度、流速以及温度对分离的影响。由于柱中存在大的流通孔 ,大大降低了分离过程中的柱压降 ,从而使这种柱能够在相对高的流速下使用。提高温度可以提高分离因子 ,在 60℃获得最大分离因子 5 40。  相似文献   
929.
钯及其合金膜由于具有透氢性好和耐高温的特点,除了用作氢气分离和纯化器外,还可以用作脱氢、制氢等反应的反应器,以实现反应和分离的一体化,并提高转化率和选择性.本文综述了钯基复合膜的原理、制备及表征,并重点介绍了本研究组的光催化镀膜工艺.  相似文献   
930.
栗瑞芬  万谦宏 《分析测试学报》2007,26(3):305-309,314
以D-(-)-酒石酸和一缩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18-冠-6-四羧酸(18C6H4),并将18C6H4作为手性添加剂,应用于β-氨基酸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考察了背景电解质溶液(BGE)中18C6H4的浓度、BGE pH值、BGE组成、有机改性剂及运行电压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即BGE的组成为10 mmol/L18C6H4,10 mmol/LTris,pH2.20,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所测试的5种β-氨基酸的出峰时间均在25 min内,分离因子1.04~1.08,分离度0.46~1.52。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可方便地用于β-氨基酸对映体的分离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