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43篇
化学   1070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99篇
综合类   49篇
数学   37篇
物理学   39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开发纤维素基吸油材料,以棉浆粕为基材、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接枝聚合法合成了BMA接枝纤维素的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TG)、差热(DSC)等手段对所得吸油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接枝单体及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BMA接枝纤维素聚合物的接枝聚合反应性能及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棉浆粕)∶m(K2S2O8)∶m(BMA)∶m(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0.025∶1.5∶0.005,75℃下恒温反应6 h,合成的BMA接枝纤维素的接枝率最高(36.2%),均聚物含量相对较低(5.8%),且吸油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92.
固体酸催化烯烃改性生物油酚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生物油中含量较高的愈创木酚、儿茶酚和苯酚为酚类模型化合物,以蒙脱土K-10负载的Cs2.5H0.5PW12O40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苯酚/1-辛烯烷基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负载量,反应温度及物料摩尔比等因素对酚类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100℃范围内,30%Cs2.5H0.5PW12O40/K-10对苯酚烷基化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原料摩尔比为1时苯酚氧烷基化产物的选择性最好.愈创木酚中甲氧基的位阻效应使其转化率在相同条件下比苯酚低很多,相应氧烷基化产物的选择性也很低.儿茶酚与1-辛烯反应主要生成单羟基氧烷基化产物,100℃时选择性仍高达96%.升高温度有利于烷基化改性反应的进行,但产物中氧烷基化产物的选择性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3.
桦甸页岩油柴油馏分加氢精制生产清洁燃料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油馏分(200℃~360℃)在桦甸页岩油中约占41%。其中,硫、氮及不饱和烃含量较高,含硫化合物以苯并噻吩类及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为主,而氮化物中的碱性氮化物和非碱性氮化物的含量相当。实验中分别以硫化态的CoMo/Al2O3及NiW/Al2O3为催化剂,利用固定床小型加氢反应装置,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桦甸页岩油柴油馏分加氢脱硫及加氢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增大反应压力,降低体积空速,对脱硫、脱氮都是有利的,特别是对加氢脱氮影响最为明显,而氢油体积比的影响相对较小。两种催化剂活性比较发现,对于该页岩馏分油而言,两种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效果相差不大,而NiW/Al2O3的加氢脱氮效果却明显好于CoMo/Al2O3。在选择的工艺条件下,对桦甸页岩油柴油馏分进行加氢精制得到的产品油中杂原子和不饱和烃含量低,密度小,芳香烃含量少,可作为优质清洁柴油直接使用。  相似文献   
994.
以戊烷为溶剂,在脱沥青实验装置上对辽河稠油减渣进行梯级分离,得到轻脱油、重脱油和脱油沥青。在温度155℃~170℃、压力为4.0 MPa~7.0 MPa,考察了温度、压力变化对脱沥青油收率及性质的影响。用超临界萃取分馏的实验结果关联了脱沥青油残炭、N元素、Ni元素的脱除率。结果表明,压力升高、温度降低,脱沥青油收率增加,轻、重脱油的残炭值及S、N、Ni、V等元素含量升高,脱沥青油性质变差。在脱沥青油收率最高为74.23%时,Ca、Ni元素的脱除率分别为92.75%、74.50%;残炭的脱除率为62.13%;N、S元素的脱除率分别为40.17%、24.10%。超临界萃取馏分油的杂质脱除率与脱沥青油的杂质脱除率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玉米芯快速热解油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层析法对玉米芯快速热解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解温度对热解油产率及其族馏分构成的影响很大。通过气相色谱(GC)分析表明,脂肪族馏分碳数分布主要在C12~34,在烷烃碳数分布上,脂肪族馏分与柴油相当。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了600℃下得到的热解油特征,表明玉米芯快速热解油作为燃料和高品位化学品原料来源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6.
微乳液聚合制备多孔高吸油甲基丙烯酸酯类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连续相微乳液聚合制备多孔高吸油树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共聚单体(油相),水(H2O)/乙醇(EtOH)为混合水相,2,2′-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复配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SDS/T80)两种乳化体系,调节油相和水相比例,配制出双连续相微乳液.聚合在无搅拌下进行.研究了乳化体系、混合水相含量、单体配比、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高吸油树脂比同系无孔树脂的吸油速率大大提高,最快可以在2min内达到吸油饱和.树脂对苯,四氢呋喃,四氯化碳的吸油倍率分别达到15.5g/g,15.5g/g,31.7g/g.  相似文献   
997.
聚酯薄膜与紫外光(UV)固化光油之间的附着力极差,用胶带拉脱时完全脱落.为此,分别采用AF-201磺化聚酯、YF-40聚丙烯酸树脂、PR-32聚氨酯、EX-40F丙烯酸改性聚氨酯和PX-1010丙烯酸改性聚酯等表面处理剂对聚酯薄膜表面进行涂覆处理,以改善聚酯薄膜的表面性能,提高其与UV光油之间的附着力.附着力测定结果表明,PX-1010丙烯酸改性聚酯可明显提高聚酯薄膜与UV光油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998.
通过交替浸渍法(ASP)在天然棉纤维表面进行仿生矿化均匀地制备了碳酸钙涂层,并使用硬脂酸钠进一步对棉纤维/碳酸钙复合物进行表面疏水改性,得到了具有良好疏水性能的棉纤维材料.FTIR结果显示,碳酸钙与棉纤维之间以氢键结合.改性后的疏水棉纤维具有优异的吸附选择性,能够实现油水分离.改性棉纤维对多种油类均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对二甲基硅油和氯仿循环吸附30次后,吸附保持率仍可达到8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该疏水矿化棉纤维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等优势,在油水污染物处理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开展模拟生物油温和加氢实验,确定300℃/4 MPa为最佳工况,此条件下反应物除苯酚和愈创木酚外完全转化,液体产物选择性为85.0%,有效氢碳比从1.266提高到1.554,液体产物组成优化,酚类和酸类含量明显下降,反应活性明显改善,有利于后续催化裂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指纹汗液中咖啡因及其代谢物副黄嘌呤的含量。指纹汗液用润湿的滤纸提取后,加入甲醇,在35℃下超声3 min。用Thermo Gold ODS C18色谱柱分离,用甲醇与冰乙酸(0.2+99.8)溶液以体积比65比35组成的混合液洗脱,采用正离子模式监测。咖啡因及副黄嘌呤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分别为0.3,1.7 ng·片-1。加标回收率在65.5%~71.3%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3%~14%之间。指纹汗液中咖啡因的检出时间从服用咖啡因后1 h开始,一直持续到14 h,副黄嘌呤检出时间从服用3 h后持续到1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