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808篇
化学   1630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105篇
综合类   47篇
数学   35篇
物理学   3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四磺化酞菁钴在微乳液、醇-水体系中的二聚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四磺化酞菁钴(CoTSPc),在微乳液(TritonX-100-壬烷-正戊醇-水)、醇-水(甲醇、乙醇、丙醇)体系中的二聚现象,计算了CoTSPc的二聚常数KD。结果表明,CoTSPc的二聚常数KD值随着微乳液中表面活性的浓度及醇-水溶液的介电常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2.
生物质三组分热裂解行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33  
在热天平上对比研究了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种主要组分的热失重规律。结果表明,作为半纤维素模型化合物的木聚糖热稳定性差,在217℃~390℃发生明显分解;纤维素热裂解起始温度最高,且主要失重发生在较窄温度区域,固体残留物仅为6.5%;木质素表现出较宽的失重温度区域,最终固体残留物高达42%。在红外辐射机理试验台上对比研究了三组分热裂解产物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三组分热裂解生物油产量随温度变化先升后降。纤维素生物油产量在峰值上最高,但纤维素生物油热稳定性差,高温时挥发分的二次分解最明显;木聚糖和木质素生物油产量较低,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三组分热裂解焦炭产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最终纤维素热裂解焦炭产量为1.5%,而木聚糖和木质素分别为22%和26%。三组分热裂解气体产物随温度升高而增长,但在气体组成分布上因三组分的结构上的差异而不同。  相似文献   
43.
戈早川  王淑红  熊英 《分析试验室》2003,22(Z1):184-186
以CTAB/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作为流动相,在聚酰胺薄层上用薄层色谱法满意地分离了金银花提取物中的各类成分,并用薄层色谱扫描仪进行荧光扫描,建立了金银花的微乳液薄层色谱扫描图谱,为金银花指纹图谱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In this paper, the surface imprinted cross-linked polystyrene beads were prepared via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with styrene (St), divinylbezene (DVB), polyvinyl alcohol (PVA1788),the mixture of Span 85 and xylene or the mixture of Span 85 and paraffin as monomer,cross-linking agent, dispersion stabilizer and templat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dense cavities on the surface of beads, and the diameter and density of cavity are related with the composition and amount of emulsion template.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cavity from thermodynamics and dynamics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45.
核-壳型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述了核-壳型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方法、形态及其影响因素与判断方法、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核-壳型复合乳液膜机械性能优良的原因是:核、壳两相间存在的过渡区适当地抑制了二者的相分离。  相似文献   
46.
聚全氟丙醚油是一种新型的性能独特的润滑油。本实验采用~(19)F-NMR波谱法,结合~1H-NMR和MS法,较详细地研究了油品微观结构。由谱线的化学位移和强度归纳出不同链节结构的分布,同时阐明了端基结构。  相似文献   
47.
A novel TPPTS-Rh/SiO2 catalyst, prepared by directly modifying a heterogeneous high-surface-area Rh/SiO2 catalyst with water-soluble TPPTS ligands, could decrease the resistance of masstransfer in water/oil biphasic media for the hydroformylation of higher olefins.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for hydroformylation on this biphasic TPPTS-Rh/SiO2 catalyst system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traditional biphasic HRhCO(TPPTS)3 systems, owing to the chemical bonds between the highly dispersedRh metal particles and the TPPTS ligands. The catalyst system is applicable for hydroformylation ofhigher olefins such as 1-dodecene.  相似文献   
48.
Soap-flee P(MMA-EA-MAA) particles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were synthesized by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ethyl acrylate (EA) and methacrylic acid (MAA), and large voids inside the particles were generated by alkali posttreatment in the presence of 2-butanon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ize of void and theparticle volume were related with the amount of 2-butanone.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voids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49.
过硫酸钾引发丙烯酰胺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醋(Span20)和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醋酸酯(Tween60)的混合物为乳化剂制备丙烯酰胺微乳液,研究了体系中Tween60浓度、水相丙烯酰胺浓度对微乳液电导行为的影响.用过硫酸钾引发微乳液聚合,发现聚合开始后,体系电导率迅速下降,在聚合进入恒速期后电导不再降低.聚合的动力学表达式为:Rp∝[AM]1.17[E]-1.26[I]0.5;Mv∝[AM]1.05[E]-0.94[I]-0.62.它与常规乳液聚合的动力学相差较大,却类似于悬浮聚合.  相似文献   
50.
提出一种用于模式分类的RBF-PLS—Bayes方法。它集成地应用径向基(RBF)变换与偏最小二乘(PLS)方法,从原有模式中提取出分类能力甚强的成分,然后进行贝叶斯(Bayes)判别。这种集成方法尤其适用于复杂化学信息的模式分类,本文将其应用于两种类型的化学模式分类问题,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与经典的判别分析方法和单纯的神经网络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