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37篇
化学   1683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83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锌试剂与壳聚糖的结合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从分子水平认识多糖分子与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应用光谱法研究了壳聚糖 (CTS)与锌试剂(ZCN)的相互作用机理 ;测得ZCN CTS复合物吸收光谱出现新的吸收峰所需的临界ZCN/CTS摩尔比为 2 .6 7×10 3 ,CTS对ZCN的最大结合数为 6 .93× 10 3 ,实验值与理论值相吻合 ,证明了多糖与生物探针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可靠性 ;探讨了ZCN与CTS相互作用产生变色反应的机理 ,认为其是在ZCN与CTS大分子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主要由ZCN与CTS大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所引起  相似文献   
962.
用糖精(Saccharin)和乙酰水杨酸(Aspirm,APS.)分别对维吾尔族青少年进行味盲基因频率的测定,结果表明:糖精味盲率为5.85%,隐性味盲基因频率为0.238%,x2检验p>0.05.维吾尔族群体中也存在乙酰水杨酸的酸味盲,味盲率为41.6%,隐性味盲基因频率为0.6400,x2检验p>0.05.在糖精与乙酰水杨酸测试中,男女性之间味盲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精的男女性尝味能力经t测无显著性差异,但APS测试中则有显著差异,经x2检验维吾尔族乙酰木杨酸的酸味盲率高于汉族p<0.05.  相似文献   
963.
微量钼(Ⅵ)的质子化壳聚糖富集和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质子化壳聚糖吸附钼(Ⅵ)的性能和机理。在弱酸性(pH4.5)的NaAc-HAc缓冲溶液)介质中,钼(Ⅵ)以MoO4^2-形式吸附在质子化的壳聚糖上,吸附反应在20min内可达到平衡,饱和吸附容量为18.4mg/g。详细研究了影响吸附过程的有关参数(如介质酸度、吸附速率、吸附容量)和脱附最佳条件。方法用于水体中微量钼(Ⅵ)的富集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64.
以合成的具有羧基官能团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为荧光团,通过酰氯化法活化其中的羧基,并选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基质材料,以化学键合的方式将荧光团引入到CMCS基体中,得到新型荧光材料萘酰亚胺修饰羧甲基壳聚糖CMCS3N.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MCS3N的结构和形...  相似文献   
965.
建立了用离子印迹壳聚糖/凹土(ⅡGA)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测定痕量镉的新方法.在动态吸附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溶液pH值、流速、洗脱条件和干扰离子对痕量镉分离富集的影响;在pH4.5、上样流速为0.60 mL/min的条件下,镉能被ⅡCA定量富集;吸附的镉可用1.0 mol/L HCl-0.1 mol/...  相似文献   
966.
以壳聚糖(CS)为稳定剂,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非负载型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CS); 并用 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非晶性质、原子组成及粒径大小等. 考察了催化剂对糠醇加氢制四氢糠醇反应的催化性能, 并与没有壳聚糖保护的NiB催化剂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加入壳聚糖制得的NiB-CS催化剂的活性组分NiB粒径更小, 表面活性组分浓度更高, 催化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967.
Zhou S  Lin X  Xie Z 《色谱》2011,29(8):786-790
以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将羧甲基壳聚糖键合至毛细管内壁上。对毛细管预处理、硅烷化以及羧甲基壳聚糖键合反应参数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开管柱内表面结构形貌、电渗流、重现性和电色谱分离性能。扫描电镜图显示羧甲基壳聚糖均匀地键合在毛细管内表面。调节流动相的pH值可产生正向和反向电渗流,电渗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日内小于0.8%(n=6)、日间小于3.5%(n=3)、同一批次间小于4.3%(n=3)、不同批次柱间小于6.1%(n=3),重现性较好。4种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在修饰后的毛细管电色谱柱上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柱效达到36000~182000 塔板/m。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开管柱制备方法简单有效、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68.
将1.0g·L~(-1)聚苯胺纳米管-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和1.0g·L~(-1)壳聚糖乙酸溶液以1比50的比例混合,并超声处理1h后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得聚苯胺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电极(记为PANT′s/CTS/GCE)。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阿米卡星在聚苯胺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pH5.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阿米卡星在聚苯胺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电极于-0.2V处出现一个不可逆的还原峰,且还原峰电流与阿米卡星的质量浓度在10.0~80.0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8.0mg·L~(-1)。应用此法测定注射液中阿米卡星的含量,测定结果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969.
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的基于载入树状分子内部的纳米金修饰电极用于亚硝酸根测定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将壳聚糖(Chit)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在偶联活化剂碳二亚胺存在的条件下,4.5代羧基末端的树状分子(Dendrimer)通过其外围的羧基与壳聚糖的氨基形成酰胺键而连接在电极表面.Au(Ⅲ)通过与树状分子内部氮的配位作用被结合在...  相似文献   
970.
合成了低聚壳聚糖与稀土离子Sm(Ⅲ)的配合物(CS-Sm),采用体外抑菌法研究了壳聚糖、CS-Sm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ureus)和黑曲霉(A.niger)的抑制活性.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CS-Sm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钐配合物对E.coli、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