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3篇 |
免费 | 156篇 |
国内免费 | 78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121篇 |
晶体学 | 83篇 |
力学 | 40篇 |
综合类 | 19篇 |
数学 | 4篇 |
物理学 | 2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Al2O3/WO3/ZrO2固体强酸催化剂对正丁烷异构化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沉淀、回流、浸渍和焙烧等步骤制备了Al2O3/WO3/ZrO2固体强酸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UV-Vis光谱,NH3-TPD和H2-TPR等技术测定了Al2O3对WO3/ZrO2催化剂的结构、表面酸性、氧化还原性及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O3/ZrO2中引入适量的Al2O3对其表面酸强度及酸量无显著影响,但可使催化剂中的ZrO2组分以稳定的四方相形式存在,并能有效地抑制催化剂中WO3的聚集长大,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正丁烷异构化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添加铂于Al2O3/WO3/ZrO2中可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性能.还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Al含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气氛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溶胶凝胶法制氧化铝负载铜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氧化铝负载铜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的制备了氧化铝负载的铜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用TG-DTA,XRD,BET以及TEM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孔结构,粒子形貌以及催化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可以直接帛备出高比表面积,低堆积密度的纤维状纳米级负载型Cu/Al2O3超细粒子;活性组分以远低于纳米级的微晶粒子簇状态,均匀地分散在纳米级氧化铝载体表面上,而且在低于50 相似文献
77.
富氧条件下Ag/Al2O3和Cu/Al2O3组合催化剂催化C3H6选择性还原Nox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自动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上,考察了富氧条件下Ag/Al2O3和Cu/Al2O3两种催化剂上催化丙烯还原NOx的活性. 在实验温度范围(200~650 ℃)内,Ag/Al2O3具有
优异的催化丙烯选择性还原NOx的活性,但同时有大量副产物CO形成. Cu/Al2O3选择性催化丙烯还原NOx的活性不高,却能有效促进CO的氧化. 在无水条件,Ag/Al2O3-Cu/Al2O3组合体系具有与Ag/Al2O3相似的脱除NOx活性,同时使CO在300 ℃以后几乎完全转化. 在10%水蒸气存在的情况下,Ag/Al2O3-Cu/Al2O3组合催化剂脱除NOx的活性下降,但水蒸气对CO转化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8.
氟化γ-Al2O3表面酸性的NMR和FTIR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氟化作用对γ-Al2O3的表面酸性(酸中心类型、强度及数量)的影响。吡啶和二甲基吡啶在氟化γ-Al2O3(F/γ-Al2O3)表面上吸-脱附的IR光谱和三甲基膦在F/γ-Al2O3表面上吸附的^31P MAS NMR结果表明,F/γ-Al2O3表面上既存在Lewis酸位又存在Broensted酸位。L酸的总量随氟含量的增加而减少。但其强度随之增加,且同时产生几种新的L酸位。B酸的数量和强度在样品含氟量为2%-3%间存在极大值。研究还表明,三甲基膦是一种测量F/γ-Al2O3表面酸性的灵敏的NMR探针分子,^31P MAS NMR和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对氟化过程中酸位形成和变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
在阳极氧化铝模板(AAO)的取向微孔内,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 技术首先制备了两端开口高度取向的碳纳米管阵列, 再在碳纳米管中间的孔洞内沉积硅纳米线, 成功制备了碳纳米管/硅纳米线(CNTs/SiNWs)核鞘复合阵列结构. 用SEM, TEM, XRD等仪器分析了CNTs/SiNWs核鞘复合阵列和沉积在碳纳米管孔洞内的硅纳米线的生长特性和晶体结构, 利用I-V关系和Fowler-Nordheim方程研究了其场发射(FE)特性, 用荧光光谱分析仪分析了复合阵列的荧光(PL)特性. 证明了模板法制备的CNTs/SiNWs核鞘复合阵列结构可用来制作具有金属/半导体(M/S)特性的纳米PN结, 该复合阵列结构也使SiNWs包覆在CNTs惰性鞘内, 可防止SiNWs在空气中的进一步氧化. 制备出的CNTs/SiNWs核鞘复合阵列结构生长方向高度有序, 直径和长度易于控制, 极少产生其他制备方法中出现的纳米结构弯曲和相互缠绕现象. 相似文献
80.
磁铅石型复合氧化物LaNi_xCo_(1-x)Al_(11)O_(19+δ)催化剂上CH_4和CO_2重整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磁铅石型复合氧化物LaNi_(0.5)M_(0.5)Al_(11)O_(19 + δ) (M = Co, Fe, Mn, Cu)和LaNi_xCo_(1-x)Al_(11)O_(19+δ)催化剂在CH_4与CO_2重整制合成 气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应用XRD,TPR,UV-DRS技术着重表征LaNi_xCo_(1-x)Al_ (11)O_(19+δ)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催化剂具有相同的晶体 结构和相似的还原稳定性。对不同过渡金属取代的催化剂来说,以LaNi_(0.5)Co_ (0.5)Al_(11)O_(19+δ)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反应活性。而对于LaNi_xCo_(1-x)Al_ (11)O_(19+δ)系列催化剂,当x ≤ 0.375时,随x值的增大,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但在0.375 ≤ x ≤ 1.0范围内,催化活性几乎保持不变。由此得到结论,对于此 反应来说,控制Ni量在0.375 ≤ x ≤ 0.50范围内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