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926篇
化学   1886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27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3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L-α-氨基酸和D-α-氨基酸可与五氯化磷直接发生磷酰化反应,随后自组装成多肽,但β-氨基酸不能成肽,DL-α-氨基酸成肽困难;在SOCl2存在下,α-氨基酸也不能成肽,用电喷雾质谱研究了氨基酸的自组装反应,反应过程中有五元环状的氨基酸五配位磷中间体生成,使用硅烷基保护的氨基酸,在^31PNMR中可观察到五配位磷中间体。  相似文献   
62.
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比研究了个旧不同类型岩(矿)石(蚀变花岗岩、钙质泥岩、大理岩、矽卡岩矿石、层状矿石和脉状矿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借以示踪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矿石中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较为相似,成矿物质具有同源性,并与本区的花岗岩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由于其成矿方式的不同,不同类型矿石中的稀土元素特征和矿物组合特征略有差异,脉状矿石和层状矿石中稀土含量相对较少且富集轻稀土,而矽卡岩矿石中稀土含量相对较多且轻、重稀土的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3.
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锡酯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军  陈景元 《合成化学》1997,5(2):182-184
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及其取代物与三苯基氢氧化锡或二丁基化锡反应合成了5个锡酯,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4.
包明  王占良 《合成化学》1997,5(1):67-70,74
合成了7种三苯基锡N-亚水杨基氨基酸酯,通过元素分析、IR、UV、^1H NMR和^13C NMR测定,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具有醇亚胺和酮胺互变异构体结构,锡原子是五配位的,存在着分子间酚羟基(酮羰基)氧原子同锡原子的配键。测定了具有光学活性化合物的比旋光度。  相似文献   
65.
利用商品化ITO玻璃导电层的温阻效应, 无需任何微加工手段, 实现了自加热和传感的芯片温度自动程序控制, 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传感滞后对温度控制稳定性的影响, 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达到了0.2 ℃, 升温速度最快可达20 ℃/s以上, 在冷却风扇辅助下降温速度最快达到了8 ℃/s. 芯片温控单元的引线从传统的两对(一对用于传感, 一对用于加热)减少为一对. 通过在该芯片上直接构建多个开放微池反应器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λDNA 157 bp片段的并行扩增. 将该芯片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样品台上, 以蓝色(575 nm)发光二极管为光源, 以光电倍增管为检测手段检测了dsDNA和SYBR Green Ⅰ嵌合物的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实时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聚偏氟乙烯 (PVDF)自由基引发的氯化反应。考察了各种因素 ,如氯化剂、引发剂的种类及浓度 ,反应介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 ,确定了合成氯化PVDF的最佳反应条件。采用碱熔法测定氯含量 ,用HNMR进行了结构表征 ,并用溶度参数法、接触角法、DTA TG等方法对PVDF氯化前后的溶解性、附着力、熔点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氯原子成功地引入到了PVDF上 ,当氯含量增加到 8 3 %时 ,氯化PVDF的熔点由 1 63℃降至 1 3 0℃左右 ,附着力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与水的接触角由 90°降至 5 4°,由不溶于丙酮变为溶于丙酮 ,对甲醇和四氯化碳的溶度参数的变化也说明了氯化PVDF的溶解性能变好 ,由TG曲线可知 ,氯化PVDF的热稳定性比改性前虽有一定的降低 ,但其分解温度仍在 3 0 0℃以上  相似文献   
67.
The Q-band position of tin-centered 5, 9, 14, 18, 23, 27, 32, 36-octabutoxy 2, 3-phthalocyanine(SnNc(OBu)8) exhibits dramatic red-shift as mixed with SnCl2 in CH2Cl2.  相似文献   
68.
关于氯化聚乙烯(CPE)或聚氯乙烯(PVC)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其中Coleman等人运用FTIR方法研究了含VA45%的EVA与CPE、PVC的共混体系,测定了该体系的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一般认为,如果VA含量更低,由于EVA本身的结晶,共混体系将变得难以  相似文献   
69.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在氯化聚乙烯(CPE)存在下进行悬浮溶胀接枝共聚,考察了CPE对MMA/S共聚动力学行为的影响.CPE提高了聚合体系的粘度,使自动加速提前,扩散因素增加,对共聚有阻滞作用.CPE是链转移剂,使MMA/S共聚物分子量降低.CPE对MMA的吸附渗透优于对S的吸附,造成接技部分与非接技部分组成的差异.CPE含量、溶胀时间、转化率、硫酸用量对共聚组成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0.
The μ-oxygen-bis[tri(p-fluorobenzyl)tin] was synthesized. The structure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IR and 1H NMR and the crystal structure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of the title compound belongs to rhombohedral with space group R, a=1.346 4(4), b=1.346 4(4), c=1.772 9(7) nm, α=90°, β=90°, γ=120°, Z=3, V=2.783 2(15) nm3, Dc=1.625 g·cm-3, μ(Mo )=1.408 mm-1, S=1.088, F(000)=1 350, R1=0.027 5, wR2=0.065 9. In compound, the tin atom has a distorted tetrahedral coordination configuration. CCDC: 2570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