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0篇
  免费   750篇
  国内免费   7091篇
化学   13544篇
晶体学   128篇
力学   403篇
综合类   346篇
数学   810篇
物理学   1790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676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627篇
  2010年   558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667篇
  2006年   768篇
  2005年   759篇
  2004年   738篇
  2003年   780篇
  2002年   695篇
  2001年   660篇
  2000年   480篇
  1999年   471篇
  1998年   447篇
  1997年   508篇
  1996年   413篇
  1995年   421篇
  1994年   389篇
  1993年   297篇
  1992年   314篇
  1991年   305篇
  1990年   236篇
  1989年   252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电化学与核磁共振波谱联用技术(EC-NMR)可以实时监测电化学反应过程,从分子水平阐释反应机理,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本文首次报道以硅基硼掺金刚石(Si/BDD)作为工作电极的原位EC-NMR三电极单室电解池的设计和制作.研究表明,由于尺寸12.5 mm×1.2 mm×0.5 mm的Si/BDD电极在核磁...  相似文献   
992.
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光冷引发条件下合成EGCG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该聚合物制成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用于固相萃取茶叶提取物茶多酚,对萃取柱中的清洗液、洗脱剂、上载量等进行了选择.结果表明,在萃取柱上载样品之后,先用V(甲醇):V(水)=1:9溶液进行清洗,再用V(甲醇):V(乙酸)=9:1混合液进行目标分子的洗脱,可以得到比较纯的目标物质EGCG(色谱峰相对峰面积达92.4%),萃取柱在上载样品并进行清洗、洗脱之后,EGCG的回收率达69.3%.分子印迹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能,使用20次后其选择性识别能力仍未降低,但空白印迹柱却没有这样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93.
用自制的碳基渗滤膜,以自制的红外提取装置测定了该膜对苯的回收率为68%,考察了温度、压力、提取时间等对碳基渗滤膜应用的影响,主要介绍了将该碳基渗滤膜应用于现场易燃液体残留物的提取,通过水泥地面添加易燃液体的提取检验,棉布、化纤布上易燃液体残留物的提取检验测试了碳基渗透膜的提取回收能力.该碳基渗滤膜可以应用于纵火现场易燃液体残留物的提取检验.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苯基偶氮(4-偶氮-1)-2-萘酚(苏丹红Ⅲ)与β-环糊精的包合机理。用红外光谱法确认了主体分子对客体分子的包合深度。结果表明:苯基偶氮(4-偶氮-1)-2-萘酚与β-环糊精形成1∶1的包容络合物,包合常数为7.95×102L/mol,求出了包合反应热力学参数ΔG,ΔH及ΔS,整个包合过程受熵变控制。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法(CZE-UV)同时测定中药莲须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萘酚、异槲皮甙4种有效成分.研究了缓冲溶液的离子浓度、pH值和电压对分离度和迁移时间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分离实验条件.在离子浓度为40 mmol/L Na2B4O7缓冲溶液(pH 9.0)中,分离电压为16 kV,波长为254 nm时,槲皮素、木犀草素、山萘酚、异槲皮甙4种物质在10 min内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测定,其检出限分别为5.0、6.7、4.5和6.0 mg/L.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6.
新型成膜电解液添加剂亚硫酸丁烯酯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制备了一种新的环状亚硫酸酯类有机溶剂——亚硫酸丁烯酯(BS). 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 亚硫酸丁烯酯有机溶剂分子的总能、LUMO值比碳酸丙烯酯有机溶剂的低, 具有较强的得电子能力, 不易被氧化. 其作为添加剂与碳酸丙烯酯(PC)混合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可有效地抑制PC在石墨电极中的共插入, 能显著改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普通的能斯特方程, 建立了单原子层平衡电势的热力学模型. 据此, 分析了单原子层覆盖度以及电吸附价与欠电势之间的相互关系, 获得了沉积物与衬底之间干涉特性. 并且分析了Bi-Te基体系欠电势沉积热力学特性. 通过对Bi欠电势沉积在几个不同的金属衬底体系的分析阐明了功函数随覆盖度的变化机制. 研究了铋离子的浓度变化对铋的欠电势及覆盖度的影响关系, 结果表明, 铋在铂上欠电势沉积的体系在整个欠电势范围内具有恒定的电吸附价, 而铋在覆盖了一层碲的铂衬底上欠电势沉积的体系其电吸附价随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 从热力学理论角度对铋在碲覆盖的衬底上导致欠电势负移的特性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998.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 利用马来酸锌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 单独使用马来酸锌作为催化剂时, 对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反应的催化活性较低, 而在DBU、DMAP、三乙胺、吡啶、咪唑或4-氨基吡啶等有机碱的存在下, 反应活性较高, 产物的收率得到明显提高. 有机碱作用的强弱顺序为DBU>Et3N>咪唑>4-氨基吡啶>DMAP>吡啶. 在压力为8 MPa, 温度110 ℃, 反应时间48 h条件下, 马来酸锌与DBU组成的二元催化系统可以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反应, 得到83.4%产率的碳酸丙烯酯. 该二元系统也能催化其它环氧化物高产率地转化为相应的环状碳酸酯.  相似文献   
999.
将两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结构单元β-氨基丁酸和糖分子结合在一个分子内, 设计合成了8个新糖酯化合物. 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认了其结构. 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诱导活性, 且一些化合物的诱导活性比水杨酸的好.  相似文献   
1000.
For making use of Ginseng resources that exhibit an antitumor activity and for finding new anticancer drugs,three new fatty acid ester compounds: 3β-acetoxy panaxadiol ( Ⅰ ), 3β-palmitic acid aceloxy panaxadiol ( Ⅱ ), and 3β-octadecanoic acid aceloxy panaxadiol( Ⅰ , Ⅱ , and Ⅲ ) were synthesized with panaxadiol, diacetyl oxide, palmityl chloride and stearyl chloride,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via MS, 13C NMR, IR, TLC, and so on. The molar yields of the three compounds are 75.14%, 79. 08%, and 72. 57%,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 three new panaxadiol fatty acid ester derivatives and panaxadiol was compar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TT. Tumor cell used was Vero cell line. Positive control was 5-FU, blank was an RPMI1640 culture medium, negative control was an RPMI1640 culture medium and the solvent for drugs to be tested. Compound Ⅰ has the strongest antitumor activity followed by panaxadiol; compounds Ⅱ and Ⅲ have similar and weakest antitumor activities.Furthermore, the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he panaxadiol fatty acid ester derivatives show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est group, but show no relationship with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fatty acid. The methods that are used to synthesize the three compounds with high yields and strong antitumor activities are simple and show a great potential for meeting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manufacture of these dru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