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8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2725篇
化学   4583篇
晶体学   99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94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109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介绍氧弹分解-原子荧光法测定煤中汞含量的研究进展。影响该方法主要因素为称样量、氧气浓度、吸收剂、还原剂、煤种以及灰分含量。分别综述了各个因素对该方法的影响,可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该方法能够简单、经济、快速地测定煤中汞的含量,但是目前学者们对于该方法的相关研究还存在分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吸收剂和还原剂的选择对汞回收率的影响;吸收剂在密闭氧弹中对汞的回收率及吸收时间的研究;氧弹废气中汞含量的测定;煤种和灰分含量对汞含量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考察了在离子液体1-正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介质中, 芳香醛与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的缩合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 在催化量的FeCl3•6H2O存在下, 该反应可高产率地生成氧杂蒽二酮类化合物3; 而在TMSCl/FeCl3•6H2O复合催化体系的催化下, 则得到氧杂蒽二酮类化合物的开环衍生物4, 反应具有非常好的选择性. 该论文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产率高、选择性好而且对环境友好. 在反应结束后, 所用催化剂及离子液体都很容易回收, 并能有效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3.
Li—Ni—La—O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Li-Ni-La-O系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反应条件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活性的影响。在780℃、CH4:O2:N2=2:1:7、空速15000h^-1时,C2烃收率可达25.8%。XRD、IR、XPS及SEM等的结构分析表明,在LiLa1-xNixO2催化剂中,当0.1≤x≤0.9时,该催化剂由LiNiO2和La2Ni1-yLiyO4-λ两相组成,x<0.3时出现了LiLaO2相,La2Ni1-  相似文献   
94.
利用水热合成技术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多钒硼氧化合物, 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技术对其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在该化合物中多钒硼氧阴离子具有一个新颖的三明治结构。上下两个结构单元都是由六个VO5四角锥交替地通过顺式和反式共边的方式连接起来构成的一个钒氧三角形结构。中间的结构单元是由BO3平面三角形和BO4四面体以共角的方式相互连接形成的一个折叠型的B18O36(OH)6环。三明治结构中层与层之间通过桥氧相连。一个水分子处于它的核心位置上,与每个VO5四角锥中的钒原子都保持几乎相等的距离。该化合物及其晶体中存在着丰富的化学结构和成键信息,同时也有作为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95.
本文采用家兔肺泡巨噬细胞(AM)存活率和细胞过氧化脂质(LPO)值为测定指标,研究了硅氧的聚合度对其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聚合度的硅氧都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聚合度愈大,细胞毒性也愈大。胶体SiO_2的粒径增大,其细胞毒性降低。十硅酸盐及粒径小于5nm的硅溶胶的细胞毒性大于α-石英。聚合度小于6的低聚硅酸及其盐、粒径18nm以上的硅溶胶以及硅胶H的毒性皆小于α-石英。本实验细胞存活率降低和过氧化脂质值升高的趋势基本一致,这表明硅氧可能主要与细胞表面膜作用,膜上磷脂等表面活性物质被氧化和变性,从而导致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6.
总结了近十年来超支化聚有机硅(碳/氧)烷的研究进展,其中着重综述了硅氢加成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和脱氢反应在制备超支化聚硅(碳/氧)烷的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反应过程及产物物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Mansonone compounds represent a series of naturally occurring o-quinones mainly isolated from the heartwood of Mansonia Altissima1 and Ulmus Glabra2. Mansonone F contained oxaphenalene skeleton which was a relatively novel structure and rarely existed in …  相似文献   
98.
Comparatively high CH3OH selectivity (60.0%) and yield (6.7%) were obtained on MoOx/(LaCoO3 Co3O4) catalysts in selective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methanol using molecular oxygen as oxidan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Ox and La-Co-oxide modifie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olybdenum oxide and the ratio of O^-/O^2-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which controlle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oOx/(LaCoO3 Co3O4) catalysts.  相似文献   
99.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血红素与脑磷脂混合Y型LB(Langmuir-Blodgett)膜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血红素LB膜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在0.1mol/L KCl溶液中有一对氧化还原峰(-0.42V/-0.30V);将血红素LB膜转移到玻碳电极表面得到的血红素LB膜修饰电极(heme LB-GC)对溶液中溶解氧的电化学还原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其催化还原过程具有不可逆电荷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100.
应用改进了的旋转全电极上的电势阶跃计时库仑法,分别测定了不同电极电势下氧还原过程中电极吸附中间物和溶解中间物氧化所需的电量,实验证明,在此过程中电极上确有吸附中间物存在,而且是电极电势的函数,但其分子属性尚需进一步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