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97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Cobalt oxide(C0304)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was achieved by a simple solution-based method. Various parallel experiments show that several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concentrations of NaOH and ethylene glyeol(EG),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morphological controlling of C0304 nanoparticles. A lower concen- tration of NaOH favors quasi-spherical product with a uniform size of about 15 nm, whereas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NaOH generally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nanoplates with wide size distribution. In addition, C0304 nanorods were also obtained partially by introducing a certain amount of EG. A possible mechanism was proposed for the selective formation of C0304 with various morphologies. X-Ray diffraction(XRD), infrared(IR) spectrometry, scanning elec- tron microscopy(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UV-Vis spectrometr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amples.  相似文献   
82.
采用流动态原位IR ,TPD及XPS技术研究了NO及SO2 在Co3 O4 /Al2 O3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及脱附行为 ,并与该催化剂上模拟烟道气中NO的选择性催化氧化活性相关联 ,考察了SO2 对该反应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  相似文献   
83.
常温常湿条件下Au/MeO~x催化剂上CO氧化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桂英  张文祥  蒋大振  吴通好 《化学学报》2000,58(12):1557-1562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Au/MeO~x催化剂(Me=Al,Co,Cr,Cu,Fe,Mn,Ni,Zn)。在常温常湿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氧化物负载的金基催化剂的CO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氧化物种类对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Cu,Mn,Cr等氧化物负载的金基催化剂的活性较差,而Zn,Fe,Co,Ni,Al等金属氧化物负载的金基催化剂可将CO完全氧化,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相同反应条件下,CO完全转化时的稳定性顺序为Au/ZnO>Au/α-Fe~2O~3>Au/Co~3O~4>Au/γ-Al~2O~3≈Au/NiO。还发现水对Au/MnO~x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有负作用,而对180℃焙烧制备的Au/ZnO-180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均有明显的湿度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4.
纳晶稀土复合氧化物Dy1-xSrxCoO3-y I. 荧光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坤  石燕  贺伦燕 《化学学报》1998,56(6):589-593
研究了在紫外(UV)激发下纳晶Dy1-xSrxCoO3-y(0.0≤x≤1.0)的荧光特性及其发光机理。结果表明, 纳晶Dy1-xSrxCoO3-y的荧光为量子限域型光致发光, 这源于纳晶的尺寸量子化效应, 其发光机理为量子限域模型。Dy^3^+的自身浓度猝灭机理为电隅极-电四极相互作用。纳晶电偶极跃迁的振子强度为3.256×10^-^6~41.00×10^-^6, 摩尔消光系数为0.8581-10.82。  相似文献   
85.
吴智远  周运鸿  高荣 《化学学报》1990,48(10):988-992
本文研究了过渡金属氧化物Co3O4、NiCo2O4和MnO2与振动活性石墨复合后对氧阴极还原的催化作用。旋转盘-环电极的数据表明, 氧在该复合催化剂上的还原反应是一个包括异相催化分解的循环过程, 即氧主要在活性石墨上还原生成中间产物HO2^-, HO2^-又能在氧化物上催化分解, 产生的氧气重新在活性石墨上还原, 这样循环的最终结果生成了OH^-。氧化物分解HO2^-的速率越快, 则氧还原的总电子数越接近于4。  相似文献   
86.
负载型Au(Pt)/Co3O4催化剂上H2与CO的共氧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少军  邓友全 《催化学报》2001,22(5):461-464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Au/Co3O4,Pt/Co3O4及Au-Pt/Co3O4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对H2与CO在O2过量情况下完全共氧化的催化作用. 结果表明,在三种催化剂上H2与CO之间都存在复杂且各不相同的相互作用. 与Pt/Co3O4催化剂上不同,在Au/Co3O4和Au-Pt/Co3O4催化剂上H2严重抑制CO的氧化. 同时,Au-Pt/Co3O4催化剂上H2与CO能够在较低的温度(76 ℃)下有效地实现完全共氧化. TPR结果表明,与Pt/Co3O4催化剂相比,Au-Pt/Co3O4催化剂上Au的存在使Pt的还原峰消失.  相似文献   
87.
缪少军  邓友全 《催化学报》2001,22(5):461-464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Au/Co3O4,Pt/Co3O4及Au- Pt/Co3O4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对H2与CO在O2过量情况下完全共氧化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三种催化剂上H2与CO之间都存在复杂且各不相同的相互作用。与Pt/Co3O4催化剂上不同,在Au/Co2O4和Au-Pt/Co3O4催化剂上H2严重抑制CO的氧化。同时,Au-Pt/Co3O4催化剂上H2与CO能够在较低的温度(76℃)下有效地实现完全共氧化。TPR结果表明,与Pt/Co3O4催化剂相比,Au-PtCo3O4催化剂上Au的存在使Pt的还原峰消失。  相似文献   
88.
采用高频红外吸收法测定了氧化钴粉中硫的含量,并对样品作测定前的预处理(物理处理),在测定上选用复合型助熔剂,解决了高频感应炉中因顶吹氧气流的作用而导致的样品喷溅问题,并将镍作为辅助助熔剂应用于碳硫测定。该方法可准确测定硫含量为0.001%-0.1%的氧化钴粉中的硫,回收率为95.6%-104.8%。RSD为2.2%-4.9%。  相似文献   
89.
湿法制备纳米晶Co3O4及其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Co(NH_3)_B]~(3+)和Co~(2+)在温度50~90 ℃,pH=9~11条件下制备了 纳米晶Co_3O_4.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产物为尖晶石油 型结构,空间群Fd3m,晶胞参数a=0.80777(5)nm,氧参数μ=0.3895(7),形貌为球 形,晶粒尺寸约为4~30nm。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其晶粒大小和分布、形貌、结晶度 等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和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90.
纳米Co3O4型固体pH电极的响应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酸度目前广泛采用玻璃电极 .然而 ,由于玻璃电极是采用极薄的玻璃膜作为 H+的敏感膜 ,致使电极极易破碎 ,亦难以用于对玻璃有腐蚀作用的体系 ,如含氟体系 .此外它还具有体积大、成本较高、膜阻抗高而难以实现微型化、以及使用前需活化处理等缺点 .多年来对非玻璃型 p H电极的研究一直是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其中以金属 /金属氧化物型固体 p H电极倍受关注 [1~ 6 ] .本文对氧化钴 (Co3 O4 )型固体 p H印刷电极的响应性能、选择性、重现性以及在含氟腐蚀体系 p H测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Ф1 2型 p H计 (BECKMAN公司 ) ,2 3 2型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