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97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高频红外吸收法测定了氧化钴粉中硫的含量,并对样品作测定前的预处理(物理处理),在测定上选用复合型助熔剂,解决了高频感应炉中因顶吹氧气流的作用而导致的样品喷溅问题。并将镍作为辅助助熔剂应用于碳硫测定。该方法可准确测定硫含量为 0.001%~0.1% 的氧化钴粉中的硫,回收率为 95.6%~104.8%。RSD 为2.2%~4.9%。  相似文献   
22.
可动氧与载体对钴基催化剂的乙烷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未担载的氧化钴与担载在SiO2和Al2O3上的氧化钴的乙烷氧化脱氢行为,发现未担载的氧化钴在150℃的低温下就有活性.XRD研究表明,Co3O4为活性晶相组分,其含量与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密切相关,经500℃和1000℃焙烧的未担载的氧化钴中Co3O4晶相分别占100%和66%.对于担载型氧化钴催化剂,载体与氧化钴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的氧化钴担载量导致催化性能发生明显改变.氧化钴与载体间的作用越强,催化活性越低.Co3O4也是担载型氧化钴催化剂的活性晶相.催化剂的O2-TPD-MS和H2-TPR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的活性氧物种为在低温下易脱除和易还原并具有较高流动性的可动氧.  相似文献   
23.
SO2对Co3O4/Al2O3选择性催化氧化NO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秀阁  王辉  肖文德  王军 《催化学报》2000,21(3):239-242
 采用流动态原位IR,TPD及XPS技术研究了NO及SO2在Co3O4/Al2O3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及脱附行为,并与该催化剂上模拟烟道气中NO的选择性催化氧化活性相关联,考察了SO2对该反应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4.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 ,目前的报道较多[1~ 3] ,但用于测定氧化钴中镁的方法 ,尚未见报道。由于氧化钴基体对镁的测定干扰较大 ,通常采用的是分离比色 ,此法操作流程长 ,试剂用量大 ,同时有机物对环境污染大。而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 ,则可消除上述弊端 ,且简单、快速、准确。1 试验部分1.1 仪器及其工作条件WFX 1C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 2 85 .2nm ,燃烧器高度 5mm ,灯电流 2mA ,光谱通带宽 0 .2nm ,空气 乙炔流量比 6 5∶1.5。1.2 主要试剂EDTA溶液 :0 .1mol·L- 1二氯化锶溶液 :2 0 0 g·L- 1镁标准储备液 :1mg·L- 1…  相似文献   
25.
By using a simple solid reaction method,we have fabricated alkaline metal doped cobalt oxides AnxCoO2 δ(An=Na,K).The magnetic measurement shows a superconducting-like diamagnetic signal at 31K based on a strong superparamagnetic signal.Below 31K,the magnetization hysteresis loops contain a strong rough linear superparamagnetic background and a superconducting hysteresis.The typical magnetization hysteresis loops for a type-Ⅲ superconductor are found.Preliminary resistive data also show a fast dropping of resistance below Tc-These give indication of superconductivity below 31K in AnxCoO2 δ(An=Na,K).  相似文献   
26.
钾促进型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压微反色谱评价装置,TPR,XRD和SEM等技术,考察了钾对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活性及抗水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料气中H2S含量大于0.05%的条件下,钾的加入量存在一个最佳范围;在原料气中H2S含量小于0.05%的条件下,增加催化剂中的钾含量,可以提高催化剂“捕硫”的能力,从而能提高催化剂耐“低硫”的能力.在高于露点温度18~20℃的苛刻条件下,钾的加入能促进γ-Al2O3载体与水蒸气的水合反应,使催化剂的抗水合性变差.还探讨了催化剂发生水合反应后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γ-Al2O3载体发生水合相变后能引起催化剂活性大幅度下降,而钾的加入加剧了催化剂发生水合反应的程度,导致其催化活性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27.
Co-SrTiO3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氢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污染,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但目前的氢气生产方法能耗较高,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显然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能源用氢气。洁净化生产氢气方法的开发备受世人的关注,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员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其中以半导体氧化物为催化剂,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先后开发出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将蒸馏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光催化剂,如TiO2犤1犦、SrTiO3犤2犦、Na2Ti6O13犤3犦、BaTi4O9犤4犦、K2La2Ti3O10犤5犦、K4Nb6O17犤6犦、ZrO2犤7犦等;可见…  相似文献   
28.
利用Cr_2O_3-LaCoO_3-Pt纳米材料催化发光测定大气中的氨分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饶志明  施进军  张新荣 《化学学报》2002,60(9):1668-1671
研究了氨分子在Cr_2O_3纳米粒子(粒径50 ~ 80 nm)表面的化学发光行为, 发现这种纳米材料对氨分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掺杂了 LaCoO_3纳米粒子(粒径20 nm)和Pt纳米粒子(粒径≤10 nm)后,化学发光强度 增强了近25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化学发光强度与氨分子的浓度在15.0 * 10~(- 6) ~ 750 * 10~(-6)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5),检出限为4.0 * 10~(- 6)。  相似文献   
29.
Mo-Co系加氢精制催化剂中TiO~2-Al~2O~3载体效应的PASCA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PASCA(化学分析正电子湮没谱)技术, 系统地研究了MoO~3/γ-Al~2O~3,CoO/γ-Al~2O~3, MoO~3/TiO~2-Al~2O~3, CoO/TiO~2-Al~2O~3等体系中活性组分的表面分散状态和化学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揭示了用TiO~2改性Al~2O~3对Mo-Co系加氢精制催化剂所产生的载体效应的作用机理。Al~2O~3中引入TiO~2使得载体与MoO~3间的相互作用大大减弱, 导致分散态MoO~3易于还原和硫化。助剂CoO与TiO~2-Al~2O~3载体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电子相互作用, 对于改善Co在活性相中的化学状态, 提高活性中心的内在活性具有重要的作用。PASCA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 由于载体表面的不均匀性,使得上述负载型催化剂中氧化物活性组分的表面状态十分复杂, 存在与载体相互作用强弱程度不同的多类特征区, 这些特征区与内在活性不同的催化中心相关联. 通过TiO~2改性Al~2O~3载体, 有效地调节载体表面性质, 改变活性组分表面物种的分布及化学状态。  相似文献   
30.
用TPD研究SO2对NO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活性氧化铝载体及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SO2增强NO吸附并促进其氧化的实验事实,考察了反应温度对SO2发挥促进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50~250℃间存在一适宜的温度范围,能使氧化铝上原本不氧化的NO在SO2气氛中发生氧化.对氧化铝预吸附不同组成的气体及在不同温度下吸附NO-O2-SO2后进行了TPD研究.结果表明,SO2的存在对NO氧化吸附生成NO2高温脱附物种有利.对Co3O4/Al2O3催化剂上吸附SO2-NO2的TPD研究结果显示,SO2先吸附或与NO2共吸附都能使NO2高温物种脱附增强,同时SO2的弱吸附物种转变成强吸附物种或表面硫酸盐物种,意味着弱吸附的SO2能与NO2形成稳定的物种;而后吸附的SO2竞争占据NO2的吸附位.推测表面上弱吸附的SO2与NO-O2或NO2之间形成了多分子的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