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36篇 |
免费 | 259篇 |
国内免费 | 479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9929篇 |
晶体学 | 61篇 |
力学 | 20篇 |
综合类 | 192篇 |
数学 | 12篇 |
物理学 | 4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269篇 |
2022年 | 284篇 |
2021年 | 321篇 |
2020年 | 251篇 |
2019年 | 249篇 |
2018年 | 216篇 |
2017年 | 233篇 |
2016年 | 274篇 |
2015年 | 263篇 |
2014年 | 477篇 |
2013年 | 433篇 |
2012年 | 400篇 |
2011年 | 329篇 |
2010年 | 354篇 |
2009年 | 381篇 |
2008年 | 379篇 |
2007年 | 394篇 |
2006年 | 416篇 |
2005年 | 375篇 |
2004年 | 396篇 |
2003年 | 434篇 |
2002年 | 424篇 |
2001年 | 467篇 |
2000年 | 344篇 |
1999年 | 270篇 |
1998年 | 217篇 |
1997年 | 288篇 |
1996年 | 220篇 |
1995年 | 225篇 |
1994年 | 208篇 |
1993年 | 156篇 |
1992年 | 134篇 |
1991年 | 136篇 |
1990年 | 141篇 |
1989年 | 111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分子轨道从头算方法,在B3LYP/6-311 G(3df)和G2水平上研究了极地平流层臭氧损耗的一个基本过程.计算结果明显支持Cl-ClO催化循环圈机理,并且从能量角度解释了了臭氧破坏的基本原因.还对循环圈中各个反应的反应能,生成焓,相对吉布斯自由能做了计算,计算结果相互协调都说明了Cl-ClO催化循环圈破坏臭氧机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2.
采用共焦显微拉曼系统研究了甲酸在非水体系中的纯多晶铂电极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实验发现电位较低时甲酸首先在粗糙铂电极表面生成CO中间体,当电位逐渐变正并高于0.1 V时CO开始氧化,但是此时新生成的CO足以弥补其氧化的消耗,表现在Raman强度和一定覆盖度下的耦合作用并没有减少。当电位达到约0.6 V时CO的氧化速度进一步加剧并完全氧化为最终产物CO2。 相似文献
73.
74.
本文研究了氧化石墨烯负载Pt单原子(Pt1/Gr-O)催化硼胺烷(NH3BH3)全水解反应机理,即一分子的NH3BH3生成三分子的氢气(H2)的过程. 在水解路径中,首先吸附的硼胺烷连续断裂两个B-H键生成第一分子的H2. 接着,一个H2O分子与*BHNH3基团(*表示吸附态)反应生成*BH(H2O)NH3,其中伸长的O-H键断裂后形成*BH(OH)NH3. 然后,第二个H2O与*BH(OH)NH3反应生成*BH(OH)(H2O)NH3,在指向Pt1/Gr-O表面的O-H断裂后,生成BH(OH)2NH3并脱附到水溶液中. 两个水分子脱氢产生的两个H原子脱附生成第二个H2分子,且Pt1/Gr-O催化剂恢复. 脱附后的BH(OH)2NH3在水溶液中水解生成第三个H2分子. 纵观整个水解反应,H2O分子和*BHNH3基团的结合是反应速控步,其反应能垒是16.1 kcal/mol. 因此,Pt1/Gr-O有希望成为室温催化NH3BH3全水解催化剂. 相似文献
75.
李来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6,33(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对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吸附在Ag簇上催化偶联生成4,4’-二巯基偶氮苯(4,4’-DMAB)的反应机理进行理论研究。对比研究了暗反应条件下和光照条件下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吸附在Ag簇上发生催化偶联生成4,4’-二巯基偶氮苯(4,4’-DMAB)的反应机理。为了了解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中的巯基端S原子吸附在银簇上对反应的影响,比较研究了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中的N和S原子同时吸附和仅N原子吸附在银簇上两种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机理。用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和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分析了分子轨道间相互作用和成键特征。研究结果发现:该反应的关键在于氨基端两个甲基的脱去;在暗反应和光照条件下,两端吸附时第二个甲基脱去所需活化能均很高,分别为57.95 、63.88 kcal/mol,表明光照在反应中没起到催化作用。暗反应条件下巯基端吸附起到助催化作用,反应为两端协同催化过程。光照条件下银簇两端协同催化过程表现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7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4-二乙基对巯基苯胺在Ag5簇上的光诱导催化偶联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Ag采用赝势基组Lan L2DZ)对反应过程中所有的过渡态、中间体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通过能量和振动频率分析以及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证实了过渡态和中间体的合理性.研究发现4-二乙基对巯基苯胺吸附在银簇上发生偶联反应生成偶氮苯的关键在氨基端两个乙基的脱去,反应过程中存在交叉点,通过"系间窜越"行为才能完成催化偶联过程. 相似文献
77.
通过在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孔径中原位生长ZIF-8纳米粒子,制备了三维金属有机骨架/石墨烯催化剂.这种ZIF-8/rGO纳米复合材料同时具有介孔和微孔,并且拥有高比表面积和大量催化位点,是生物质转化的理想催化剂.将纤维素溶解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水热条件下,使用这种催化剂,纤维素可以被充分降解转化.纤维素转化率可以达到100%,其主要产物是甲酸,产率最高可达93.66%.催化剂还可以被回收,重复使用依然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78.
采用固相法合成AgNbO3/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对样品的形貌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AgNbO3与石墨烯复合后,带隙能明显降低,吸收光波长范围增大。以甲基橙溶液的降解为光催化模型反应评价了AgNbO3/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纯AgNbO3相比,AgNbO3/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对甲基橙的可见光催化性能明显增强。实验条件下,经300 ℃煅烧的AgNbO3/石墨烯(2:1)复合纳米材料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它对甲基橙的可见光催化脱色速率系数约为纯AgNbO3的10倍。光催化降解机理研究表明,促使甲基橙降解脱色的主要活性物种为·O2- 和 h+。 相似文献
79.
在硫酸介质中,以硼氢化钠(NaBH4)为还原剂,可将As(Ⅲ)还原为砷化氢(AsH3)气体使其逸出,用Ce(SO4)2-H2SO4-KI混合液做吸收液,在催化剂KI存在下四价铈与AsH3气体反应生成具有共振瑞利散射(RRS)的砷微粒和具有荧光的三价铈,导致体系在370 nm处的RRS信号和在351 nm处的荧光强度增大。在选定条件下,As(Ⅲ)浓度分别在0.006~0.76 mg·L-1和0.006~0.28 mg·L-1范围内与RRS增加值ΔI和荧光强度增大值ΔF351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均为3.0 μg·L-1。据此可建立新的检测As(Ⅲ)的催化RRS和荧光光谱法。 相似文献
80.
煤矸石中微量锰的催化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HAc NaAc介质中痕量锰 (Ⅱ )对高碘酸钾氧化亮绿SF(BGSF)的褪色反应有强的催化作用 ,催化程度与Mn(Ⅱ )量在一定范围内线性相关。建立了测定痕量Mn(Ⅱ )的分光光度法。实验表明 ,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6 5 1nm ,方法检出限为 0 0 6 0 μg·L-1,催化程度与Mn(Ⅱ )量在 0 0 3~ 0 3μg·5 0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选择性较好 ,可用于测定煤矸石中的微量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