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40篇
  免费   4170篇
  国内免费   5315篇
化学   20956篇
晶体学   597篇
力学   209篇
综合类   360篇
数学   248篇
物理学   9055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694篇
  2022年   826篇
  2021年   766篇
  2020年   668篇
  2019年   816篇
  2018年   587篇
  2017年   723篇
  2016年   792篇
  2015年   873篇
  2014年   1605篇
  2013年   1405篇
  2012年   1494篇
  2011年   1537篇
  2010年   1515篇
  2009年   1460篇
  2008年   1557篇
  2007年   1408篇
  2006年   1333篇
  2005年   1214篇
  2004年   1083篇
  2003年   1055篇
  2002年   803篇
  2001年   848篇
  2000年   676篇
  1999年   581篇
  1998年   490篇
  1997年   510篇
  1996年   534篇
  1995年   570篇
  1994年   567篇
  1993年   471篇
  1992年   429篇
  1991年   401篇
  1990年   335篇
  1989年   364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激光除漆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型清洗技术,对激光除漆物理过程和机理的研究是该技术发展的关键。基于LIBS技术,测量得到油漆去除过程中等离子体的发光光谱,计算出油漆样品去除前后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和温度,研究了油漆中特征元素对应的光谱特征峰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激光作用脉冲数量的增加,油漆去除深度逐渐增加,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温度在将漆去除干净的最后几个脉冲作用时呈下降趋势。油漆中Ti元素的所对应的特征峰信号持续时间为2个μs,油漆去除前后信号强度呈现跳跃减少,该现象可用于快速、准确、实时的判断油漆去除情况。  相似文献   
82.
报道了环戊烯(C5H8)分子1a′轨道的电子动量谱,并且给出了价 轨道的电离能谱信息 .实验在非共面对称几何条件下用能量多道型电子动量谱仪完成,入射电子的能量为1200 eV 加结合能.通过Hartree-Fock 和密度泛函方法计算得到了C5H8分子 1a′轨道的动量谱. 对1a′轨道的电子动量谱的实验值和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得到了该轨道的极强度(pole s trength)的信息.  相似文献   
83.
利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LP-MOCVD)生长InGaAs/GaAs单量子阱(SQW),通过改变生长速率、优化生长温度和V/III比改善了量子阱样品的室温光致发光(PL)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当生长温度为600℃、生长速率为1.15μm/h时,生长的量子阱PL谱较好,增加V/III比能够提高量子阱的发光强度。实验分析了在不同的In气相比条件下,生长速率对量子阱质量的影响,利用模型解释了高In气相比时,随着生长速率增加PL谱蓝移现象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84.
分析了三角枫成熟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实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三角枫成熟叶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从三角枫成熟叶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出了79个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4.30%,主要成分为柠檬烯、石竹烯、α-蒎烯、β-蒎烯、大根香叶烯、叶绿醇等。结果表明,三角枫成熟叶的挥发性成分非常丰富,其中,许多化学成分具有芳香性或药理药效作用,在香精香料或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采用GC-FTIR和GC-MS建立环状硫代碳酸酯和环状碳酸酯的分析方法.选用HP-5毛细管色谱柱(30m×320μm×0.25μm),分流比50∶1,进样量1μL,进样口起始温度120C,保持5min,升温速率15℃/min,进样口终止温度270℃.质谱采用EI源,选取Scan模式,扫描范围为50到550m/Z.结果表明GC-FTIR可鉴定出3种环状硫代碳酸酯,而GC-MS可同时鉴定出4种环状硫代碳酸酯.  相似文献   
86.
空地激光通信系统中捕获子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王晓曼  韩成  褚影 《光子学报》2014,43(2):206004
针对空地激光通信系统,推导了复合光栅螺旋扫描捕获方法所需的最大捕获时间、平均捕获时间和捕获概率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捕获性能仿真模型,分析了捕获时间和捕获概率的关系,以及空中平台的相对速度对捕获系统的影响和抑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当通信终端的捕获不确定区域为50mrad,扫描重叠因子为0.12时,捕获探测器的信噪比大于6时,空地激光通信系统总的捕获概率优于95%,最大捕获时间约为36s,平均捕获时间约为12s.  相似文献   
87.
Within the t-J model, the heat transport of electron-doped cobaltates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fermionspin theory. It is shown that 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low-temperature peak located at a finite temperatur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ncreases monotonous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t low-temperatures T 〈 0.1 J,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or higher temperatures T 〉 0.1 J, in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 observed from NaxCoO2.  相似文献   
88.
气相色谱和原子荧光联用测定生物和沉积物样品中甲基汞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一种气相色谱和原子荧光在线联用测定甲基汞的方法。对气相色谱和原子荧光的在线联用进行了设计,优化了进样口温度、载气流速、尾吹气流量及氩气流量等实验条件。在最佳仪器条件下,甲基汞(MMC)和乙基汞(EMC)的绝对检出限(3σ)可达0.005 ng。对于10 ng·mL-1 MMC和EMC标准溶液,连续5次进样测得精密度(RSD)分别为2.5%和1.3%。对标准参考物(DORM-2)的分析结果与标准值一致。两个沉积物中甲基汞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0%和77%。方法准确、灵敏,可应用于生物和沉积物样品中甲基汞的分析。  相似文献   
89.
两种铽配合物与PVK混合体系的发光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稀土配合物Tb(p-MBA)3phen(样品Ⅰ)和Tb(p-ClBA)3phen(样品Ⅱ)与导电聚合物材料PVK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发现在样品Ⅰ与PVK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中,除了三价铽离子的发光外,还能看到明显的PVK的发光;而在电致发光中,PVK的发光完全被抑制,只能看到Tb3+的绿光发射。对样品Ⅱ与PVK的混合发光层,无论其光致发光谱还是电致发光谱,都没有看到410 nm处PVK的发射。进一步测量两种材料的激发光谱,初步探讨了器件的发光机理。样品Ⅰ的发光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PVK到稀土配合物的不完全的能量传递,二是由于载流子俘获机理;样品Ⅱ的发光则是由于PVK到稀土配合物的完全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90.
Highly oriented pyrolytic graphites are irradiated with 40.5-Me V and 67.7-Me V ^112Sn-ions in a wide range of fluences: 1×10^11 ions/cm^2–1×10^14ions/cm^2. Raman spectra in the region between 1200 cm^-1 and 3500cm^-1 show that the disorder induced by Sn-ions increases with ion fluence increasing. However, for the same fluence, the amount of disorder is greater for 40.5-Me V Sn-ions than that observed for 67.7-Me V Sn-ions, even though the latter has a slightly higher value for electronic energy loss. This is explained by the ion velocity effect. Importantly, ~ 3-cm^-1frequency shift toward lower wavenumber for the D band and ~ 6-cm^-1 shift toward lower wavenumber for the 2D band are observed at a fluence of 1×10^14 ions/cm^2,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cenario of radiation-induced strain. The strain formation is interpreted in the context of inelastic thermal spike model, and the change of the 2D band shape at high ion fluence is explain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stacking faults of the graphene layers activated by radiation-induced strain around ion tracks. Moreover,the hexagonal structure around the ion tracks is observed b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which confirms that the strains near the ion tracks locally cause electronic decoupling of neighboring graphene lay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