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化学   359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天然气化学杂志》2014,(6):795-800
Catalytic performances of the CO2 reforming of toluene on Co/MgO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obalt loadings were evaluated in a fluidized-bed rea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version of toluene and the stability of Co/MgO increased, but the apparent reaction rate decreased at the initial stage with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metallic Co formed from the reduction of Co/MgO catalysts at 700 ~C. The deactivation of Co/MgO catalysts was mainly resulted from that a part of the metallic Co was oxidized by CO2 and could not be re-reduced by H2 at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refore, the excess metallic Co on the higher Co loading catalysts was beneficial to the catalyst stability.  相似文献   
22.
基于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石灰岩可能影响煤焦的组成和结构,借助煤炭地下气化模拟实验系统对不同石灰岩掺量(质量分数为0-30%)的褐煤进行水蒸气气化,并采用低温N_2吸附-脱附、XRD和FT-IR等分析手段研究石灰岩对褐煤模拟地下气化残焦的组成、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特征、微晶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岩对煤焦的元素组成有较大影响。石灰岩可促使煤焦中的微孔向中孔发育,增大煤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当石灰岩掺量从0增加到30%时,煤焦的比表面积增大21.91%,介孔率增加21.49个百分点。XRD分析表明,钙的存在破坏煤焦的芳香结构,使煤焦无序化程度增加,晶面间距(d_(002))增大,抑制煤焦的石墨化发展倾向。FT-IR分析表明,石灰岩存在下,煤焦的羟基官能团减少。  相似文献   
23.
武兆斌 《广州化学》2021,46(3):72-77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出有机钾盐催化剂,在流化床试验装置上具有较高的煤催化气化性能.进行气化温度、压力、初始煤水质量比和载气流速等工艺条件试验,以煤炭转变为的气相产物转化率和甲烷产率(累积生成量)作为两个主要考察指标.通过试验得出煤气化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在流化床装置上优选工艺条件范围是温度700~800...  相似文献   
24.
王政  冯太  王涛 《化学通报》2024,87(5):514-527
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来源于生物体(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生物质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被转化为热能、电能、生物燃料等,是一种重要的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可持续能源。生物质气化作为生物质的开发路径之一,是利用生物质生产合成气的有效方式。本文综述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包括传统气化技术、共气化技术、化学链气化技术以及超临界气化技术等。介绍了每个气化技术的实验研究,阐述了各个气化技术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化学链气化中载氧体与共气化中掺杂剂的使用。本文旨在探索使生物质气化效率达到最优的方案,并列举了目前存在的局限性,为进一步发展生物质气化技术以及生物质气化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5.
福建无烟粉煤催化气化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报导了福建无烟粉煤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的催化气化工作进展,在小型Φ18mm固定床与Φ20mm流化床中,进行了水蒸气气化、混合气(空气/水蒸气)气化,采用复合1催化剂添加量8%,850~900℃及流化床条件下,即可获得产气率V>3m3/kg煤(无催化剂时,V<1.6m3/kg煤)及煤气热值QLVH>9MJ/m3(水蒸气气化)与>6MJ/m3(混合气气化)的结果,并与无烟煤气化的工业装置进行了比较,这为无烟粉煤有效转化的工业化试验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6.
煤气化过程中生成氮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对煤中N在气化条件下的转化进行了研究,详细考察了在CO2和水蒸气气氛中转化生成HCN和NH3的过程,并对热解和气化条件下煤中N转化规律的差别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在气化条件下煤中N转化为HCN和NH3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水蒸气气氛下HCN和NH3的生成量明显大于热解条件的实验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半焦中N含量的15%-20%可以转化为NH3,水蒸汽气氛条件下NH3生成量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半焦的气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7.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对生物油的水蒸气非催化气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温度和水蒸气的加入量对气化过程的影响,对气化所得粗合成气的组成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生物油向合成气转化,1 200 ℃时,生物油的碳转化率可达97.8%,合成气有效成分(H2+CO)的产率可达77%,其中H2/CO摩尔比为1.19;水蒸气的加入可以提高合成气中的H2/CO摩尔比,当S/C(水碳比)=4时,合成气中的H2/CO摩尔比可达3.69,与此同时,水蒸气的加入不利于合成气有效成分产率的提高;生物油气化所得气体为中热值气体。  相似文献   
28.
煤热解气化过程中汞的形态转化和释放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选用神府和兖州两种烟煤,在400~1000℃的温度范围内,采用程序升温热解反应装置进行了热解和气化实验.实验过程中根据Ontario-Hydro方法捕捉气态汞,采用QM201型原子荧光测汞仪测定汞含量,研究了煤中微量元素汞在热解气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布和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煤中汞释放的主要因素,煤热解过程中气态汞主要以元素汞的形式存在,占气态总汞的64%以上;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停留时间的延长,元素汞的百分比含量逐渐降低,二价汞的百分比含量逐渐升高.气化过程中,元素汞和二价汞的百分比含量在40%~60%之间变化.气化产生的元素汞占气态总汞的百分比含量低于热解;二价汞则相反.  相似文献   
29.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气相采用LES湍流模型,固相采用离散颗粒法,同时考虑复杂气固流动以及相内、相间的化学反应,引入气化过程的热解反应模型,并且考虑了焦油的生成和均相转化,对流化床中可燃固体废弃物空气气化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反应器内颗粒流型,气体组分浓度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产气组分、产气热值和焦油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空气当量比ER的增加,CO、H_2和CH_4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而CO_2的含量逐渐增大。产气率随着ER的增加逐渐增大,产气热值逐渐减小,出口气中的焦油含量也随着ER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30.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CFB气化能力和碳利用率,本文报道了两种煤焦(西山焦煤飞灰,神木煤)以二氧化碳及氧气混合物为气化介质,在小型鼓泡流化床上进行气化反应的研究,并与相同气化条件下的循环流化床气化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直径气化反应装置上,相同的气化条件下,循环流化床(CFB)的气化碳转化率、气化强度远远高于鼓泡流化床(BFB)的气化结果,但BFB的煤气中可燃气组成高于CFB的。CFB气化反应装置更适合于生产中、低热值煤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