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1篇
  免费   2609篇
  国内免费   1783篇
化学   2209篇
晶体学   171篇
力学   2237篇
综合类   212篇
数学   999篇
物理学   6795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756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693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710篇
  2008年   792篇
  2007年   554篇
  2006年   548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530篇
  2003年   528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381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The interaction of fluorocarbon containing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polyelectrolyte(FMPAANa) with two kinds of nonionic surfactants(hydrogenated and fluorinated)in a semidilute (0.5wt%) aqueous solution had been studied by rheological measurements,Association behavior was found in both systems.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of FMPAANa with fluorinated surfactant(FC171) i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with hydrogenated surfactant(NP7.5) at low surfactoant concentrations.The interaction is strengthened by surfactants being added for the density of active junctions increased.Whereas distinct phenomena for FC171 and NP7.5 start to be found as the surfactants added over their respective certain concentration.The interaction of polyelectrolyte with fluorinated surfactant increases dramatical ly while that with hydrogenated surfactant decreases.  相似文献   
212.
旋流煤粉燃烧的一维综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展了综合考虑气-固两相旋流流动,气相燃烧,颗粒相变与燃烧及两相辐射传热的旋流煤粉燃烧-维数学模型,给出了气-固两相能量方程中颗粒相就源项的计算表达式,应用这一模型对涡旋燃烧炉环形通道内多组工况的旋流气体燃烧和煤粉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炉内温度分布和燃烧效率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可用于旋流煤粉燃烧的一维综合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213.
为了研究生物质(硬木)热解过程中颗粒内部的二次反应,对流化床环境下单颗粒生物质热解模型进行了求解。计算针对典型大颗粒和典型小颗粒在流化床反应器反应条件下的热解过程,对不同大小颗粒内部各种产物的生成、消耗、积累以及逃逸行为进行了定量描述。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直径为2mm的小颗粒,颗粒内二次裂解的份额可以忽略,但是对于直径10mm的大颗粒,热争过程中有超过20%的一次焦油参加了颗粒内部二次反应,颗粒内二次裂解显著地改变了热解产物分布,改变了热解产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214.
过氧化物模拟酶生物传感器—二茂铁衍生物为介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三种二茂铁衍生物-双羟基乙基二茂铁、单羟基乙基二茂铁和羧基二茂铁为介体,在过氧化物模拟酶-meso-四(4-磺基苯)卟啉锰存在下,检测过氧化氢,以双羟基,单羟基乙基二茂铁为介体时,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15.
储炜  杨勇 《电化学》1995,1(4):415-421
用恒电位电流衰减法及激光扫描光电化学显微技术研究了在于PH=12.5及13.8的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钢筋钝化化膜的生长动力学及相应的破坏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钢筋钝化膜的生长过程存在两个主要阶段,各阶段膜厚均与生长时间存在正比对数关系,但当t<30秒和t>30秒时,膜的生长表出出不同的动力学特征,在钝化发生点蚀前,钝化膜的微区光电流一定的预兆,腐蚀抑制剂NaNO2影响膜的生长过程及膜厚,能提高钢筋的抗  相似文献   
216.
杨频  熊振海 《化学学报》2001,59(7):1038-1044
针对国际上对金属配合物同DNA间作用机量的争议,采用分子模拟手段在MM2力场下,搭建并优化了手性金属配合物△,Λ-[Co(phen)2tpphz]^3+与B-DNA[d(GTCGATCGAC)2]的模型,继而对其相互作用进行了模拟,得出的结论是:对所采用的B-DNA片断,该金属配合物有明显的立体选择性△型配合物从小沟插入占明显优势,而且,总体来看,从AT区插入更易进行。  相似文献   
217.
链酚胺型配体锌(Ⅱ)配合物模拟碳酸酐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合成了酚胺型链状配体,N,N'-二(2-羟基苄基)丙二胺(H~2L)及其Zn(Ⅱ)配合物(ZnL),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R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采用pH电位滴定法,在2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测定了配体的质子化常数以及配体与金属离子Zn(Ⅱ)配位反应平衡常数。讨论了配体与金属离子Zn(Ⅱ)的配位情况,得到了配位酚羟基的解离常数。运用分光光度法,在2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在pH=5.5~9.0(50mmol·dm^-^3缓冲溶液)范围内,研究了配合物作为碳酸酐酶模拟物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NA)水解动力学,得到了NA酯水解的配合物催化速率常数k~N~P。实验结果表明,ZnHL^+的配位酚羟基的解离常数pK~a为6.83;催化速率常数k~N~P与pH之间不存在Sigmoidal型曲线关系,而是在pH值中性附近有最大值,ZnHL^+对NA酯水解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并且采取双重催化机理,是碳酸酐酶很好的模拟物。  相似文献   
218.
盐酸拓扑替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分子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盐酸拓扑替康(topotecan hydrochloride, 简记为THC)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s, HSA)的相互结合反应. 计算了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常数. 盐酸拓扑替康在人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63 nm. 分子模型研究表明, 盐酸拓扑替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亚结构域IIA结合, 二者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 此外, 蛋白质的丙氨酸(Ala-291)残基和天冬氨酸(Asp-256)残基与盐酸拓扑替康之间还存在氢键作用力.  相似文献   
219.
HIV-1整合酶与抑制剂LCA的结合模式及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型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1)整合酶(integrase, IN)是病毒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的酶, 也是研究抗HIV新药的一个重要靶点. 运用多构象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 MD)模拟, 研究了野生型整合酶核心区及G140S点突变的突变态整合酶核心区与抑制剂L-菊苣酸(L-chicoric acid, LCA)的结合模式, 并基于该结合模式探讨了G140S突变态整合酶对抑制剂LCA的抗药性. 结果表明: LCA结合到G140S突变态整合酶核心区中的位置与结合到野生型整合酶核心区的位置不同, 结合位置的差异导致LCA抑制作用的部分丧失; IN功能Loop区的柔性以及Mg2+离子与三个关键残基D64, D116和E152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IN发挥生物学功能; G140S突变态整合酶核心区中的E152与LCA的排斥作用、K159与LCA结合能力的变弱以及Y143指向IN的口袋区是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 这些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可为基于IN的抗HIV药物分子设计提供一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220.
孙润广  张静 《化学学报》2007,65(3):246-252
用磷脂酰乙醇胺(DEPE)、鞘磷脂(Sphingomyeline, Sph)、神经节苷脂(Gm1)和胆固醇(Chol)模拟了生物膜超分子体系液晶态结构, 通过用小角X射线衍射(SAXD)对混合脂体系液晶态结构进行了研究, 鉴定出了两种立方相: 即Im3m(Q229)和Pn3m(Q224)结构. 实验发现, 鞘磷脂的含量对DEPE膜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鞘磷脂浓度的增加, 混合脂体系的液晶态结构发生了由Im3m(Q229)到Pn3m(Q224)的变化. 神经节苷脂(Gm1)的含量对混合脂体系的液晶态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神经节苷脂(Gm1)含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 混合脂体系的液晶态结构发生了从Im3m(Q229)到Pn3m(Q224) 的变化. 当DEPE-Shp-Gm1超分子聚集体中含有胆固醇时, 胆固醇的极性头部(—OH)与磷脂酰乙醇胺(DEPE)、鞘磷脂(Shp)、神经节苷脂(Gm1)的极性头部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液晶态立方相Im3m(Q229)结构, 再通过疏水/亲水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Pn3m (Q224)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