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7篇 |
免费 | 180篇 |
国内免费 | 80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244篇 |
晶体学 | 38篇 |
力学 | 49篇 |
综合类 | 42篇 |
数学 | 23篇 |
物理学 | 4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82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9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流变学实验、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显微观察及沥青质沉淀实验研究了聚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POM)、 聚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苯胺(POMA)及聚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萘胺(POMN)梳状聚合物对合成蜡油的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这3种梳状聚合物降凝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含沥青质合成蜡油(MO-1)的低温流变性, 其中POM对MO-1蜡油的流变性改善效果最佳. 添加500 mg/kg POM后, MO-1的凝点从29 ℃降至23 ℃, 屈服值从627.20 Pa降至83.35 Pa. 而POM, POMA和POMN可以显著改善含0.3%(质量分数)沥青质的合成蜡油(MO-2)的低温流变性, 且添加500 mg/kg POMA后MO-2蜡油的流变改善效果最佳: 凝点降至3 ℃, 屈服值降至1.27 Pa. 可见, 本文制备的梳状聚合物降凝剂均能与沥青质协同改善MO-2蜡油的流变性, 并且向POM中引入芳香基团能进一步促进沥青质与降凝剂分子的相互作用, 进而增强梳状聚合物降凝剂与沥青质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2.
将MoCl3.3H2O溶于无水乙醇中,加入适量的P2S5,产物用乙腈重结晶,获得四核钼原子簇化合物{Mo4(μ3-S)3(μ3-O)[S2P(OEt)2]6}.3CH3CN.晶体属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晶胞系数;a=b=c=12.852(3)A;α=β=γ=108.37(2);V=1697.3A[3];Z=1;Dc=1.693g.cm[-3].用PATTERSON法解出结构,并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偏离因子为0.072.结构分析表明,由四个钼原子组成的四面体及三个μ3-O原子一个μ3-O原子形成类立方烷型的簇骼,结构中存在六个表观的键序平均为5/6的Mo-Mo键,键长分别为2.700(1)和2.831(1)A。 相似文献
93.
94.
键联聚乙二醇高分子担载锰(Ⅲ)卟啉的合成及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键联聚乙二醇高分子担载锰(Ⅲ)卟啉的合成,以及在CH2Cl2/H2O两相体系中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性能,探索了催化反应体系中溶液pH值、NaOCl浓度、轴向配体及相转移催化剂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说明键联聚乙二醇高分子担载锰(Ⅲ)卟啉是烯烃环氧化反应的一种有效催化剂,其中聚乙二醇链可以络合Na,使OCl富集于金属卟啉周围,起到较好的相转移催化作用。在催化反应的各影响因素中,水相pH值对 相似文献
95.
用聚乙二醇—硫酸铵—铬黑T体系从铁(Ⅲ),钴(Ⅱ),镍(Ⅱ),铜(Ⅱ)中萃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了聚乙二醇(PEG)-(NH4)2SO4-铬黑T(EBT)体系对Fe(Ⅲ)、Co(Ⅱ)、Ni(Ⅱ)、Cu(Ⅱ)、Cd(Ⅱ)的非有机溶剂萃取行为。结果表明,在pH7 ̄11的NH3·HNHCl缓冲溶液中,Fe(Ⅲ)、Co(Ⅱ)、Ni(Ⅱ)、Cu(Ⅱ)可被聚乙二醇(PEG)相萃取,而Cd(Ⅱ)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Cd(Ⅱ)与Fe(Ⅲ)、Co(Ⅱ)、Ni(Ⅱ)、Cu(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96.
采用一种简单的溶剂热法成功的合成了花朵状的钴磁性粉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样品进行物相与形貌的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六排堆积(hcp)和面心立方结构(fcc)混合结构的钴单质,形貌为由很多个厚度约为50~150 nm的菱形花瓣构成的花朵状结构,每个花朵的尺寸约为2μm左右。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样品的磁性能,测试表明样品在室温下表现出铁磁性,饱和磁化强度(Ms)为140 emu.g-1,剩磁(Mr)为9.4 emu.g-1,矫顽力(Hc)为280 Oe。 相似文献
98.
渗透蒸发脱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选择性透过膜和汽化相结合的分离过程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采用低热导率、疏水性多孔膜的过程称膜蒸馏,而采用非多孔性半透膜的过程则称渗透蒸发。将该分离过程用于盐水脱盐已有很多报道,并已建成中试设备,但采用的大多是膜蒸馏,所用膜的成本很高。本文研究制了一种价廉并带有致密层的非对称性含钠离子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分离膜,并用该膜对渗透蒸发脱盐进行了初步研究。 1 实验 1.1 膜制备 将一定配比的PVA与PEG及钠盐水溶液在适当温度下混溶,加入适量醛类交联剂,数分钟后在选定的基材上流涎成膜,室温下自然晾干,再经35℃~50℃控温红外线干燥。 1.2 膜结构及脱盐流程 扫描电镜拍摄的膜断面形貌图像(图1)表明,该膜为非对称膜,表层厚约13μm,其中厚约2~3/μm的上表层为疏松结构,下表层为致密结构。将该类膜用于3.5%NaCl水溶液脱盐,运行4h后再漂洗、干燥作断面Na元素波谱线分析(图2)发现,在膜下层(右侧)厚约30μm层内检测不到Na元素。脱盐流程见文献。 相似文献
99.
以氯化亚锡(SnCl2.2H2O)和硫代乙酰胺(TAA)为前驱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微波水热法控制合成花簇状SnS微球。采用XRD和FESEM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正交晶系的SnS微晶,且结晶性良好;SnS微晶是由长方形纳米片自组装而成的花簇状微球。通过改变CTAB用量,可以实现花簇状SnS微晶的形貌和尺寸的调控,并初步分析了其形成过程。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产物的光学带隙约为1.51 eV;室温光致发光光谱表明,产物在832 nm处具有近红外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