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84篇 |
综合类 | 9篇 |
物理学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为考察柱色谱分离和索氏提取两种固体样品提取方法对提取物组成的影响,探索操作条件温和、溶剂使用量经济的固体样品提取方法。本研究以吡啶为溶剂,对准葛尔黑岱沟、平朔、潞安常村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了柱色谱分离和索氏抽提。提取物用凝胶色谱、电喷雾质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进行分析,比较和确定不同提取方法对煤提取物中组分分子量分布和结构的影响。分析发现,柱色谱分离与索氏提取相比,抽提率略有增加,但柱色谱提取物组分中缺失了提取样品中结构稳定的超大分子结构片断;质谱结果显示柱色谱抽提物中主要存在5个组分,提取物组分相对于索氏提取物单一、富集度高;同步荧光显示柱色谱提取物中芳香化合物的基本组成为3~5个环的芳香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如仅分析质量数小于1000 amu的化合物,柱色谱法可替代索氏提取法。 相似文献
62.
用不同浓度的C2H5OH(体积分数:20%-80%)从金竹竹叶中提取制备出竹叶缓蚀剂(简称为PSLE),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PSLE在HCl介质中对铝的缓蚀作用.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两个主要竹叶黄酮成分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吸附方式.结果表明:PSLE对铝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且在铝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缓蚀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温度的升高和盐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竹叶总黄酮含量和竹叶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有良好的相关性,初步推测竹叶缓蚀剂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竹叶黄酮类化合物.PSLE为阴极抑制型缓蚀剂;EIS在高频区呈容抗弧,在低频区呈感抗弧,添加PSLE后,阻抗值显著增大.SEM表明添加PSLE对铝的腐蚀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吸附中心主要集中在竹叶黄酮骨架(FBS). 相似文献
63.
建立了8种植物提取物中1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方法。试样经正己烷提取,弗罗里硅土(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GC-MS/MS法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5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在0.008~1.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9;加标回收率为63.4%~133.0%;RSD为2.9%~17%(n=6);方法的定量限(LOQ)为0.001~0.06mg/kg。方法适用于石榴皮等8种植物提取物中1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4.
65.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交换相关泛函对从细梗胡枝子中提取的一种新型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化合物的中性分子、阴离子、自由基和自由基阳离子的稳定几何构型和能量.通过分析前线分子轨道特征,确定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现象:A环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活性部位,并发现A′环也是重要的抗氧化活性部位.为判断其抗氧化活性,预测其水溶液中,中性和阴离子的电离势分别为509.0和432.2kJ.mol-1,均裂O—H键解离能为347.3kJ.mol-1,羟基自由基电子亲和势和氢原子亲和势分别为-620.6和-487.5kJ.mol-1.通过理论分析比较,该黄酮类化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三种机理即H原子转移、电子转移-质子转移和质子丢失-电子转移在热力学上并存,其中质子丢失-电子转移是热力学最有利的机理.本文为设计新型高效黄酮类抗氧化剂,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抗氧化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木麻黄树皮的原位固化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醛与单宁等的反应使木麻黄树皮中单宁等组分原位固化,并考察了原位固化木麻黄树皮(YGMS)对稀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当m(甲醛)∶m(树皮)=1∶20、m(乙二醛)∶m(树皮)=1∶4和m(戊二醛)∶m(树皮)=3∶25时,固化树皮收率达到95%以上。 YGMS对Cr(Ⅵ)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减小,溶液pH=2.01时吸附量最大。 随温度升高YGMS对Cr(Ⅵ)的吸附量增大。 用甲醛、乙二醛或戊二醛原位固化的木麻黄树皮对Cr(Ⅵ)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68.0、83.3和82.0 mg/g。 YGMS对Cr(Ⅵ)的平衡吸附量越大,其拟二级速率常数越小。 相似文献
67.
68.
Two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PhG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Plantago asiatica for the first time by high performance centrifugal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HPCPC) using ethyl acetate-n-butanol-ethanol-water (0.5:0.5:0.1:1, v/v/v/v). A total of 45.6 mg of compound 1 and 293.8 mg of compound 2 were purified from 1341 mg of the n-butanol extract of P. asiatica. The structures of the two PhGs were tentatively identified as plantamajoside and aeteoside or isoacteoside by eleetrospray ionization multi stag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ESI-MS^n) in the negative ion mode.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