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2篇 |
力学 | 1篇 |
综合类 | 8篇 |
物理学 | 1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免耕年限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数量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演变趋势.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作和旱作时免耕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常规耕作显著增加,而土壤pH值降低,容重增加.水作和旱作时免耕土壤细菌数量均低于常规耕作;旱作时,免耕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高于常规耕作,而水作时,免耕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低于常规耕作.旱作时,土壤有机质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而水作时,土壤pH和有机质与真菌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和容重与放线菌数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2.
不同水体生物膜中各化学组分对铅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中的底泥、悬浮物和生物膜等固相物质对重金属在水中的迁移和转化有重要影响 [1,2 ] ,而固相物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吸附能力强的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 [3,4 ] .对生物膜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有报道 [5,6] .Nelson等[3] 用吸附加和模型模拟生物膜上各组分对铅吸附 ;Dong等 [7] 用选择性萃取的方法研究生物膜各组分对铅、镉的吸附情况 ,但他们的研究均局限于单一水体 ,本文采用萃取 -吸附-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多个自然水体生物膜中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对铅吸附的相对贡献 .1 实验部分1 .1 生物膜的培养及组分测定 选吉林省境内的净… 相似文献
173.
秸秆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和减量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政策导向。还田秸秆能够发生天然腐殖化,逐步完成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生成和转化过程。现阶段,针对黄土地区环境因子对秸秆腐殖化调控作用的研究较少,从荧光光谱角度分析腐殖化组分与金属离子的结合特性也有待完善。以荧光光谱法为切入点,探讨温度和铅离子对秸秆腐殖化DOM三维荧光光谱峰位和峰强的影响,借助修正型Stern-Volmer方程推算Pb(Ⅱ)-DOM的配位参数,辅以Van’t Hoff方程揭示结合过程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腐殖化温度没有引起DOM荧光峰位的明显偏移,三维荧光光谱中没有发现新荧光峰的出现或已有荧光峰的消失,荧光峰强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铅离子浓度的增加导致DOM主要荧光峰强下降,这是铅离子对DOM组分的荧光猝灭作用。经修正型Stern-Volmer方程计算可知:铅离子对可见光区类富里酸组分的配位能力最强,较大的配位荧光基团比例f值暗示DOM中较多的活性基团与铅离子发生配位作用,猝灭机理以静态猝灭为主。配位过程自发、吸热,反应体系分子组成的复杂性和无序度较低。三维荧光光谱能够有效揭示温度和铅离子对秸秆腐殖化DOM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4.
人工湿地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了解湿地沉积物磷循环过程,采用分级提取方法和31P-NMR技术,开展黑土洼人工湿地沉积物中磷的种类组成和赋存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沿湿地工艺流程,磷在湿地沉积物中存在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沉积物中总磷、有机磷、无机磷及有机质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沉积物中的磷主要以正磷酸盐、磷酸单酯、DNA、焦磷酸盐等四种形态存在,且以正磷酸盐与磷酸单酯占主导地位,但DNA-P和焦磷酸盐在湿地磷循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有机磷在湿地磷循环及沉积物磷“源-汇”转化中占有重要意义。相对而言,31P-NMR技术具有样品前处理相对简单、组分分析完全等优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弥补以往湿地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知识缺位。 相似文献
175.
水分对土壤有机质检测影响的光谱特性分析及抗水分干扰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对光谱表现出很强的吸收性,且土壤水分与土壤有机质的吸收波段有重叠,因此土壤水分对土壤有机质的检测造成一定的干扰。为此做了以下工作:(1)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在室内获取相同含水率下不同土壤动态光谱图;(2)通过对相同含水率下不同有机质含量的二维同步相关光谱图分析得出:当土壤为烘干土样时,600和1 660 nm左右表征土壤有机质的波段出现强的自相关峰,但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这两个波段逐渐消失,由于受水分的影响,1 931,2 200和1 480 nm均形成了强的自相关峰。说明水分会掩盖表征土壤有机质信息的波段,对土壤有机质检测造成干扰。(3)为了消除水分影响,提高模型对不同含水率下土壤有机质的预测精度,将田间近似最大含水率样本参与建模,采用偏最小二乘定量分析方法在550~650和1 610~1 710 nm波段内建立了抗水分干扰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并对不同含水率的土壤有机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样本的相关系数为0.954,标准偏差为0.744%,标准差为0.844%,预测效果明显提高,说明此方法可减少水分对土壤有机质检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7.
8-Hydroxyquinoline (8-q) salt of pyromellitic acid (benzene-1,2,4,5-tetracarboxylic acid, H4bta) forms robust lamellar structure where [H2bta]^2- anions build up sheets through strong hydrogen bonds in two dimensions and [H-8-q]^+ cations act as pillars to afford an extended three dimensional network. 相似文献
178.
开发了一款基于近红外漫反射测量的便携式土壤有机质测定仪。测定仪主要由光学单元和电路单元组成。光学单元包括光源、入射和反射光信号传导光纤、光电转换器件等。电路单元包括光源驱动电路,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液晶显示和U盘存储电路等。工作时探头部分插入土壤形成密闭空间,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入射光纤传送到探头的顶端,并照射顶端周围的土壤;来自土壤的漫反射光沿反射光纤被传送到光电转换器件,产生的电流再被送至电路单元进行放大、滤波、A/D转换、显示和存储。分别针对自然土样和烘干土样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反射率和SOM含量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在土壤有机质实际含量大于2%时,平均相对误差率低于5%。开发的仪器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79.
180.
煤中可溶有机质对煤的孔隙结构及甲烷吸附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氢呋喃对临涣7煤和祁南3煤进行微波辅助抽提,进行了原煤和残煤等温吸附实验和低温氮气吸附测试,对比分析了抽提前后原煤和残煤的甲烷吸附量和比表面积、孔分布情况,并理论测算煤中可溶有机质吸附溶解甲烷量.结果表明,残煤的甲烷吸附能力低于原煤;抽提后,煤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少,影响煤吸附气体能力的主要孔径为1.7~5.0 nm,且该范围内的孔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压力为0.1~5.0 MPa时,两煤样中可溶有机质吸附溶解的甲烷量分别为0.45~4.22 mL/g、0.69~4.99 mL/g,最大吸附量分别占到原煤最大吸附量的30%和38%.分析认为,煤中可溶有机质占据部分煤中孔隙,影响煤孔隙结构,同时,在压力的作用下,甲烷可以溶解和吸附煤中可溶有机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