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9篇
  免费   906篇
  国内免费   2943篇
化学   6302篇
晶体学   123篇
力学   139篇
综合类   100篇
数学   88篇
物理学   2526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54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超分子有机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军 《发光学报》2003,24(1):I001-I002
利用超分子有机薄膜技术能制成新的传感分子电子器件、光学器件和生物分子器件等,受到跨学科高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文描述了超分子有机薄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各应用领域的研究状况。重点介绍了我们研究组在近20年工作中,利用LB膜技术,在光电器件、气体传感技术和光学非线性,特别是在生物传感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按照生物体系提供的信息,模拟合成功能分子,建造有组织的分子组装体,以便用来研究依赖于分子排列的生物物理化学效应。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正在进行化学平衡的富重子夸克-胶子物质的双轻子产生,发现由于产生在RHIC能量 的化学非平衡的富重子夸克-胶子物质冷却慢和高的初始温度,导致中等质量双轻子产生重 大增强.因此,中等质量双轻子的增强可以是夸克-胶子物质形成的信号.同时,这个增强能 补偿由于初始夸克化学势增加引起的双轻子抑制,因而双轻子产额的抑制不再是夸克-胶子 物质产生的信号. 关键词: 化学非平衡夸克-胶子物质 热粲夸克 双轻子  相似文献   
53.
酞菁锌参杂二氧化硅凝胶基质的光谱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将四磺化酞菁锌(ZnPcS4)成功地引入到了二氧化硅凝胶基质中,制备了均匀掺杂的有机/无机复合干凝胶。研究ZnPcS4分子在溶胶-凝胶过程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规律以探索其在复合体系中的存在状态。实验表明,在溶胶阶段,随着时间的延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单体的吸收峰强度增大,说明凝胶中酞菁单体的浓度增大;而形成凝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单体的吸收峰强度减小,二聚体的吸收峰强度增大,说明由于体系结构和微化学环境的变化,酞菁分子趋向于聚合。  相似文献   
54.
电磁加载下的高能量密度物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物质的高能量密度状态文中所述的高能量密度状态是指物质由于受到外界能量输入或自身能量转换,使其内能增大而造成的高压力、高密度和高温度状态。能量的体积密度的量纲等同于压力的量纲,由此可知内能增加量为1MJ/cm3时,物质内部的压力约为1TPa量级。通常认为在高能量密度状态下,固体物质的可压缩性应有显著影响,气态物质应达到接近极限压缩的程度,相当于0.1TPa或0.1MJ/cm3的内能密度。密度为0.01g/cm3的物质被加热到100eV,其压力则为0.1TPa,对氢气而言比能量约10MJ/g。高能炸药PBX-9404的化学反应能密度约为0.0096MJ/cm3,爆压为36…  相似文献   
55.
56.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微腔结构的双模发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结构Glass/DBR/ITO/NPB/NPB:Alq/Alq/Al制作了有机微腔电致发光器件。将空穴传输材料与发光材料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发光层,为了便于对比,在不改变有机层的膜厚的情况下同时制作了传统的异质结微腔器件,发现两种器件的发光光谱有很大不同,器件的复合效率与传统的异质结器件相比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是因为将两种有机材料混合能消除界面势垒,提高器件的复合效率,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实现了微腔双模发射,且两个模式的半峰全宽分别为8nm和12nm。通过进一步优化器件结构可以实现微腔白光发射。  相似文献   
57.
杨志敏  张凤玲 《发光学报》1997,18(4):342-344
制备了一组由PPV和Alq3组成的双层有机EL器件ITO/PPV/Alq3/Al;比较了两个发光层厚度不同时器件发光性能的差异.测试和分析了温度、真空度、工作电压和存放时间对器件衰减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桥环化合物环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丽娟 《大学化学》2002,17(5):48-51
总结了 7种计算桥环化合物环数的方法。重点介绍了由A .Srikrishna提出的一种简便方法 ,并将此法应用于有机杂环化合物环数的确定 ,得到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9.
 物质构成之谜是自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到了近代,这个课题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过程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艰难探索过程,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得益于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实验方法的改进和实验手段的突破。对物质结构研究方法及实验的演变过程作一个回顾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60.
The double-quantum-well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of indium-tin-oxide (ITO)/NPB (50nm)/rubrene (0.05nm)/NPB (4nm)/rubrene (0.05nm)/Alq3 (50nm)/LiF (0.5nm)/Al were fabricated, in which 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 (NPB) is used as a barrier potential or hole transport layer, tris (8-hydroxyquinoline) aluminium (Alq3) used as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and 5,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 (rubrene) as a potential well and emitter. The brightness can reach 18610cd/m^2 at 13V. The maximum electroluminescent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was 6.61cd/A at 7V,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mmon dope-type devices. In addition, the electroluminescence efficiency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of the drive voltage in the range from 5 to 13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