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8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2579篇
化学   4980篇
晶体学   106篇
力学   36篇
综合类   60篇
数学   30篇
物理学   1457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酞菁锌参杂二氧化硅凝胶基质的光谱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将四磺化酞菁锌(ZnPcS4)成功地引入到了二氧化硅凝胶基质中,制备了均匀掺杂的有机/无机复合干凝胶。研究ZnPcS4分子在溶胶-凝胶过程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规律以探索其在复合体系中的存在状态。实验表明,在溶胶阶段,随着时间的延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单体的吸收峰强度增大,说明凝胶中酞菁单体的浓度增大;而形成凝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单体的吸收峰强度减小,二聚体的吸收峰强度增大,说明由于体系结构和微化学环境的变化,酞菁分子趋向于聚合。  相似文献   
32.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微腔结构的双模发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结构Glass/DBR/ITO/NPB/NPB:Alq/Alq/Al制作了有机微腔电致发光器件。将空穴传输材料与发光材料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发光层,为了便于对比,在不改变有机层的膜厚的情况下同时制作了传统的异质结微腔器件,发现两种器件的发光光谱有很大不同,器件的复合效率与传统的异质结器件相比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是因为将两种有机材料混合能消除界面势垒,提高器件的复合效率,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实现了微腔双模发射,且两个模式的半峰全宽分别为8nm和12nm。通过进一步优化器件结构可以实现微腔白光发射。  相似文献   
33.
桥环化合物环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丽娟 《大学化学》2002,17(5):48-51
总结了 7种计算桥环化合物环数的方法。重点介绍了由A .Srikrishna提出的一种简便方法 ,并将此法应用于有机杂环化合物环数的确定 ,得到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4.
The double-quantum-well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of indium-tin-oxide (ITO)/NPB (50nm)/rubrene (0.05nm)/NPB (4nm)/rubrene (0.05nm)/Alq3 (50nm)/LiF (0.5nm)/Al were fabricated, in which 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 (NPB) is used as a barrier potential or hole transport layer, tris (8-hydroxyquinoline) aluminium (Alq3) used as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and 5,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 (rubrene) as a potential well and emitter. The brightness can reach 18610cd/m^2 at 13V. The maximum electroluminescent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was 6.61cd/A at 7V,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mmon dope-type devices. In addition, the electroluminescence efficiency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of the drive voltage in the range from 5 to 13V.  相似文献   
35.
原子吸收法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Ⅵ)香烟中氢氰酸的分析谢志海,郎惠云,高云(西北大学化学系,西安,710069)关键词:氢氰酸,测定,原子吸收光谱香烟中的尼古丁,烟焦油等含氮有机物燃烧后将产生氢氰酸,吸入人体后极为有害。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36.
各位老师、同志们: 新年伊始,我们在省实验教学中心召开全省首次珠心算与幼教整合现场会,这是我省以整合教育为目的,围绕珠心算服务幼教、有效开发儿童智力召开的专题会议。在此,首先我代表黑龙江省珠算协会向大家致以新年问候!同时,对千里迢迢来我省观摩本次会议和参加师资培训的河南省焦作市、广东省湛江市、河北省邢台市、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等兄弟省市的同行和前来参加培训的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有机杂质以及抗有机杂质添加剂对镀镍过程中阴极极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杂质增大了阴极极化,而抗有机杂质添加剂却能减小阴极极化.实验结果还显示,添加剂消除有机杂质污染的效果同其降低阴极极化的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失效过程的动态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钧  廖良生 《发光学报》1998,19(2):169-175
对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失效的全过程进行了显微动态观察,发现器件工作时,有机层/金属界面形成的气泡逐渐变大变多,最终导致器件完全失效,气泡不仅含有水汽,还存在大量有机气体。  相似文献   
39.
有机金属试剂对羰基化合物不对称催化烷基化反应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士杰  姜茹 《分子催化》1994,8(2):151-161
有机金属试剂对羰基化合物不对称催化烷基化反应新进展吕士杰,姜茹,傅宏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1.前言手性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现象,手性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化学及生物功能等众多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得到高对映纯的化合...  相似文献   
40.
合成了化学式为[(η~5一RC_5H_4)NiPh_2P(CH_2).PPh_2]Cl的六个配合物(式中R=Me,Et;n=2(dppe ).n=3(dppp),n=4(dppb).并用IR和~1H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并讨论了它们对苯基溴化镁与氯化苄和反式-均二氯乙烯交叉偶联反应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