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7篇
  免费   1176篇
  国内免费   2905篇
化学   5240篇
晶体学   173篇
力学   77篇
综合类   97篇
数学   36篇
物理学   3315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402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本文对所合成的具有 [(PO4 ) 2 Mo5O1 5]簇骼的 3种新颖的有机 磷钼酸盐簇合物(NH3CH2 CH2 NH3) 2 5[(PO4 ) (HPO4 )Mo5O1 5]·7 5H2 O (Ⅰ ) ,(H3NCH2 CH2 NH3) 3·[(PO4 ) 2 Mo5O1 5]·3H2 O (Ⅱ )和(H3NCH2 CH2 NH3) 2 ·[Cu(en) ][(PO4 ) 2 Mo5O1 5]·5H2 O (Ⅲ )用FTIR ,NIR Raman ,紫外 可见漫反射光谱 (UV VisDRS)和荧光光谱等研究手段 ,对其进行光谱研究 ,探讨其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在这些化合物中 ,化合物Ⅰ和Ⅱ具有孤立的 [(PO4 ) 2 Mo5O1 5]簇骼基元 ,而化合物Ⅲ的 [(PO4 ) 2 Mo5O1 5]簇骼基元是由 [Cuen]基团桥联成链 ;磷钼酸盐的特征振动频率和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相关 ;UV VisDRS显示 ,在 2 0 0和 2 6 0nm左右有两个杂多化合物的特征吸收谱带 ;化合物的稳态荧光光谱中 ,观察到以 2 4 0nm激发 ,在大约 4 0 0nm附近出现的由金属氧簇Oμ→Mo跃迁激发所引起的较强的发射峰 ,在化合物 (Ⅲ )中 ,还观察到通过 [Cuen]的荷移跃迁的以 5 70nm激发所产生的 6 0 4nm的发射峰。  相似文献   
62.
莎燕 《光学学报》2003,23(11):329-1329
由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光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办的第 16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于 2 0 0 3年 10月 19~ 2 2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约 90个从事激光科学和技术研究的研究所、大学和公司的 30 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组织安排了 11个特邀报告 :太赫兹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刘盛纲院士 )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研究及应用 (王育竹院士 ) ,量子通信保密系统 (郭光灿教授 )、超强激光及前沿应用 (彭翰生研究员 )、光电子技术与产业 (刘颂豪院士 )、激光定向能应用的物理与技术进展 (苏毅研究员、杜祥琬院士 )、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63.
纳米级银粉,以其纳米尺寸所赋予的独特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催化剂材料、电池电极材料、低温材料和导电浆料,探索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2004年,通过超声化学法,在乙二醇介质中、以硝酸银为原料制备出了有机包覆的纳米银。产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红外光谱等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64.
超分子有机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军 《发光学报》2003,24(1):I001-I002
利用超分子有机薄膜技术能制成新的传感分子电子器件、光学器件和生物分子器件等,受到跨学科高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文描述了超分子有机薄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各应用领域的研究状况。重点介绍了我们研究组在近20年工作中,利用LB膜技术,在光电器件、气体传感技术和光学非线性,特别是在生物传感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按照生物体系提供的信息,模拟合成功能分子,建造有组织的分子组装体,以便用来研究依赖于分子排列的生物物理化学效应。  相似文献   
65.
综述了暗中空光束自旋与轨道角动量的一些性质及其与中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简单介绍了暗中空光束及其角动量在原子光学和玻色_爱因斯坦凝聚(BEC)以及各种原子光学器件研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6.
硅色敏器件对复色光色差辨识能力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复色光的光谱功率分布和色敏器件光谱响应的实验曲线进行了函数拟合,采用Mathematica 4.2计算了具有不同峰值波长和半高宽的高斯分布的复色光在色敏器件中产生的电流比.计算结果表明,待测复色光的峰值波长和半高宽变化对两种典型的色敏器件的输出信号影响的权重比分别为100:1和10:1。权重比说明色敏器件的输出电流比随峰值波长和半高宽的变化非常灵敏,但两者权重不同,其中峰值波长的变化影响更为显著,是影响复色光颜色变化的主要因素.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硅双结色敏器件对复色光色差有良好的辨识能力.两种器件权重比的差异说明了器件制作工艺与其辨识能力的关系,为器件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微通道板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微通道板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的主要技术特征。综述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微通道板的研发和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68.
光电变色器件用纳米晶氧化钛薄膜的微结构与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唐洁影  张旭苹  孟莉莉 《光学学报》2003,23(12):502-1506
纳米晶TiO2薄膜在光电变色器件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微结构直接影响染料的吸附、光的散射以及电荷输运的特性。因此,探索TiO2薄膜的微结构(如粒径、表面形貌和厚度等)及光电性能是非常有意义的。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制备了光电变色器件用纳晶TiO2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俄歇电子能谱等手段对纳米晶TiO2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晶状态及组分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研究和讨论了纳米晶TiO2薄膜晶粒尺寸对光电性能的影响,并用量子限制效应解释了吸收光谱峰值波长随粒径减小而发生蓝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69.
消色差谱相位延迟器的光谱特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应用归一化偏振调制原理建立的测试系统,对常规菲涅耳菱体,改进型菲涅菱体,斜入射型以及直角棱镜组合型的消色差相位延迟的光谱特性进行了测试研究,得到了各延迟器的消色差特性曲线,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型菲涅耳菱体以及直色棱镜组合型型消色差相位延迟器,是目前较理想的实用型消色相位延迟器。  相似文献   
70.
酞菁锌参杂二氧化硅凝胶基质的光谱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将四磺化酞菁锌(ZnPcS4)成功地引入到了二氧化硅凝胶基质中,制备了均匀掺杂的有机/无机复合干凝胶。研究ZnPcS4分子在溶胶-凝胶过程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规律以探索其在复合体系中的存在状态。实验表明,在溶胶阶段,随着时间的延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单体的吸收峰强度增大,说明凝胶中酞菁单体的浓度增大;而形成凝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单体的吸收峰强度减小,二聚体的吸收峰强度增大,说明由于体系结构和微化学环境的变化,酞菁分子趋向于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