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13篇 |
免费 | 674篇 |
国内免费 | 278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190篇 |
晶体学 | 123篇 |
力学 | 35篇 |
综合类 | 53篇 |
数学 | 29篇 |
物理学 | 15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354篇 |
2022年 | 351篇 |
2021年 | 344篇 |
2020年 | 255篇 |
2019年 | 207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152篇 |
2016年 | 152篇 |
2015年 | 199篇 |
2014年 | 330篇 |
2013年 | 364篇 |
2012年 | 257篇 |
2011年 | 276篇 |
2010年 | 252篇 |
2009年 | 208篇 |
2008年 | 254篇 |
2007年 | 215篇 |
2006年 | 214篇 |
2005年 | 232篇 |
2004年 | 203篇 |
2003年 | 250篇 |
2002年 | 214篇 |
2001年 | 228篇 |
2000年 | 144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108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106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78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Improved Quantum Efficiency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with Gradiently Doped Double Emitting Zon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We investigate electroluminescent characteristics of gradiently dop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hich were gradiently doped in both the hole and the electron-transporting layer to form a double emitting zone. The device structure was ITO/(15nm) CuPc/(60nm) NPB:rubrene/(30nm) Alq3:rubrene/(20nm) Alq3/(0.5nm) LiF/Al. We observed that charge carriers were well trapped by the dopant molecules and the main emitting zone was localized at the NPB:rubrene side close to the interface of NPB:rubrene/Alq3:rubrene. The quantum efficiency (cd/A) was enhanced to 5.89cd/A at 6V. We attributed this improvement to the charge carriers trapping and the emitting of the double emitting zone. 相似文献
132.
133.
柔性衬底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以ITO为导电层的柔性透明PET基片作为衬底,以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螯合锌(Zn(BTZ),)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结构为PET/ITO/PVK:TPD/Zn(BTZ)2/Al明亮的近白色柔性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的色坐标值为x=0.242,y=0.359,在25V的直流电压驱动下,亮度为1000cd/m^2,量子效率达到了0.30%。并进一步在Zn(BTZ)2中掺入橙红色染料Rubrene,制成PET/ITO/PVK:TPD/Zn(BTZ)2:Rubrene/Al结构器件。实现了纯白色发光(色坐标值:x=0.339,y=0.339),非常接近于白色等能点,驱动电压为25V时器件的亮度达1200cd/m^2,且量子效率达0.35%。最后对器件的发光性能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4.
合成了一种含萘酚基的开链冠醚Schiff碱-锌配合物ZnL(其中配体化合物H2L是N,N’-双(2-羟基-1-萘亚甲基)03,6-二氧杂-1,8-三甘醇二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并成功地制备了基于该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结果表明,ZnL配合物的溶液或固体薄膜在385nm紫外光激发下发光峰为455nm,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亮度达到650cd/m^2,在电压为9.5V左右,最大效率达到0.63cd/A。 相似文献
135.
136.
137.
成功制备了结构为ITO/PDDOPV/PPQ/Al的异质结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该器件在正反向偏压下均可发光。在正向偏压下的光发射主要来自PDDOPV,但在反向偏压下的光发射则包括来自PPQ的蓝光发射和PDDOPV的黄光发射。蓝光强度与黄光强度的比值随着反向偏压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向直流电压分别为22V、24V、26V、28V时,其电致发光光谱中PPQ与PDDOPV的峰高比IPPQ/IPDDOPV分别为1.092、1.329、1.605、2.046。换句话说,该器件的发光颜色是压控可调的,这对实现彩色显示是极为有利的。分析了在反向偏压下的发光机理以及IPPQ/IPDDOPV受电压控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8.
应用加压原位核磁共振技术,在反应温度75~80℃,反应压力1.0~2.0MPa,氘代苯溶剂和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的条件下,考察了磷化氢与十一烯酸,油酸,亚油酸,6-甲基-5-庚烯-2-酮和乙酸乙烯基酯的自由基加成反应,原位^31P NMR谱表明,除油酸和亚油酸之外的其它3种含端位双键(C=C)的含氧烯烃,均可与磷氢化发生加成反应而得到不同取代的含氧三价有机磷化合物,该反应仍为串行机理。 相似文献
139.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八面体六卤化物MX^n—6的v1和v2模的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N-BP算法,采用逐步改变训练步长和两个惯性项的权重系数惯性调整策略,分别以单目标和双目标的三层网络对八面体六卤化物MX^n-6的八面体v1和v2模振动频率进行了预测,发现单,双目标下预测的结果相差不大,双目标时权重系数调整科较快,(MoF6)^2-(BiF6)^-和(AuF6)^2-的振动频率文献值与网络的计算值或预测值相差偏大。 相似文献
140.
荧光法研究β-环糊精(CD)体系中有机小分子对萘酚离解常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 9种有机小分子存在下两种萘酚在 β CD超分子体系中的离解常数 (Kc)及不同有机小分子与 β CD、两种萘酚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 :小分子的加入可有效改变 β CD空腔的极性。对 1 萘酚而言 ,KC 随乙腈、甲醇、乙醇、丁酮加入而减小 ;对 2 萘酚而言 ,KC 则随丁酮、乙腈、丙酮、乙二醇、正丁醇、甲醇的加入而增大。有机小分子与萘酚 / β CD包合物的作用机理可从形成氢键和溶剂效应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