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0篇
  免费   1032篇
  国内免费   3615篇
化学   5328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592篇
综合类   352篇
数学   3425篇
物理学   322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574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654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514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343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361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269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66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Fe-Al-P-O催化剂,采用IR、XRD、TEM、BET、TPR和微反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和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e1/2-Al1/2-PO4由10 nm左右 FePO4和AlPO4微晶组合而成,其晶格氧的活泼性大于单纯FePO4,AlPO4在Fe1/2-Al1/2-PO4中起到分散FePO4微晶的作用;Fe1/2-Al1/2-PO4的反应性能与原料气组成密切相关,丙烯与O2的选择氧化产物主要是丙烯醛,原料气中加入H2后,反应产物以环氧丙烷为主,同时还有部分丙烯醛,原料气中引入水蒸气后,可进一步增加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及减少丙烯醛的产率;在0.1 MPa、200 ℃、C3H6/O2/H2/H2O/N2=1∶1∶1∶1∶6(mol比)和空速1 200 h-1条件下,丙烯的转化率为8.9%,环氧丙烷的选择性为81.0%。  相似文献   
272.
钟平  郭圣荣 《中国化学》2004,22(10):1183-1186
2-Azido-3,5-dichloropyridine and 2-azido-5-chloro-3-fluoropyridine were given by reaction of sodium azide with 2,3,5-trichloropyridine, 3,5-dichloro-2-fluoropyridine or 5-chloro-2,3-difluoropyridine in ionic liquids.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of 2-azido-3,5-dichloropyridine or 2-azido-5-chloro-3-fluoropyridine to alkynes in ionic liquids afforded the corresponding 1,4,5-trisubstituted [1,2,3]-triazoles in good yields and regioselectivities.  相似文献   
273.
Novel synthesis of a strained para-cyclophane derivativ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P. Rajakumar, A.M.A. Rasheed, Tetrahedron 61(22) (2005) 5351] para-cyclophane derivative was synthesized via intramolecular esterification of a dipeptide surrogate containing asparagine to form tetrahydropyrimidinone ring. The structures of the product and intermedia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NMR, 13C NMR and mass spectrum.  相似文献   
274.
The hydroxyl group of carbocyclic nucleosides was inversed when the compounds were treated with Me_3SiCl,KCN and a catalytic amount of NaI in DMF/CH_3CN.  相似文献   
275.
夏春谷  尉迟力 《分子催化》1998,12(6):405-411
采用快速事停流技术,在实际反应条件下,考察了不同铁卟啉配合物Fe(Por.)Cl(Por.-TPP、TMOPP和TFPP)与单氧给体PhIO构建的模拟酶体系中催化活性物种的生成及催化烯烃环氧化过程,在氧给体PhIO作用下,Fe(Por.)Cl均生成了四价铁氧卟啉配合物,但Fe(TPP)Cl和Fe(TMOPP)Cl存在严重的氧化分解,而Fe(TFPP)Cl则基本未发生氧化分解,且在底物DPBD存在下  相似文献   
276.
氯铝酸室温离子液体介质中正碳十二烯选择环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焜  邓友全 《催化学报》2002,23(2):165-167
 在氯化1-丙基-3-甲基咪唑(PMImCl)、氯化1-丁基-3-甲\r\n基咪唑(BMImCl)、氯化1-丁基吡啶(BPCl)和溴化1-乙基吡啶(E\r\nPBr)季铵盐与AlCl3构成的室温离子液体介质中,首次发现正十二碳烯\r\n(简称十二烯)可以高选择性地发生环化反应生成环十二烷.依次在反\r\n应管中加入氯铝酸室温离子液体、乙醇和十二烯,其中AlCl3的量为0.\r\n01mol,AlCl3与季铵盐的摩尔比为2,乙醇为10ml,十二烯为2ml(9.\r\n3mmol).当反应体系中不添加乙醇时,十二烯转化率和环十二烷选择\r\n性仅分别为4.2%和73.1%.这是由于十二烯和氯铝酸离子液体形成\r\n两相体系而不易充分接触,故十二烯转化率和环十二烷选择性较低.当\r\n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醇时,十二烯和氯铝酸离子液体体系变为单相,使得\r\n十二烯和氯铝酸离子液体可以充分接触,十二烯转化率和环十二烷选择\r\n性可分别达到12.4%和82.9%.压力对提高十二烯转化率和环十二烷\r\n选择性有很大的影响.p(N2)=3.0~6.0MPa下反应12h,十二烯转\r\n化率和环十二烷选择性可分别达到27.2%和93.8%.反应结束后加热\r\n除去乙醇,产物自动与离子液体分层,便于分离,且离子液体介质可重\r\n复使用.  相似文献   
277.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含l,10-邻菲咯啉(Phen)和羧酸(CA)配体的三元混配配合物Pd(Phen)(CA)体系的稳定常数,比较和讨论了各种三元混配配合物之间的稳定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三元混配配合物Pd(Phen)(PCA)中(PCA为苯基羧酸)存在分子内芳环堆积作用,堆积程度依赖于苯基和配位的羧酸根之间的亚甲基数目,其中以2-苯乙酸和3-苯丙酸与邻菲咯啉为最佳堆积.  相似文献   
278.
用数值遗传算法改进非线性PLS法进行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数值遗传算法同非线性PLS结合,改进和完善了非线性PLS,推导了指数,对数,倒数和Sigmoid函数的公式,构造了可以处理多种非线性函数关系的算法,可用于解决复杂的结构与性能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79.
念琪循  刘园满  孙冰  王曼曼 《色谱》2019,37(3):252-258
建立了测定尿液中3种羟基多环芳烃的氮化碳复合材料磁性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所构筑的磁性氮化碳材料,经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和比表面积分析仪表征后,用于尿液中3种羟基多环芳烃的富集净化。考察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洗脱溶液和洗脱体积(单次洗脱体积×洗脱次数)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在0.25~2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3种羟基多环芳烃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8和0.25 μg/L,回收率为90.1%~102%,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5%~7.7%和2.2%~8.7%。该本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可用于尿液中羟基多环芳烃的分析。  相似文献   
280.
在钼(Ⅵ),钒(Ⅴ)和钛(Ⅳ)等化合物存在下,丙烯与烷基过氧化氢的环氧化反应比传统的氯醇法有很多优点,其中以钼催化剂的性能最优,但目前报道的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因易分解而降低了活性,并且丙烯与烷基过氧化氢的投料比过大(>3:1),丙烯循环次数过多。前文报道了钼烷基醇胺化合物对环已烯的环氧化反应,本文考察了钼烷基醇胺化合物对丙烯与叔丁基过氧化氢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