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93篇 |
免费 | 2566篇 |
国内免费 | 602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9614篇 |
晶体学 | 598篇 |
力学 | 1298篇 |
综合类 | 353篇 |
数学 | 1721篇 |
物理学 | 45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79篇 |
2023年 | 416篇 |
2022年 | 492篇 |
2021年 | 550篇 |
2020年 | 499篇 |
2019年 | 374篇 |
2018年 | 292篇 |
2017年 | 391篇 |
2016年 | 430篇 |
2015年 | 502篇 |
2014年 | 817篇 |
2013年 | 687篇 |
2012年 | 713篇 |
2011年 | 734篇 |
2010年 | 717篇 |
2009年 | 729篇 |
2008年 | 888篇 |
2007年 | 749篇 |
2006年 | 765篇 |
2005年 | 782篇 |
2004年 | 660篇 |
2003年 | 688篇 |
2002年 | 531篇 |
2001年 | 611篇 |
2000年 | 487篇 |
1999年 | 403篇 |
1998年 | 396篇 |
1997年 | 359篇 |
1996年 | 303篇 |
1995年 | 362篇 |
1994年 | 310篇 |
1993年 | 209篇 |
1992年 | 238篇 |
1991年 | 203篇 |
1990年 | 189篇 |
1989年 | 178篇 |
1988年 | 54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992.
纤维素是自然界储藏量最大,可再生且可生物降解的生物高分子。晶态纳米纤维素是天然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结构支撑体,其多级孔道结构,手性液晶排列和活性羟基官能团赋予它优异的模板效应。本篇综述回顾了功能性无机-晶态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组装方法,侧重讨论静电纺丝法,细菌纤维素和纤维素气凝胶模板矿化法,凝胶-溶胶法,溶液浇铸法和静电层贴法的组装特点。扼要介绍了晶态纳米纤维素的形貌和晶体结构,提取方法,排列方式,化学修饰和溶剂等。天然复合材料的生物功能与其多级结构和多元组分的协同效应息息相关,文章以木质纤维素的刚性和海参表皮的化学感应性为例,浅谈晶态纳米纤维素微束的螺旋结构和纤维素复合体的多级结构在仿生组装功能性纤维素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最后,作者对晶态纳米纤维素在设计组装功能性复合材料领域的未来方向提出了一些设想,藉此综述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996.
基于七异丁基-胺丙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NH2)与溴丁烯或溴代十一烯反应, 一步法合成了含POSS侧基的两种杂化二烯烃. 以钌卡宾络合物为催化剂的非环二烯烃易位(ADMET)聚合, 短链二烯烃未能发生, 而长链二烯烃能顺利实现. 将杂化二烯烃转变为离子型杂化二烯烃, 其ADMET聚合活性较高, 随着反应时间延长, 聚合物分子量明显增大, 分子量分布变窄, 体现了逐步聚合的特征. 核磁共振分析揭示了聚合物的不饱和结构和聚合反应的变化过程. 主链不饱和的无定形聚合物, 经氢化作用转变为饱和的离子型杂化聚乙烯, POSS基团精确地连接在聚乙烯骨架的侧位上, 且POSS基团和聚乙烯骨架均表现出较强的结晶能力. 这种离子型杂化聚乙烯具有球形的单分子或聚集形态, 可直接构筑纳米尺度的聚合物材料. 相似文献
997.
998.
以优选的天然丝光沸石为原料, 采用多步脱铝-钛化法合成钛硅分子筛, 利用 X 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N2 吸附-脱附法以及氨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并考察了它在苯乙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成功地将 Ti 同晶取代到天然丝光沸石的骨架中, 其 Si/Ti 达到 79, 且能稳定地保持天然丝光沸石的结构. 该钛硅分子筛在以 H2O2 水溶液为氧化剂的苯乙烯氧化反应中表现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是商业 TS-1 催化剂的 75%, 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自制的钛硅分子筛(TS-1)催化H_2O_2参与的环己酮氨肟化反应.结果表明,降低反应溶液中H_2O_2的浓度、增加NH_3用量有利于H_2O_2利用率、环己酮肟收率和选择性的提高,适宜的n(H_2O_2):n(酮)<1.0,n(NH_3):n(酮)>2.0.反应时间应控制在3.5h左右.对溶剂的研究显示,叔丁醇在溶剂中所占的体积对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在叔丁醇体积分数为0.2到0.8之间,实验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当n(NH_3):n(H_2O_2):n(酮)=2.0:1.0:1.0,叔丁醇体积分数为0.5,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353K时,H_2O_2利用率、环己酮肟收率和选择性分别达95%,94%和97%以上.并对空白实验结果和TS-1的重复性试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