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4篇
  免费   2565篇
  国内免费   6029篇
化学   9614篇
晶体学   598篇
力学   1298篇
综合类   353篇
数学   1721篇
物理学   4504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279篇
  2023年   416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499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817篇
  2013年   687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734篇
  2010年   717篇
  2009年   729篇
  2008年   888篇
  2007年   749篇
  2006年   765篇
  2005年   782篇
  2004年   660篇
  2003年   688篇
  2002年   531篇
  2001年   611篇
  2000年   487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396篇
  1997年   359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362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238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综述了近年来含磷超支化阻燃剂改性环氧树脂(EP)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含磷杂菲基团超支化阻燃剂、超支化聚磷酸酯阻燃剂、超支化含磷/氮阻燃剂和超支化含磷/氮/硅阻燃剂等其他类型超支化阻燃剂,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阻燃剂对EP的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并总结对比了添加不同阻燃剂后E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机械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性能,最后指明了超支化阻燃剂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
以制药工业企业三床式蓄热式热氧化炉(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 RTO)处理VOCs废气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对RTO底部固态二次污染物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推断了固态二次污染物可能的形成机理,提出了预防性措施。结果表明:该固态二次污染物主要成分为含水率2.87%、三乙胺盐酸盐含量93.37%,邻苯二甲酸含量2.35%,其他1.41%;基于成分分析,推断固态二次污染物(三乙胺盐酸盐)的形成机理可能是由于未参与燃烧反应的三乙胺与含氯有机物经过高温焚烧产生的HCl在进出气室内相遇混合而成;基于固态二次污染物形成机理,提出了对含氯有机物单独收集处理或者采用四床式RTO等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23.
在乙酸铵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萘酚和多聚甲醛在醋酸溶液中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羟基萘甲醛,收率最高达86%.将该方法应用于苯酚及取代苯酚的甲酰化反应,以42%~58%的中等收率得到水杨醛类化合物.根据反应结果提出了可能的作用机理.该方法不使用任何金属试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及成本低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4.
结合文献资料和有关教材的内容,对NCl3的生成条件、水解机理及水解的最终产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5.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通过改变铜源和表面活性剂,调控反应参数,溶剂热条件下制备了三维十字形、空心及实心的Cu2O球晶。利用XRD、SEM等表征手段,分析探讨了工艺条件变化对Cu2O球晶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DMF浓度的增大,体系的还原能力增强,Cu+增多,溶液的过饱和度增大,Cu2O晶体集合体形态由晶体结构控制的各向异性与对称性的球晶逐渐向各向同性球晶演变。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表面活性剂有助于降低溶液的过饱和度,增加结晶质的表面扩散能力,有利于规则形态Cu2O晶粒的形成。反应体系中,Cu(Ac)2·H2O水解生成的羧基与DMF中的甲酰基在高温下发生脱羧反应产生CO2气体以及SDS发泡作用产生的气体是形成空心Cu2O球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本文研究引入纳米氧化镱对熔融石英析晶机制及动力学过程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结果分析了纳米氧化镱的引入对熔融石英陶瓷析晶率的影响,采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纳米氧化镱的引入对熔融石英陶瓷析晶机制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其等温析晶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熔融石英陶瓷的晶粒向二维兼有一维及三维的方式生长,引入纳米氧化镱的熔...  相似文献   
27.
制备单层二硫化钨(WS2)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复合材料,用以修饰玻碳电极(GCE),构建了WS2/CMWCNTs/GCE电化学传感器测定水中对硝基苯胺(PNA).采用循环伏安法(CV)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探讨了PNA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WS2/CMWCNTs复合膜对PNA有显著的电催化...  相似文献   
28.
LBO晶体超光滑表面抛光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体SiO2抛光LBO晶体获得无损伤的超光滑表面,结合前人对抛光机理的认识,探讨了超光滑表面抛光的材料去除机理,分析了化学机械抛光中的原子级材料去除机理.在此基础上,对胶体SiO2抛光LBO晶体表面材料去除机理和超光滑表面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研究抛光液的pH值与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关系.LBO晶体超光滑表面抛光的材料去除机理是抛光液与晶体表面的活泼原子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过渡的软质层,软质层在磨料和抛光盘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无损伤的去除.酸性条件下,随抛光液pH值的减小抛光材料的去除率增大;抛光液pH值为4时,获得最好的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29.
分别通过VLS和VS生长机制得到了Si3N4纳米线和纳米带.产物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进行了分析.FTIR图谱表明它们在800~1100cm-1的波数范围内有一个宽的吸收带,这是Si-N键伸缩振动模式的典型吸收带.它们的室温光致发光图谱显示,在420nm左右都有一很强的发射带,表明其将在纳米光电器件中有潜在应用.另外,Si3N4纳米线发光峰与纳米带的发光相比有少许蓝移(蓝移约4nm),这可能和晶须尺寸的少许差别有关.至于纳米带的发光强度大于纳米线的原因,可能是纳米带的比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悬键的形成,从而导致材料结构内缺陷的浓度较大.  相似文献   
30.
香花石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新矿物,它的形态非常复杂.本文基于香花石形态上出现了左形与右形相聚的现象,对香花石形态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同一单形的左形与右形不能相聚形成单晶体,只能形成孪晶,因此,对原香花石晶体图进行了一些修正,认为原香花石晶体图可能是一个孪晶图.这对深入认识晶体形态及晶体对称理论、澄清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足够重视的一些基本概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