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7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化学   632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496篇
综合类   63篇
数学   327篇
物理学   122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硅胶基质高效液相色谱填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液相色谱(HPLC)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分离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高效制备分离技术。色谱柱是HPLC系统的核心,不同性能的填料是HPLC广泛应用的基础。硅胶是开发最早、研究最为深入、应用最为广泛的HPLC固定相基质,其制备方法主要有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聚合诱导胶体凝聚法及模板法等。近年来,亚2μm小粒径硅胶、核-壳型硅胶、双孔径硅胶、介孔性硅胶、有机杂化硅胶等新型硅胶应用于HPLC并取得了色谱分离技术的飞速发展,例如基于亚2μm填料的超高压液相色谱技术、基于核-壳型填料的快速分离技术、基于杂化硅胶填料的高温液相色谱技术等。硅胶经表面化学键合、聚合物包覆等有机改性可制得先进的大分子限进填料、温敏性填料、手性填料等,大大扩展了HPLC的应用范围。本文对液相色谱用硅胶的制备方法、改性与修饰方法以及硅胶基质固定相的评价方法加以系统综述,概述了新型硅胶在HPLC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硅胶基质填料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2.
悬浮床加氢裂化水溶性催化剂的筛选与表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催化加氢作用, 当金属组分A和组分B浓度分别为 15 μg/g ~ 25 μg/g 和 1100 μg/g~1300 μg/g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加氢活性。两元水溶性催化剂硫化后的XPS、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组分经硫化反应后生成了金属硫化物,但组分A硫化率不足50%;组分B易硫化结晶,其晶粒成为组分A的硫化物晶粒或颗粒分散的“载体”,使组分A的硫化物具有较高的分散度,提高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A-B双金属水溶性催化剂经硫化反应后所形成的颗粒尺寸在100 nm左右,说明两元金属催化剂在硫化结晶过程中确实存在相互分散和抑制晶粒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3.
赵睿  李新会  刘国诠 《色谱》2005,23(6):619-621
以碱溶法制备的高孔隙度硅胶为基质,与γ-环氧丙基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配基进行共价键合,经过酸性水解,使其转化为二醇基,制成了高效亲水凝胶色谱填料。键合反应中采用70 ℃回流冷凝管,使生成的甲醇可顺利地排到体系外,促使反应向有利于键合的方向进行,以获得较高的配基密度。研究表明,水解反应条件与配基密度以及柱效密切相关。当配基密度为2.6~3.5 μmol/m2时,才能显示出较高的柱效。蛋白质分离实验结果显示,此填料的相对分子质量排阻极限为300000,牛血清白蛋白的回收率为99%。  相似文献   
134.
Crossed beams scattering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F+HD→DF+H reaction using high- resolution H-atom Rydberg tagging time-of-flight technique. Vibrational state-resolved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were measured, with partial rotational state resolution, at eight collision energies in the range of 2.51-5.60 kJ/mol.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duct angular distributions are predominantly backward scattered. As the collision energy increases, the backward scattered peak becomes broader gradually. Dependence of product vibration branching ratios on the collision energy was also determ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F products are highly inverted in the vibrational state distribution and the DF (v'=3) product is the most populated state. Furthermore, the DF (v'=l) product has also been observed at collision energy above 3.97 kJ/mol.  相似文献   
135.
采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不同Si/Al摩尔比的浆状一步法二甲醚合成催化荆,在搅拌式反应釜中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XRD,NH3-TPD-MS,H2-TPR和XPS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结果表明,完全液相法制备的CuZnSiAl催化剂在反应前其活性组分Cu主要以低价态存在,Cu晶粒大小是影响其活性的主...  相似文献   
136.
利用碳黑(Vulcan XC-72R)中加入硫酸钴和吡啶(Py)作为催化剂前驱体,经溶剂分散热处理构建了一类新型的高效氧还原CoPy/C复合催化剂.并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旋转圆盘电极(RDE)技术研究了不同Co含量的CoPy/C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o的存在对氧的催化剂活性位的形成有重要影响,800℃下所制备的10%Co30%Py/C(质量分数)复合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氧还原催化活性.以其制备的气体扩散电极在3.0 mol·L-1KOH电解质溶液(O2气氛)中0.014 V(相对于标准氧电极(RHE))即可产生明显的氧还原电流.同40%Py/C相比,10%Co30%Py/C催化氧还原的起峰电位正移了71 mV,同时表现出明显的极限扩散电流.在-0.16 V时电流密度达到最大值,电流密度为1.0 mA·cm-2,半波电位在-0.07 V.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所制备的碳黑载吡啶钴(10%Co30%Py/C)催化剂平均粒径为20 nm.  相似文献   
137.
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复合催化剂失活原因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反应温度260 ℃、压力5.0 MPa的条件下,对浆态床反应器中二甲醚合成复合催化剂的失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基催化剂失活较快是导致浆态床二甲醚合成催化剂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Cu基催化剂在浆态床反应器和固定床反应器中的活性变化规律,发现在浆态床反应器中不能及时导出反应体系的H2O对催化剂的毒副作用导致了浆态床Cu基催化剂快速失活.对失活催化剂进行的TPR、XRD和SEM-EDS表征结果可以看出,Cu粒子的长大和积炭是Cu基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原因,与已有文献报道不同的是并未发现明显的Cu元素流失.  相似文献   
138.
Cu~(2+)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氧电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旋转圆盘电极模拟PEMFC阴极,计时库仑、循环伏安、线性扫描等电化学方法研究Cu2+电解液对碳载铂催化剂电化学活性和氧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恒电位0.49 V下,Pt/C催化剂活性比表面(ECA)明显减小,此际基底可能发生Cu欠电位沉积,从而掩盖催化剂的活性比表面;数据拟合指明Cu欠电位沉积占据催化剂表面部分氧原子吸附点位,使该点位桥式吸附的氧原子转变为顶式吸附氧原子.  相似文献   
139.
单轴旋转对惯导系统误差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单轴旋转惯导系统自动补偿的基本原理,对陀螺和加速度计常值漂移、安装误差、标度因数误差等因素在单轴旋转下的调制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分析了转动速度对各种误差的影响规律,指出了实际系统旋转速度和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陀螺的常值漂移和标度因数误差的影响。利用激光捷联惯导系统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单轴旋转IMU实验,其定位精度优于1nm/24h。研究结果可以为单轴旋转惯导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和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0.
在计算对流项占优问题时易产生假扩散,本文把流线型迎风格式应用于MLPG方法中可以减少对流项的影响,通过两个典型例子(旋转流场问题和Brezzi问题)验证该格式的精度与有效性,并与文献中的迎风格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克服假扩散现象,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