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化学   189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71.
该文从体内外水平,探讨叶酸偶联磁性白蛋白纳米球对人鼻咽癌细胞KB的靶向效应. 体外实验中,将叶酸靶向、非叶酸靶向和叶酸抑制组与人鼻咽癌细胞KB共孵育24 h后,通过普鲁士蓝染色、7.0 Tesla Micro-MR仪检测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效应;体内试验中,首先建立裸鼠荷人鼻咽癌细胞KB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再通过MRI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叶酸偶联磁性白蛋白纳米球的靶向性. 体外MRI成像显示叶酸靶向组与人鼻咽癌细胞KB共孵育后T2WI信号强度降低,普鲁士蓝染色则显示靶向组细胞内存在大量铁颗粒;在体MRI成像结果显示,注射材料后不同时间点叶酸靶向组的T2WI、T*2-WI强度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 病理学检查显示叶酸靶向组肿瘤组织内有较多蓝染的铁颗粒,而非靶向组和叶酸抑制组则未见铁颗粒的存在. 体内外实验均表明叶酸偶联磁性白蛋白纳米球对人鼻咽癌细胞KB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272.
通过调节单体、交联剂和致孔剂的种类及数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结构的丙烯酸酯树脂,并从中选出具有典型吸附差异的2种树脂,拥有适合的孔分布结构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甲酯(TRIM)聚合树脂(1#)和含酰胺基的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TAIC)与TRIM共聚树脂(5#),与商业化大孔丙烯酸酯树脂XAD-7作比较,研究了丙烯酸酯树脂对泰乐菌素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树脂1#表现出了对泰乐菌素有最高的吸附量。3种吸附剂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随溶液NaCl离子浓度的增强而提高,而对CuCl2则呈相反趋势,这是因为疏水作用和孔径排斥效应的贡献。泰乐菌素在3种吸附剂上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升高温度可以使树脂吸附能力增强,可能是“溶剂替代”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273.
超声治癌与无损测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鸿樟  鲍苏苏 《物理》1997,26(10):608-612
至今已有很多关于超声治癌的研究。热疗已上升为治疗癌肿的主要方法之一。文中简述了热疗的历史发展,生物物理学基础和超声热疗的技术面貌,报道了对肿瘤或前列腺烧疗的高强度相控聚焦超声技术,它可在10s以内使肿瘤内升温超过70℃。  相似文献   
274.
275.
276.
277.
快中子治癌     
 快中子治癌研究是核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项目,是核粒子束流应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前沿研究重要课题之一.这是涉及到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肿瘤学等学科交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78.
本文研究了绿脓杆菌分泌的电子中介体绿脓菌素与电极之间的反应,并探讨了溶解氧的影响. 通过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电极开路电位等方法,确定绿脓菌素阳极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可逆反应. 菌液的溶解氧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 ~ 1.6 mg.L-1)对绿脓菌素和电极之间的反应影响不大.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极化曲线表明,当溶解氧为1.6 mg.L-1时,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电流下降了7%,对绿脓杆菌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79.
将直接法相位外推运用于抗生蛋白链菌素的二维电子衍射数据,相位外推所需的结构因子振幅和初始相位分别来自电子衍射数据和相应的电子显微像。利用最大熵原理识别法和团簇分析方法从多重解中推导出最佳解,最终使电子显微像的分辨率由3 ?提高到2.5 ?,图像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