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2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古代艺术品常用矿物颜料的拉曼光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曼光谱技术在艺术品文物和考古学领域的应用正变得日益重要, 其中对艺术品文物中所使用的颜料的分析是这方面应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讨论了有关的实验技术, 测量了一些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经常使用的红色、黄色和白色颜料的拉曼光谱, 介绍了相关的背景知识, 并对这些光谱进行了解析, 这些基础数据对于进一步开展对古代壁画、彩塑、雕刻、陶瓷等的拉曼光谱分析有着重要的基础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对颜料进行准确、无损或微损分析是文物保护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随着文物保护研究的不断开展及多学科技术的广泛交叉、融汇,各种光谱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彩绘文物颜料的分析之中。从元素分析、结构分析、微区与形貌分析三方面探讨了X荧光光谱分析法、激光拉曼光谱法、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等常用光谱分析技术在彩绘文物颜料分析中的应用、特点、局限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艺术品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对文物和艺术品进行分析时应尽可能避免对其造成损伤。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作为一种无损、快速的分析检测方法,具有无损检测、直接测量和远程分析的特点,在文物和艺术品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介绍了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在颜料及染料鉴定、胶结材料分析以及研究保护效果和保存条件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方法的检出限、重现性和信号表征方法,并展望了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在文物和艺术品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4.
将改性膨润土引入到丙烯酰胺基水凝胶体系中,通过控制组分比例、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成功构筑了粘接修复型膨润土基水凝胶(AR-gel)材料,并实现了对破损和断裂的砂岩文物的高效修复.AR-gel中膨润土的存在提高了其与砂岩文物之间的兼容性,展现出了极好的粘接性,且粘接修复完整的文物接缝处无明显粘接痕迹,无泛白变色现象,不影响被粘接文物的整体美观;同时,粘接过程中的溢胶,可用水轻易去除.修复过后的砂岩形貌与性能与砂岩对照样品基本一致,表明了AR-gel高粘接性能的同时,不会对砂岩基体造成二次破坏.通过严苛的冻融老化循环和盐结晶湿热循环老化试验验证了该AR-gel材料对砂岩的耐久性粘接保护,并分析了保护机理:砂岩与AR-gel间通过强氢键、Si-O-Si键、Si-O-M键、质子化和离子键、机械咬合等作用牢固结合在一起.此外,AR-gel对玻璃、金属、砂岩、陶瓷和陶器等各种材质的文物均具有极好的粘接性能.本研究工作为开发耐久性文物粘接修复保护材料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5.
镜头一2005年9月25日世界博物馆协会主席库敏斯、秘书长杰尔夫等专家走进了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一件件解读着中国珠算悠远历史和深厚底蕴的文物史料让国际博协的领导和专家们一次次感受到了古老东方文明的神奇与伟大。  相似文献   
26.
细菌诱导的矿化沉积是一种有效修复和保护石质文物的方法.为探究生物矿化法应用于寒冷地区石质文物表面的修复效果,本文在黄龙高寒钙华沉积区分离到2株具高产碳酸酐酶(CA)活性的嗜冷型细菌菌株,并在大理石试件表面进行诱导矿化沉积.采用pH计、SEM、XRD等仪器,通过对矿化沉积过程中pH值、试件表面矿化沉积变化量、试件表面矿化沉积物的晶型晶貌、试件表面吸水性与透气性、耐酸度等的测定来表征嗜冷型碳酸酐酶产生菌在大理石试件表面矿化沉积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存活菌还是灭活菌都在大理石试件表面生成了致密的碳酸钙矿化层,均为方解石晶型,形貌受菌体调控,活菌生成的矿化层更为均一和致密,长期作用比短期作用效果更明显,具有矿化层的试件在吸水性、透气性和耐酸度上都体现出更具防腐蚀的能力.其结果可为石质文物的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喷水鱼洗是中国古代的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艺术价值。蔡堡、李约瑟(Needham Joseph)、马大猷、戴念祖都对它作过介绍和研究。本文试图以浙江博物馆珍藏的喷水鱼洗为例,对其喷水原理作初步剖析。 1 鱼洗及其喷水现象 浙江博物馆的这具鱼洗(见图版Ⅱ,1、2)系由黄铜铸就,重4875克,器高10厘米,盆口内径约32厘米,沿宽3厘米。据有关专家鉴定,此器为明代遗物。注水入洗,用两只湿而洁净(无油腻)的手掌周期性地来回摩擦鱼洗的双耳,鱼洗  相似文献   
28.
对秦陵一号铜车马材质取样,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对其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金相组织状态;用能谱分析研究工艺;用X-射线衍射研究铜合金的组成结构和物相;配合电子探针做微区分析。分析的结果为铜车马的修复和保护起到了至关作用。  相似文献   
29.
本文探讨了无机化学在文物修复和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文物保护研究的无机化学原理和方法,并从文物清洗、修复和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0.
随着超快激光“冷加工”技术的发展,超快激光逐渐开始应用于文物保护领域。针对古城墙文物表面污染物清洗的应用需求,制作类城墙的大理石文物及表面污染物模拟样品,进行基于皮秒激光的文物样品清洗实验研究,并与纳秒激光清洗的效果进行对比。实验中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和荧光能谱仪成分分析等手段,改变激光输出能量,清洗次数和扫描速度等激光清洗参数,在不损伤大理石基底并综合考虑清洗效率和清洗效果基础上,寻找优化实验参数。实验发现皮秒激光清洗优化参数为激光功率18W,扫描速度1000mm/s,清洗次数8次。清洗后主要污染物硫元素占比下降94.57%,清洗后区域表面粗糙度为1.267μm。综合考虑清洗后污染物成分占比、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皮秒激光清洗大理石文物样品的整体效果优于纳秒激光清洗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