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5篇
  免费   732篇
  国内免费   1659篇
化学   2536篇
晶体学   155篇
力学   405篇
综合类   68篇
数学   222篇
物理学   193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Sb掺杂SnO2纳米粉体的结晶行为和电学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掺锑;Sb掺杂SnO2纳米粉体的结晶行为和电学性能  相似文献   
982.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聚丙烯/聚(丙烯-g-马来酸酐)/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结晶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983.
采用密度矩阵方法,推导了从激光诱导荧光(LIF)强度中抽出光碎片取向参数的表达式.光碎片的取向由分子态多极矩描述.用于解离母分子和激发碎片分子的激光均为线偏振光,而探测荧光为非偏振光.激光诱导荧光强度是光碎片分子初始态多极矩、线强度因子和解离-激发几何因子的函数.光碎片的取向参数可以由测量荧光偏振比和计算动力学因子而获得.  相似文献   
984.
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界面状态的聚丙烯 (PP) 硫酸钡 (BaSO4)复合体 .PP BaSO4的界面分别用硅烷、硬脂酸、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PP g MAH)改性 .研究表明 ,填充体系的熔体粘度和熔体弹性均高于基体 .以硅烷和PP g MAH进行界面改性后 ,PP BaSO4的界面相互作用加强 ,导致复合体系中的熔体粘度和熔体弹性进一步提高 ,同时BaSO4对PP的成核活性提高 .填料用硬脂酸处理后 ,硬脂酸能够在填料粒子表面上形成一个包覆层 ,使粒子与PP的亲和性改善 .同时该包覆层具有润滑作用 ,使得复合体系的熔体粘度和熔体弹性下降 ,并使得该体系中BaSO4的成核活性低于硅烷和处理的体系 .本文探讨了由复合体系的熔体粘度定量比较填充复合体系中聚合物 填料界面相互作用的方法 ,讨论了界面改性对复合体系流变性质和结晶行为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985.
不对称自动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纲  马红敏  邵瑞链 《化学进展》2001,13(3):198-202
不对称自动催化是指由不对称反应生成的手性产物自身作为催化剂的反应过程, 在这类反应体系中, 催化剂自动放大倍增, 可简捷高效地制备高选择性的对映异构体, 在不对称催化和合成研究方面是一个新的领域。日本学者K. Soai 自90 年代以来, 在发现和研究高对映体选择性自动催化体系方面的重要贡献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不对称自动催化反应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86.
芯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电荷耦合器件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组建的芯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电荷耦合器件(CCD)检测系统在数十秒内满意地分离了曙红和荧光素。设计了一种进样、分 离电路,可以有效地消除进样通道的样品溶液向分离通道的渗漏。解决了由这种渗漏所引起的电泳峰变宽、拖尾等问题。提高了芯片毛细管电泳的分辨率和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987.
报道了聚d,l-乳酸在动物体内的降解速度和生物相容性,以及用聚d,l-乳酸为神经诱导管材料,对大鼠坐骨神经10 mm断缺修复的研究.通过肉眼观察、组织学检查、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腓肠肌湿重恢复率、电生理测定等方法和手段,对神经诱导再生过程进行了跟踪,揭示了随着神经的再生聚d,l-乳酸管形态的变化,且对神经修复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聚d,l-乳酸管可有效地诱导10 mm断缺神经再生修复,是一类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神经修复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988.
考察了酚醛树脂(Novolak)的增容作用对聚甲醛(POM)/丁腈橡胶(NBR)共混物的韧性、结晶形态和亚微相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OM与NBR不相容,直接共混不能提高POM的韧性;添加Novolak后,当NBR质量分数为40%时共混物发生“脆-韧”转变.POM/NBR共混物中POM球晶尺寸大,易形成应力集中点,导致增韧效果不佳;Novolak可通过与POM的分子链间相互作用,改变POM分子链固有的规程和排列方式,使球晶显著减小.亚微相态显示,POM/NBR呈现“海-岛”结构相态,NBR在基体中分散性很差;添加Novolak可提高NBR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当NBR质量分数达到40%时,NBR在基体中呈现带状网络结构.网带结构能够终止受外力作用而在基体中产生的银纹和剪切屈服,增加了共混物的破裂能,从而使共混物的韧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89.
静电场诱导十二烷基硫酸钠结晶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DSC等方法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极稀水溶液(溶液介于临界聚集浓度和临界胶束浓度之间)在静电场作用下的结晶行为,静电场作用诱导SDS形成规则的四方单晶与从甲醇中重结晶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相同,DSC结果表明,从有序到无序结构变化的一级相转变热焓相同,但由于电场诱导结晶的晶体较小而表现为转变温度的降低,没有施加静电场处理的样品只具有较低的有序程度。  相似文献   
990.
采用表面光电压和电场诱导表面光电压技术研究了三聚噻吩在外电场作用下的电子运动行为,结合三聚噻吩的UV光谱、极化子概念以及前线轨道理论,指认了三聚噻吩能级跃迁性质,即380nm附近的峰为带-带跃迁峰,477,465和600nm附近的峰是与单极化子有关的电子跃迁;而在770和990nm附近的峰则是与双极化子有关的电子跃迁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