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5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3401篇
化学   6493篇
晶体学   99篇
力学   266篇
综合类   264篇
数学   54篇
物理学   71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积炭法研究稀土对催化剂镍表面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2.
设计合成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对三氟甲基苯基-1,3,5-三取代吡唑-4-酰胺类化合物,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 1H NMR, IR 确证.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小麦赤霉病、辣椒枯萎病和马铃薯晚疫病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43.
苯与丙烯烷基化失活沸石催化剂氢再生机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工业中试用于苯与丙烯烷基化失活β-沸石改性催化剂进行了H2再生研究。通过对失活、新鲜和再生后催化剂的TPO、TPD、孔结构测定和活性评价以及失活和再生催化剂样品上炭组成的GC-MS分析,讨论了H2再生后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恢复状况。解释了虽然仍有部分炭未被除去,但酸性和活性恢复良好的原因。提出了本文体系失活催化剂H2再生过程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4.
WOx/TiO2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用浸渍提拉法制得的TiO2薄膜上,溅射氧化钨层,通过气相反应中光催化降解二甲苯的实验表明,WOx/TiO2薄膜具有可见光活性.通过UV-Vis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其可见光活性的机理进行探索.UV-Vis吸收光谱表明WOx,TiO2对可见光响应的范围有一定的扩展,吸收强度增加.XPS表明WOx/TiO2薄膜表面形成了明显的W杂质能级和Ti缺陷能级,这是WOx/TiO2在可见光范围有一吸收的主要原因,也是光催化剂具有可见光活性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杂质能级的存在使半导体费米能级上移,载流子增加,光催化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45.
1引言 左金丸是由黄连与吴茱萸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该药物具有泻火、舒肝、和胃、止痛之功效。方中主药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盐酸小檗碱;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等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吴茱萸次碱。2000年版药典标准采用回沉提取结合柱色谱洗脱,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没有监测吴茱萸活性成分的含量。国内已有几篇检测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文献报道,但是同时检测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和吴茱萸次碱尚无报道。为了使左金丸的质量控制体系更完善,本实验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左金丸中上述2种药物主要活性成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提出了一个可以处理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及其产物微结构的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产生了包括活化/失活反应的ATRcP稳态增长反应链,得到了有关链段分布的信息.模拟发现,含有休眠过程的ATRcP产物与常规的自由基的相比组成结构和序列结构完全一致,即活化/失活反应不影响ATRcP产物的微组成与微序列结构.  相似文献   
47.
本实验开展了醋酸乙烯酯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分别运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和可见光引发两种方式进行了聚合反应,运用核磁共振和凝胶色谱等多种手段对所得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通过比较AIBN引发与光引发所获得聚合物端基结构的异同,加深了学生对RAFT聚合方法原理的理解。同时,运用该方法实现了聚合物两端端基结构的高度功能化,深入体会聚合物合成设计概念。本综合实验教学不仅通过对比法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原理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创新研究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大型仪器使用能力和结果分析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8.
从S—苄基和S—甲基二硫代肼基甲酸酯衍生出的两种亚苄基丙酮希夫碱为配体,合成了铜(Ⅱ)配合物。经化学分析、磁性、红外、电子和EPR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有Cu(TSB)_2的形式,其中配体为双齿单价阴离子。在固态时,两种配合物分别为平面正方形和平面菱形结构。在溶液中,两者都为平面正方形。由EPR光谱分析得到的磁参数和键参数的值表明配合物中的键有较高的共价特征。对四种细菌的抑菌试验发现配体及其配合物均有抑菌活性,其中配合物的活性较高并研究了介质,pH对抑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在SARS-CoV的核酸检测方法中,由于普遍缺乏安全、稳定、特异的内对照,而不能对样品处理、反转录、扩增以及定量检测实施全程监控。构建的病毒样核蛋白颗粒内对照,能够对SARS-CoV临床检测实施监控。本文通过克隆1.7Kb大肠杆菌噬菌体MS2的装配蛋白和壳蛋白基因以及SARS冠状病毒经过突变产生的270bp内对照片断,并将这些基因连接到载体pTrc99a上表达,进行纯化、定量分析、RT-PCR检测和稳定性试验。获得SARS内对照病毒样核蛋白颗粒,在人血清和SM缓冲液中37℃稳定性可达到30天,能抵抗核糖核酸酶降解。将内对照颗粒加入临床样本中一同检测,能够对检测的全过程(样品处理、反转录和PCR)有效进行监控,与SARS-CoV没有交叉反应。研究表明制备的该病毒样核蛋白颗粒稳定、安全、可靠,可作为SARS冠状病毒RT-PCR检测、定量分析的有效内对照参考品。  相似文献   
50.
将目标因子分光光度法应用于五味子提取液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等三项活性成分的同时测定,介绍了基本原理和具体的分析步骤,运用计算机VC 语言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因子分光光度法对样品各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在98.9%-106.7%之间,样品不经分离即可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