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53篇
化学   1504篇
晶体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7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多拷贝同时搜寻法(MCSS), 并结合现有微管抑制剂的SAR及3D-QSAR对β微管蛋白中Taxol(紫杉醇)结合腔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Taxol结合腔以疏水性质为主, 并指出官能团分布的具体位置: 在Phe270上方(Leu361-Pro272-Leu273-Leu228之间)的弧形区域、Asp26羧基下方及其与Glu22羧基之间、M-loop的中部, 以及Asp224内侧且靠近Arg276的胍基的位置. 而Asp224的内侧又是新提出的结合位点. 研究结果符合现有微管抑制剂的SAR, 为现有抗肿瘤药物的结构改造以及小分子微管抑制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利用二水氯化铜、2,2’—联吡啶和去甲基斑蝥酸钠合成了桥联配体双核铜配 合物[(bipy)—(DCA)cu—(DCA)—Cu(bipy)—(H20)]·3H20(式中bipy为2,2’—联 吡啶,DCA为去甲基斑蝥酸根).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导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经验 分子式为Cu2C36H40N4O14,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I,a=1.1251(2)nm,b=1. 2707(3)nm,c=1.7345(4)nm,α=94.86(3)°,β=107.61(3)°,γ=112. 50(3)°,V=2.1264(7)nm^3,μ=1.066mm^-1,Z=2,Dc=1.374g/cm^3,F(000)=908, R=0.0547,wR2=0.1355,GOF=0.185.配合物中两个铜原子呈六配位的拉长畸变八面体 构型.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3.
对活性天然产物(+)-7-deoxynimbidiol非对映异构体的外消旋体cis-(±)-7-deoxynimbidiol进行了合成和衍生, 共得到了8个新型三环二萜化合物; 对合成的新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其中化合物5d对人体乳腺癌瘤株MCF7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7.49 μg/mL), 可能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44.
合成了3种主链含己烷雌酚的生物可降解的聚磷酸酯,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鉴定,通过水接触角的测定研究了聚合物的亲水-疏水性能,以pH值变化表征了聚合物的体外水解速率。初步的体外实验表明,此类聚磷酸酯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艾氏腹水癌活性。  相似文献   
45.
本工作设计合成了6种新型氨·环己胺·羧酸根合铂(Ⅱ)类配合物[Pt(NH3)((?)-NH2)X2](a~f){其中,X=CH3COO-(乙酸根),CH2ClCOO-(氯乙酸根),C6H5-COO-(苯甲酸根),p-CH3O-C6  相似文献   
46.
以取代的3-羧酸活化色酮、靛红与消旋脯氨酸为原料,乙腈为溶剂,依次经1,3-偶极子[3+2]环加成和脱羧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的二氢色原酮拼接多环吡咯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 (3a~3h),产率68%~87%, dr值15/1~20/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3a~3h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d,3f, 3g对K562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46.3~69.4 μmol·L-1)。  相似文献   
47.
陈小涛 《有机化学》1993,13(3):326-335
综述了四个天然产和的中分离的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的合成进展.它们是:Calicheamicin,Esperamicin,Neocarcinostatin chromophore和dynemicin,此外还综述了若干人工设计的烯二炔类结构化合物的合成进展  相似文献   
48.
49.
以苦参碱为起始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经三氯氧磷催化与9种芳胺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15-N-取代苦参碱亚胺衍生物(3a~3i),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和MS(ESI)表征。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化合物3a的绝对构型。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d和3f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半数抑制率显著优于苦参碱。  相似文献   
50.
羟基磺酸、氨基磺酸和磺酰肽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四面体结构的磺酸衍生物可用于模拟酯键和酰胺键水解的过渡态,特别是 含有四面体结构磺酰胺键的磺酰肽作为天然肽的硫类似物,广泛用于作为酶抑制剂 以及用来诱导抗体酶的半抗原。综述了羟基磺酸、氨基磺酸和磺酰肽的合成。重点 介绍了消旋的和手性的α-和β-取代的β-氨基磺酸及其酰氯和亚磺酰氯,γ- 氨基-α,β-不饱和磺酸及其酰氯的合成,以及由它们作为基元分子通过液相和 固相方法来合成α-和β-取代的β-磺酰肽、亚磺酰肽及乙烯磺酰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