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化学   18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35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介绍含血红素的过氧化物酶作为超分子受体在仿生催化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以动态分光光度分析法研究血红素蛋白质作为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作用和其在胶束中的类酶活性 .通过对催化过程及反应活性中间体的分子吸收光谱研究 ,发现血红蛋白催化活性与氢供体底物邻苯二胺浓度之间遵从米氏方程 ,并获得牛血红蛋白、血红素及其血红素的环糊精衍生物作为生物催化试剂所具有的类酶特征常数 .  相似文献   
82.
To realiz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coating thickness and surface reliefs for alkali-metal vapor cells, a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TIR)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phenomenon of 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and the theory of coating thickness measurement based on FTIR are introduced. Then a coating thickness measuring system based on FTI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oating thickness measuring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Next, surface reliefs are obtained by analyzing distributions of the data of coating thickn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TIR method can measure coating thickness exactly with an accuracy better than 2 nm, which can satisfy the evaluation of coating qualities for alkali-metal vapor cells.  相似文献   
83.
为了寻找具有更高抗真菌活性的杂类化合物并对高活性的杂衍生物A进行构效关系研究,设计合成了38个3-(CH2)nCO2C2H5-1,5-苯并硫氮杂衍生物6和7(n=1,2),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等确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发现其分子中的七元杂环是扭曲的船式构象.实验还考察了合成化合物的抑真菌活性,结果表明,当乙氧羰基烷基[(CH2)nCO2C2H5]在七元杂环的3位时杂的活性降低;将Lewis CeCl3.7H2O-NaI用于催化含硫化合物与α,β-不饱和酮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发现该催化剂能有效促进高位阻α,β-不饱和酮与邻氨基苯硫酚的迈克尔加成;同时研究了中间体5的分子内缩合反应,发现TiCl4是合成Schiff碱非常有效的促进剂.  相似文献   
84.
《分析化学》2013,(2):317
近年来,共轭聚合物(CPs)由于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而备受关注。CPs由大量重复的共轭单元组成,相对于小分子,它具有长程π电子共轭、强吸光能力、能带可调以及结构修饰多样性等特点。共轭聚合物受激发后,其能量可沿着分子主链快速迁移到一个受体分子,使受体分子的荧光信号成倍的增加,从而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国内外多个研究组利用CPs的传感信号放大效应设计了一系列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的生物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用来检测DNA,RNA,  相似文献   
85.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了系列C-2或N-3位含酯基的噻唑烷-4-酮衍生物,经水解或还原得到含亲水基如羧基、羟基的衍生物.化合物通过艾滋病毒逆转酶(HIV-RT)试剂盒(比色法)评价了其酶抑制活性.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如8a,8b,9a,9b和14c能有效地抑制HIV逆转酶的活性.其中在N-3嘧啶环5位连有乙基的化合物8a和9a的活性最高,IC50值分别为3.02和3.06μmol·L-1.构效关系表明亲水性基团的引入对HIV逆转录酶抑制活性影响不大,而N-3位嘧啶基更有利于噻唑烷-4-酮抗HIV活性.  相似文献   
86.
FeCl3为氧化剂合成了聚苯胺纳米纤维,纤维直径20~30 nm,并以此为载体对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了固定化.SEM,FTIR,UV-Vis等结构表征证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中的质子可作为掺杂剂与聚苯胺主链中的氮结合,酸根离子作为对阴离子依附于聚苯胺主链周围,实现了聚苯胺载体对生物酶的固定化.聚苯胺纳米纤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增加酶的负载量,提高固定化酶活性.该方法简单,快速,载体材料无需活化.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对pH,高温的耐受性,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在4℃条件下保存7周后固定化酶活性几乎没有损失,重复使用6次后仍可保持80%的酶活,说明纳米结构的聚苯胺是一种良好的载体,可实现生物酶的高效固定化.  相似文献   
87.
风洞全模试验是验证飞行器气动性能的重要试验。悬臂支杆作为该类型试验中最普遍采用的支撑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支撑干扰低等优点,但也存在支撑刚度低、结构阻尼小等特征,导致易出现模型支撑系统的振动。在大型风洞和低温风洞中此现象发生得尤为频繁,甚至中断吹风过程。针对该问题,首先对风洞全模测力试验振动问题的历史发展及传统振动抑制方法进行回顾,接着对风洞全模测力试验的振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的基于压电的各类抑振原理及抑振结构型式,并对主动抑振算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总结了抑振系统对气动系数的影响,并讨论了攻角扩展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88.
合成了一种具有辫状螺旋结构的碳纳米纤维(CNCs),发现该碳纳米纤维具有高效的类似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催化活性。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H_2O_2为底物对其类酶活性进行探究,结果显示该纳米酶具有良好稳定性且对TMB以及H_2O_2具有较强亲和力,该催化反应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理论。同时,若在体系中加入三聚氰胺,该物质会与H_2O_2生成一种稳定的加成化合物,从而抑制TMB-CNCs-H_2O_2体系的反应,并引起反应体系中的颜色发生变化。基于以上原理,建立了一种检测三聚氰胺的新方法。体系吸光度与三聚氰胺浓度在5.0~70μ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至1.8μmol/L。  相似文献   
89.
建立了离子色谱测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Na, K, Mg, Ca含量的方法,采用75%(V/V)的4.3 mmol/L甲基磺酸/0.8 mmol/L吡啶二羧酸和25%(V/V)的乙腈混合溶液为流动相,在Metrosep C6(4 mm×250 mm)阳离子交换柱上等度洗脱,非抑制型电导检测器直接检测。Na, K, Mg, Ca与其他共存组分分离良好。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34%~0.66%之间,24 h的方法稳定性RSD在0.68%~1.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9.2%~103.8%之间。方法可用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0.
纳米酶     
纳米酶(Nanozymes)是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它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纳米材料,能够基于特定的纳米结构催化天然酶的底物并作为酶的代替品。自2007年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已有来自于55个国家的420多个研究机构证实了纳米酶的普遍规律。纳米酶的发现第一次揭示纳米材料蕴含一种独特的纳米效应——类酶催化效应。纳米酶作为一种新材料,既有纳米材料本身的理化性质,又有类似酶的催化功能,兼具天然酶与人工酶的优势于一身。其中,纳米结构不仅赋予纳米酶高效催化功能,而且使纳米酶比天然酶稳定,易于规模化生产。另外,纳米酶独特的多酶活性将为设计廉价、稳定、各种各样全新的催化级联反应提供功能分子。纳米酶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范,2022年被IUPAC评为十大化学新兴技术。在全球从事化学、酶学、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理论计算等多领域科学家的共同推进下,如今纳米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国科学家在这一新兴领域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解析了纳米酶的构-效关系,将其催化活性提高了约1万倍,实现了超越天然酶的理性设计,创造了全球首个纳米酶产品,出版了纳米酶学英文专著,发布纳米酶术语及中国/国际标准化。更可喜的是,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